网络大V峡江行
乡村“蝶变”满目新
(纪实游记)
文/龙茂泉
2023年3月13日上午,“秘境巴东清朗春天,网络大Ⅴ峡江行”的20余位网络大V从县城出发,半个小时车程,抵达海拔1200米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巴东县城的后花园土店子村。
今日天公作美,多云见晴,阳光灿烂,春风和熙。沿途群山巍峨,逶迤连绵,重峦叠嶂,绿水青山。山峦间云雾缭绕,奇峰异岭时隐时现,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初入村庄,鸟语蝉鸣,桃花、迎春花、梨花露出了笑脸,迎接来自全县各乡镇的网络大V们,干净平整的村路串联起青瓦土墙的特色民宅,展示出精准扶贫后,在共同缔造理念推动下,土店子村欣欣向荣的幸福新貌。

接待我们的是巴东县妇幼保健院驻土店子村第一书记付林同志,年轻精明能干的付书记用浓浓的乡音,幽默诙谐的土家话为我们介绍了土店子村的古往今来、乡土民情及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个位于巴东县信陵镇的村子,青山环抱,祖祖辈辈住土瓦房、走泥巴路、靠土地过日子,名字也带着“土”,一度顶着“土里土气”的名头。曾几何时,村民大都守着几亩薄田过活,日子清苦。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里拟发展黑猪、水果产业。为了盘活土地资源,村委会邀请巴东县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其中。黑猪养殖实行“订单制”标准化养殖,梨、猕猴桃、核桃种植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科研院所”合作模式,村民的荷包渐鼓,2020年全村脱贫出列。

这年,张文灿来到了土店子。1996年出生的他是巴东县清太坪镇人,土家族,202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系。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他,想要“利用所学改变家乡”,当年他报考了选调生,到土店子担任村书记助理。

刚来村里时,张文灿“人生地不熟”,时任村支书张永堂带着他一起走访。全村325户,每户有几口人、种了几亩田、养了几头猪、有哪些诉求,张文灿一一记在本子里、挂在心上。
没过多久,这个年轻人就给张永堂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有很多创新思路,特别是在土地规划这一块,提出咱村尤其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专业所学,张文灿给村里拟定“三园一基地”的产业布局:水果种植园、黑猪养殖园、蔬菜种植园全面发展;与县城里的学校合作,打造研学基地,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

“土店子产业发展,每个村民都能从中受益,村里的汉族、土家族实现了‘共同繁荣’。”张文灿说,每年腊月初八,土家族节日“刨汤宴”上,村委会组织养殖公司和村民签黑猪订单,举办“年猪文化节”,不仅黑猪产业得到发展,更有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眼下,土店子村共养殖黑猪3000多头,瓜果年产量6万余斤,生态观光农业初具规模。“我们计划把土店子打造成‘县城后花园’,借助研学活动、特色节庆日等,带动更多人来到咱土店子,领略绿水青山产业旺的美。”张文灿说。

2021年10月,张文灿当选村支部书记。他和村两委分析认为,土店子村虽然脱贫了,但人居环境并不美观,还需改善,以达到生态宜居的效果。

村里有举办屋场院子会——“坨坨会”的惯例,张文灿来到村子后一场也没错过。一次会上,他摸清了村民在增收后迫切的愿望:改造房屋,提升居住质量。
考虑到土店子有不少土家族民居,村里距离巴东县城仅半小时车程,蕴藏旅游潜力,张文灿建议对房屋进行修缮、改造,结合土家族“青瓦泥墙”式特色民居,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他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支持的声音并不多。有老百姓觉得,自己世世代代住的都是泥墙土坯房,好不容易脱贫、刷上了“白腻子”,不愿意再刷回泥墙。
张文灿没有立刻让大家做决定,而是组织村民代表去其他特色村寨考察,并一起商议外观设计、所用材料。同时,老支书张永堂站了出来,作为党员先锋带头,率先改造自家的房子。
考察结束,张永堂家的房子也差不多改好了。改造效果大伙儿看在眼里:并非简单地在外墙刷上泥巴,而是用当地的粘土、黑瓦恢复土家族“青瓦泥墙”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添设有土家特色的窗户、门栏等;房屋内,则是现代化气息十足的家具设施,“外表‘五千年’,内饰‘五星级’”。

“原先观望的乡亲们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张文灿回忆道。随后,在250万元专项基金的带动下,村民们自发投资近1300万元,房屋改造在村里“遍地开花”。
如今,全村改造的房屋已超过100栋,村里还配备了彩虹步道串连其间。改造后的土坯房里,诞生出不少农家乐、民宿,去年夏季、国庆节期间已迎来数拨游客。

“游客不爱住水泥房,爱住咱有民俗风貌、土色土香的房子。”让张文灿欣慰的是,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土店子村民增收、全村产值提升的新兴重点产业。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改造民居擦亮“土家”特色,“文明信用社”引领文明新风……“如今的土店子‘土’里带着‘潮’,翻天覆地变了样。”一名在村里生活了近60年的村民感慨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支书张文灿带领土店子村民,使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惊人的“蝶变”。
近年来,土店子先后获评“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参观游览,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我们对土店子村的秀丽风光、淳朴民风,以及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变赞叹不已。临别时,大家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
作者简介:龙茂泉,湖北巴东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离开公职多年闲赋悠居峡江的一介布衣,酷爱文学打发时光的码字人,偶尔发布小文的州作协会员,热爱生活的开心翁,含怡弄孙的闲暇时间专司《峡江布衣》的恩施州网络媒体协会成员。纸媒《白鹭文刊》副主编,《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