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呼唤诗歌(杂文)
文| 毋东汉

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湖北人民出版社印制、武汉大学出版社印刷厂印刷的《现代汉语小词典》1983年修订本,在502页,赫然有辞条曰:“诗shi,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发抒情感。”
后面还有一条:
“诗歌:泛指各种体裁的诗。”
我以为,诗坛现状不容乐观。律诗、民歌、界于律诗和民歌之间的有节奏有韵律的诗,我认为是真正的诗,毋庸置疑。因为它们符合上述辞条的界定。
句子长短不齐,有节奏,甚至押韵的自由体诗,理应归属于诗的范畴。
句子长短不齐,有节奏,不押韵的自由体诗,宽容一下,也视为诗。毕竟翻译为汉语的外文诗多属此类。
貌似散文,实质有节奏有韵律的散文诗也属于诗。散文诗不要求押韵,但军旅诗人韩笑的散文诗有韵,也挺好的。
遗憾的是,诸君心知肚明的不是诗的“诗”趁机混进诗!就是哪些把散文斩节排列的所谓的“诗”!
这种“诗”有十大特点:
①标题吸引眼球。
②句子分行排列。
③停顿不受约束。
④没有节奏意味。
⑤没有韵律要素。
⑥不会标点符号。
⑦内容含混宽泛。
⑧发表位置显赫。
⑨容易荣获大奖。
⑩实在不敢恭维。
这种不是诗的“诗”挤占了诗刊、诗报、诗栏、诗页的版面,真正的诗只能发表于群众集会朗诵和基层诗社的报纸刊物上,登不了“大雅之堂”。不是诗的“诗”堂而皇之得以发表,形同假冒伪劣商品上市,见怪不怪,名利驱使。
年轻人写诗不押韵,没节奏的缺憾有社会根源,也是情有可原的。多年来高考、中考作文题排除诗歌,导向错误,诗歌写作被丟弃,不少大学生未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或很少此类实践。他们只好写自由体诗,不会押韵,也很难有节奏。须知自由体诗的音乐感欠缺,谱曲困难。
诗,谱曲后为歌。
没有诗,哪来歌?
我呼唤诗歌!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无论是歌,无论是诗,都是炸弹和旗帜。”毛主席曾题词:“诗言志。”我的音乐老师鲍禄卿先生曾在我上四年级时讲过:“日本战犯听见我们的战士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惊吓得稀屎拉了一裤裆。”可见诗歌(歌曲)的战斗作用之震撼。
现在,我们要跟着党中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移走老百姓头上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四座大山,要面对美西方围、堵、打压,要收回台湾,要抵制毒教材等和平演变袭击,必须有“旗帜”和“炸弹”,必须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文艺武器,包括诗、歌。
我呼唤诗歌,现在的新歌太少了!广场舞大妈们唱的都是老歌,极少新歌。老年大学唱的也多为老歌。幼儿园和中、小学唱的歌也有“青少年不宜唱”的歌。因为新歌大少了,少了没挑头!为啥歌少?诗(好谱曲的诗)少嘛!
刚才,我横穿马路斑马线时,走在我前面的小女孩在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紧跟着她过了马路。我问她:“你几岁咧?”小女孩的奶奶一旁催她,她稚气地回答:“我四岁!”我夸她:“四岁就会唱雷锋了!”我从内心感谢小女孩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感谢给孩子教这首歌的人。感谢他们的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需要诗,需要歌。社会发展既然这么好,诗歌创作和歌曲传唱应当繁荣才对!缺诗少歌堪忧!
我呼唤诗、歌。
2023-3-14-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