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艺术讲好华侨里的中国故事
郭锦生
他叫叶仕杰,是台山众多华侨企业家中的一名。除了经营好自己的厂企外,他还致力让让艺术讲好华侨里的中国故事。
凭着对文化艺术的爱好与执着,2019年10月叶仕杰在台山雍雅华庭创办了品艺廊艺术空间。一方面丰富自己的艺术人生,一方面致力传播台山华侨文化,建立艺术、文化、学术交流平台,为台山华侨文化及讲好中国故事作出贡献。
通过筛选,品艺廊艺术空间的首展的内容是《述说——用影像标记槟城“鲁班行”的时光》吴晓鹏艺术摄影展(2019年10月19日-12月19日)。

马来西亚槟城“鲁班行”
在近代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上,台山人在马来西亚槟城留下了无数血与汗的足迹。其中的“鲁班行“、“打金行”、“宁阳会馆”等,更留有很多台山华侨艰苦奋斗、爱国念乡、精粹工匠艺术的痕迹。此次展览的作品正是主要以微观的形式聚焦“鲁班行”的建筑雕刻艺术,再现台山人的工匠精粹,讲述背后的华侨里的中国故事。

叶仕杰讲述“鲁班行”背后的华侨故事
这或许就是文化艺术的软实力,参观者通过欣赏一幅幅再现工匠精粹的摄影作品,为历代台山人精美绝伦的建筑雕刻艺术所震撼,被台山华侨曾演绎过的精彩中国故事所感动。

摄影作品所聚焦的“鲁班行”木雕
叶仕杰说,此次展览是为了增强海内外侨界人士与祖籍地台山的沟通联络,促进海内外华人艺术家的交流合作,宣传发展台山的历史文化、工匠精神、华侨建筑以及经济建设。

叶仕杰(左一)与参观者解读作品
台山素有“侨都”之称,据说目前台山本地人口约80万人,而分布在世界各地台山华侨有180万人之多。世代的台山人在外闯荡,心系祖国家乡。目前,台山大地上遍布的一座座洋楼碉楼是最好的述说。
2020年8月8日,品艺廊艺术空间展出了《寻“侨乡”沧海印记》陈锦波艺术作品展。叶仕杰认为,百年沧桑的华侨洋楼和碉楼建筑群是中国第一侨乡——台山市的一张非常亮丽的名片。它们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凝结着一代代远渡重洋的华侨人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它们历经时光和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出深沉的魅力,牵引华侨无限追忆。

叶仕杰(前左一)与省侨作联
张文峰会长(右一)看楼话当年
据介绍,该展览喜迎了许许多多对洋楼、碉楼文化及建筑艺术感兴趣人士前来追源和探寻祖辈曾经留下的点滴印记。品艺廊艺术空间也正是通过此类活动搭起了一座座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让广大海内外参观爱好者深深体味个中乡愁和背后台山华侨里的中国故事。

叶仕杰与笔者(右)为洋楼、碉楼点赞
据叶仕杰介绍,近期品艺廊艺术空间正把两次华侨艺术展览,以串连海外历史足印及家乡本土雕楼洋楼手法,重新展示并以《侨乡岁月流影》为题合并展出,以预约及开放方式,欢迎台山市领导部门、华侨团体、文化机构、教育组织及旅行团莅临参观。以促进华侨文化交流合作,推进台山文化历史、工匠精神、侨乡建筑及旅游的宣传。

《侨乡岁月流影》展览宣传海报
叶仕杰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爱艺术以及爱国爱家乡的。在参观期间,他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其他个人藏品。其中有反映如西藏等祖国名山大川的摄影作品,也有记录世界各地风光的艺术摄影作品;其中有航拍的宏大画面,也有聚焦细微的艺术发现。

叶仕杰展示个人收藏的名家摄影作品
伴随参观品艺廊艺术空间,听它的主人叶仕杰的介绍,笔者深深的觉得这里是艺术展现的好地方,是接受艺术熏陶的好地方,是感知台山人工匠精神的好地方,是了解华侨文化和华侨里的中国故事的好地方。笔者更深深的佩服叶仕杰充盈的家国情怀,佩服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佩服他那与家国甚至世界相关联的博大丰盛的艺术人生。

叶仕杰(右五)与参观者一行合影
———————
———————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原名广东省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于1983年10月20日成立。我省著名归侨老作家陈残云、秦牧、杜埃以及杨嘉、郑达、于逢、岑桑、吳紫风、林彬、林紫、程贤章、潘亚暾等是早期的中堅力量。先后与泰囯、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中国香港等华文作家进行互访交流。近40年来,在历届会长孙孺、杨樾、吴柳斯、陈秋舫、谢烽、郭光豹、韩松、黄今正、张文峰等的领导下,作联不断发展壮大。会员共出版著作1000多部(种)。国内外发行的《侨星》杂志出版了130多期。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华侨文学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作联共有会员400多人。成立了小說、诗詞、散文、報告文學、儿童文学、文学評論等专业委员会;汕头、江门台山、开平;广州黄埔、羊城诗社以及梅州平远、蕉岭等七个创作基地先后挂牌;并成立了书画院和艺朮团。
———————
———————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
总第218期
主编:张文峰 副主编:郭錦生
采编室主任:覃美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