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笑雨(韶关市作协主席)
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脚就从赣南踏进的韶关,也走进了乐昌,又从乐昌进入了湖南,于是,这支打天下的红军队伍在乐昌留下了很多物件,留下很多足迹,在物件和足迹的后面,是更多的故事,大到兵团作战,小到红军与老百姓衣食来往,这些故事一直在乐昌老百姓的心中驻留口中流传。一件破旧的棉衣,一盏乌黑的油灯,都成了聚含历史的文物。作为博物馆的文物工作者,欧伦彬对文物所经历的细节是格外在意的,一道划痕就是一个事件,一个缺口就是一份人生。有这些划痕后的细节,历史才称其为历史。所谓历史,就是无数过往细节的总和。
听欧伦彬讲过乐昌的红色文物专题讲座,一颗弹壳,一把军刺,一个鼎锅,一枚农会证章,都很不起眼,都锈迹斑斑,有些还在博物馆看过,每看一件,就会想象这物件在当时的历史大幕下是怎样一番风云跌宕血火交融,每讲一件,那物件就开始复活,就在闪光。在它们的后面,是那样一部宏伟悲壮的历史。
乐昌的红色细节很多,但也很散碎,除了红军长征这条线索是连贯的,更多的是点状的分布,收集和整理这些历史细节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红色历史的呈现要求严谨精确,容不得有丝毫的揣摩和假设做依据,论证它们的成立比找到一个线索要难得多,费时费力主要在论证上,查找印证资料,寻访当事人,鉴别物件,咨询专家,让一个物件、一个传说、一个遗址的成立有完整的证据链,这对整理者提出了很苛刻的工作要求。我曾经有点钻牛角尖地假设:你们怎么确认这个墨盘就是那时候那个人留下的而不是其它呢?答案是:除了事情经过的口口相传,还有它的大小(一块肥皂)是为了长途跋涉携带的便利,黄蜡石材质是因为携带区地不产砚石,从而选用了随处可见的黄蜡石,墨盘粗糙的加工也说明不是专门做砚台的石匠所为,乐昌当地也没有用黄蜡石做砚台的,何况事情的讲述人一直就说这是墨盘而不是砚台。正因为有这样的工作方式,让乐昌的红色故事变得饱满生动,可信而动人。
专注于红色历史的收集整理,除了是工作上的必须,更重要的是让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代代不息,这就需要很多像欧伦彬这样的人像开荒者一样开拓寻觅。欧伦彬是文物工作者,也是作家,他必须像文物工作者对待珍宝的态度对待红色历史,又像作家那样饱含激情书写红色故事,使散落在乐昌红色珍宝能在新时代的大幕上熠熠生辉,他们的价值不仅仅是陈列展示于我们,更是让一种气息激荡我们的生活,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和生命奉献,让我们更深切更具体地领会民族与国家。看着那些布满了斑驳记忆的物件,听着那些渗入山崖的动人传说,每一点每一滴都在传递一个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者简介:中国作协会员、纪录片编导,长于小说创作,亦涉及散文、影视剧、话剧本多种门类,累计逾300万字。先后有作品获湖南省儿童文学大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小说奖。代表作有小说《红脚趾》《黑液》,纪录片《三万难童》等。现任韶关市作家协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