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微斋壬寅新诗近作
王端诚
茶和咖啡
斟上一盏清茶
品味过去的时光
醉人的前情旧况
酿一阕词是满庭芳
漫饮一杯咖啡
品味世界的风光
迷人的欧陆西洋
织一首诗叫十四行
茶把短暂人生
放缓得悠长悠长
咖啡将遥迢远方
拉近到你和我身旁
茶能让人神怡心旷
咖啡使人胸宽目广
〔附〕微斋庚子赋选
歌乐山九三胜利日放歌
(骚赋)
立歌乐之层峦兮,望群峰之葱茏。揽嘉陵以为链兮,披落霞以为蓬。喜二美之佳配兮,饰江山之盛容!右覓辛亥之古道兮,曾过反清义军之前锋;左通青木之康衢兮,勇奔抗倭前线之英雄!存名流之故居兮,知抗战文风之郁浓;见碑碣之犹在兮,识国仇敌忾之所同!当年何年兮,先贤创民族之丰功;今日何日兮,后人仰高岭之长松!叹此身之迟到兮,是闻捷雀跃歌呼之蒙童;愧于今之皓首兮,乃读史感慨无为之衰翁。噫吁乎!伟哉!盛矣!一九四五之九三兮,遇时代奔腾之潮流迅猛!彪炳千秋之史册兮,幸后昆唯前贤之迹是踵!忽已悟斜阳之景翳翳兮,远望两江汇处之波涌;聊寄缅怀憧憬之遐思兮,循山径返著园之亩陇!
22、微斋壬寅新诗近作
王端诚
偶然
就好像走在茂密闷热的树林
偶然邂逅一阵凉爽清风
就好像跋涉蜿蜒干燥的山谷
偶然发现一道清澈小溪
就好像沉湎彻夜辗转的梦中
偶然进入一番绝妙佳境
就好像参禅反复求索的冥想
偶然掠过一个闪光思绪
好像这一点接着一点的偶然
组合成一串必然的轨迹
偶然好像就是那延续的因果
排列成一条必然的逻辑
哦原是在偶然来到的红尘里
我和你必然在此时此地相遇
〔附〕微斋壬寅诗论选
动人诗笔出钗裙
——《渝水》诗刊女性格律体新诗巡礼
仿佛在一个新月初上的夜晚,漫步在群芳吐艳的园中,有十五丛俏丽的鲜花正在纵情的绽放,弥漫着淡淡的馨香。
这是我打开万龙兄编辑的女性诗选《重庆.格律体新诗群芳谱》,刚读完目录时就已获得的感受。
随着我逐步深入地阅读,十五位女诗人的绰约丰姿,轻颦浅笑,便通过她们的锦心绣口、清音雅韵委婉传来,尽显她们的聪慧才情,使我感受到阵阵美的愉悦与心的共鸣!
漫步在这诗的花园,扑面而来了建红的隽永,汉贞的淡雅,建军的清丽,晓红的率真,加上刘菲的神韵。令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
紧接着步步行来,是咏梅的淳朴,李玲的幽思,学勤的沉静,智镛的深远,还有苏勤的灵动。更觉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移步换景,便更有玉玲的诚挚,容光的宏美,周琪的婉转,红萍的蕴秀,最后是邹旗的明快。满目摇曳生姿,更添风韵!
这十五丛艳丽的鲜花,都是植根于情感的土壤,沐浴着声韵的清风,经历过格律的耕耘,才展现出如此动人心弦、耀人眼目的风采啊!白乐天云“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王闿运言“诗主性情,必有格律”,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芳园漫步,使人惊艳!令人陶醉!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各位爱诗的女性朋友,都请到这诗的花园中来,尽露芳容,一展英姿吧!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当代的李易安居士,中国的勃朗宁夫人,真的就会在妳们之中脱颖而出呢!
缪斯保佑,但愿如此!
壬寅小雪节后于歌乐山著园微斋
23、微斋壬寅新诗近作
王端诚
变
我知道沧海可变作桑田
尽管不知道会在哪一年
世上并没有永恒的沧海
只会有永恒无尽的变迁
我知道桑田会变成沧海
尽管不知道会是哪一载
世上何曾有永恒的桑田
只能有永恒不断的更改
宇宙中没有永恒的现象
能够永恒的就只有无常
一条河谁能够踏入两次
赫拉克利特在岸边彷徨
我不能赏古人窗前的花
古人说不出我心中的话
〔附〕微斋壬寅诗论选
微斋海棠对话录节选之一(2022/05/04.重庆人和书院)
海棠:老师,自2007年以来,承蒙常赐教诲,使我获益良多。尽管在写作技巧上您给我很多帮助,可我一直没弄清的是,诗歌到底是什么?如何评判一首诗的优劣呢?
微斋: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文学,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是一种观念意识形态。这种观念意识形与其它社会科学不同的是:它所表达的思想与抒发的情感不是直说,而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达成。各种不同艺术概莫能外,但塑造形象的手段和方式各不相同。如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轮廓、透视塑造形象,音乐是通过音调、节奏、旋律、交响塑造形象。那咱们文学呢?文学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散文小说剧本诗歌率皆如此。而诗歌的语言有别于上述三种文学形式的特征在于它必须富有音乐性!因此可以说:诗歌,是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艺术品。语言的音乐性,是诗歌外在形态的本质特征。能做到这样,写出的就应该是诗了。但要成为好诗,还必须有注意两点:1.是否能进入读者心灵,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2.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评判诗之优劣,这二者是不可缺其一的。
24、微斋壬寅新诗近作
王端诚
诗歌的历史畅想
曾从三唐河山走来
思考飘逸与沉郁的对比
又向两宋花间走去
感受婉约和豪放的情趣
刚从五四时期走来
欣逢白话与文言的交替
正在廿一世纪游弋
纠结高雅和低俗的迷失
是从当代诗坛走来
呼唤意境与格律的团聚
且向汉语文苑环视
勘分美文和好诗的疆域
让诗歌的歌声余音绕梁
让新诗的新姿更加美丽
〔附〕微斋壬寅诗论选
微斋海棠对话录节选之二(2022/05/04.重庆艺真斋画廊)
海棠:既然诗歌的本质是如此,诗的优劣分辨是如此。那诗歌又为什么一定要有格律呢?格律在诗中到底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微斋:刚才说到诗歌的外在形态的本质在于它的音乐性,而格律正是它音乐性的根本保证。格律是诗歌与生俱来的,有诗之始即有格律(尽管当时人们没意识到“格律”一词)。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它的格律就是:1.押韵,2.每句四言,3.四言二拍。到稍后的《关雎》《蒹葭》等莫不如此。至南方的《楚辞》从屈原的作品可以看出六言加语气词“兮”,到两汉乐府开始定格为五言二拍(2/3)。此后诗人辈出,群星灿烂。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西晋的左思,东晋的陶潜,南朝的谢灵运、谢脁……等,率皆遵此规范。这些格律是谁制定的?没有谁,它是约定俗成的,且宽松的(绝不是自由的)。此后,随着四声的发现,到唐初制定出成文规范的严格的格律即律诗,它必须严格遵守用韵、平仄及对仗的规范,不得有违。这种严格的明文规定的格律与前此一直存在的约定俗成的宽松的格律并行不悖,经过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戏曲一直传承至今,给我们留下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所以说,格律,是诗歌音乐性的根本保障,是诗歌与散文不同的文体特征。
25、微斋壬寅新诗近作
王端诚
声音
蜂鸣嗡嗡是春的声音
花也在听 鸟也在听
录入诚挚善良的芳心
蝉鸣吱吱是夏的声音
树也在听 塘也在听
熔作纯真炽热的浓情
蛙鸣呱呱是秋的声音
稻也在听 月也在听
获得勤劳喜悦的收成
风鸣呼呼是冬的声音
雪也在听 松也在听
传递执着勇敢的坚贞
有人正在倾心地倾听
那人做了声音的知音
〔附〕微斋壬寅诗论选
微斋海棠对话录节选之三(2022/05/04.重庆艺真斋画廊)
海棠:哦!原来格律的作用如此重要,我们早就有诗词格律,因何又要创建新的格律呢?新诗格律与诗词格律又有何不同呢?
微斋:古代书面语言是文言,它是以单音词为主规范格律的。上世纪初汉语书面语言转型为以多音词为主的白话文,这种转型在散文领域十分顺利,而诗歌领域却遇到了困难,旧有格律完全无法适应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早在新诗出现伊始,闻一多等新月诸公就开始筹划新诗格律。五十年代,何其芳先生提出“现代格律诗”概念,九十年代,吕进教授提出新诗“诗体重建”主张。根据程文先生“完全限步说”和孙则鸣先生“对称审美原理”,一批诗人和学者经过探索,建立起“整齐”“参差”“复合”三种体式,也就是“三分法原则“。若果说,旧体诗词是以“用韵、平仄、对仗“为格律三要素的话;那么,新诗格律的三要素就是“用韵、音步、句式“了。旧体只有基本四种体式,而新诗就可在此原则下有N种体式。所以万龙生先生说,这种格律规范具有“无限可操作性”,这至少已经在我和众多诗友的作品中取得了实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