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孝亲敬长永恒的话题
古今中外,忠孝难两全,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3日3日《新民晚报》“夜光杯”版刊载柯兆银同志的文章,《父親说,就当你陪陪我吧》文题並不耀眼,但朴实令人入心,文章从作者在2008年末的一天上午到包头南路上的小区看望独居的父亲返程拒谢父親相送说开,遂以父親“就当你陪陪我”的说词,相乘934路丶864路63路公交和8号线9号线地铁四次換乘的场景发生的故事,令人感慨由衷,特别是父子的一段对话,让读者胸起波澜,儿子对父亲说,“孙子大学毕业后,你希望他们出国吗?”“孙子将来想留学,我是爷爷,当然支持,可是,我实际上不希望他们出国,那样見面机会就少了”,父親接着说我两个弟弟他们到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定居后就难得見面,连电话都很少,儿子深沉地觉得父亲说这些话时,“神情落寞,语调悲哀”。
文章告诉读者,3年后父亲逝世,终年89岁。然,作者感笔接说,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父亲和我阴阳两隔。父親陪陪我,我陪陪父亲,我们互相陪陪再也不可能了。
作者以同频共振的心语结束了他的文章:
( 梅艳傲空天地美)
当父母在的时候,我们往往并不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而当我们懂得和他们在一起是无尚幸福的时候,他们往往已经不在了,或者只有让人遗憾,才会让人念念不忘,尽管念念不忘,仍然让人只有永远的遗憾。
文章的震点,在于为社会孝敬父母这一永恒的话题揭示了普世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感我言,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的美德永远流金。
是啊!
那年(2005)上海媒体报道,在广州做律师工作的山东大汉田世国同志,誓为天下儿女尽份孝心,捐出一肾为母亲治疗尿毒症,将母亲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是多么令人敬佩的好男儿;
千里大山背母上大学,贵州山村穷苦的陈大祥同志,闪耀着全国道德劳模的光芒,映射神州;
上海一机关干部身患肿瘤术后,至今7年未让高龄父母知曉,这是孝道极致的华光。
一位在为毛主席武汉畅游长江试水预演,后受毛主席接见海军战友上海邮局工作并当上局长的女儿,提前五年退休,以效孝敬父母不留遗憾。
律频至此,我沉静在母亲逝世的那年,至今51年了,1972年1月5日在部队工作的我,突接母亲高烧不退病危电报,回家见母亲躺在堂屋用稻草铺地的草席上,見此情景,我泪水如注,当即双滕下跪,喊着“妈妈,您怎么的啊?!”连夜用冲水机船赶到县(姜堰)人民医院检查,报告出来,
(兰花芬芳满庭香)
医生将我叫到一旁问,你是她什么人?我说,我是她儿子,她是我母亲,医生说,你母亲患的是白血病,绝症,病危在急,囬去多买些好吃的尽尽孝吧,顿时我们兄妹四人全都哭了,悲伤的我有幸见到二军大下乡的医疗队,焦急的心情找到了队长,敬请救治他二话没说,立即派出护士,安排救护车,带上氧气包,直达上海长海医院,知晓我出发前请示的部队两位领导和相关同志都在医院大门等候,悲喜的泪水告知我,部队的关爰,情深意长,就这样母亲住进了长海医院治疗。为支持不满十八岁入党,当上公社妇联主任妺妹的工作,留下妻子带着不满两岁的女儿陪护母亲,母親的治疗,特药专治,不断输血,相传偏方,全身毛黑的野猫可治,部队的同志们上海丶南京,终就在浦口找到了一只,给母亲食用煮熟的猫肉前,我先尝吃,方知猫肉是酸的,这只是心急的纳疑,母亲病情,缓解病危,病危缓解,贤妻为母亲喂食擦洗,细帖入微,不分昼夜,精心忙录,累了就躺在母亲床前挌置两只方凳上的木板,休息会儿,病友和陪伴家属分不清女儿还是媳妇,一直竖指夸赞,特别是母亲一次吃剩下的半只馍头怕浪费叫她吃了,二话没说的她吃了,不少好心人关切地说,“姑娘,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不要吃”,她说,“妈妈生病,本身心情不好,不吃易生气,我们年轻人不要紧”。律指至此
(翠竹拔节扬志气)
我深情地呼一声,“锅堂(爱称),你是我的骄傲”,母子连心,军戎倥偬的我,每日两次(早晚)赴院看望,与母抚慰,与妻言聊,与医问治,与女儿抱惯,寒暑交际的220天,母亲第三次病危通知告急。部队派出驾驶员小费,开着“美吉普”将我们专程送到苏区家中,8月25日,母亲心脏真的停止了跳动,我敬爰的母親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年五十九岁。
父亲长母五岁,先逝长辞。母亲百年诞辰,那是2013年,清明时节,我们兄妹四个家庭,以李氏家族名义全部集中,举行了一场大典活动,兄妹四人在隆重议式上,分别诵唸了自写的《怀念母亲》纪念文章,我深情地宣读了撰写的《百句祭文》,为母亲的勤劳,四季耕耘,母亲的善良,水木春秋,母亲的质朴,身心具素,母亲的憨厚,寡语音容。父恩如山,母情似海,彰显着大祭的热情、隆重、质朴、风光。
是啊,我军的名将许世友同志
三次探母,三次跪膝。强烈地弘扬中华民族敬孝美德。
(丽菊盈香满乾坤)
我是放牛娃出生的学生兵,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军人的特质,刚毅柔情,穷志报国,深知感恩。联想母亲在院治疗费用,除我力所能及付出,时年2000余元大笔之款,(当今可比价计祘,数额可观)部队组织与医院商定全免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母亲生命停留在五十九岁之寿,要是当年能像当今兴配型骨髓治疗,我会决然处之,这是我终生疑憾之矣。忠孝两难,感恩心情,格外凝重。
军地生涯功报国,
报恩无处不薇花。
老军人心声,老党员情怀,老干部正能,不断催使我退休人生坚毅走向,爰好勤耕,防痴执念,武汉疫情,含泪写就的《沉痛中的豪迈》3000余言至今新浪网留载,上海疫情两年來,特别的心境,律频成作的《久别重逢》、《心语高歌》、《高山流水》、《桃花依旧笑春风》,《万紫千红总是春》、《难忘的一生日用歺》、《鲜花的趣事》等八扁五万余字散文,受到天南地北,老少偕導读者的关心抬爱逾35万。
疫情伤痛,泪目频颜,敬作特殊党费,慈善事业,捐赠了四笔款项聊表赤子之心,亦释耄耋情怀。
尊敬的读者,由《新民晚报》柯兆银同志《父亲说,就当你陪陪我》的文章,引发了我思涌出拙,祘作《怀念母亲》的又一文篇,为天下儿女孝敬父母,不留遗憾这一永恒的课题,丑献一孔之见。
耄耋爰好文学,防痴执念,但水平有限,敬请读者目文赐指,恳请诸君见拙海涵。
耄耋作者: 李玉林
二零二三年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