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戴逵(326~396年),字安道,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隐士、美术家、雕塑家。早年师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善于鼓琴,工于绘画人物和山水。终身不仕,坚拒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召命和王徽之雪夜拜访。一生致力于雕塑、绘画、音乐、著述等领域,被后人尊为“雕圣”。
352年,武陵王司马晞出任太宰,权倾朝野,听说戴逵琴弹得好,就派人去召唤。戴逵不愿与权贵交往,当着使者的面,把鼓瑟砸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晞怒,就派人召戴逵的哥哥戴逯拥琴而往。戴逵知在京城难以存身,就下江左,隐居剡县,今之嵊州。
孝武帝司马曜即位,累次征辟,概不就。《晋书》列于隐逸传中,称其:“性高洁,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戴逵巧思,善铸佛像及雕刻,他曾以古制造丈六无量寿佛木像及菩萨像,“至于开敬,不足动心。”由于他的文化内涵与技艺,不但能书善画,并能雕塑铸作。戴逵是一位创造性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