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网络文缘铸知己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网络文缘铸知己
执笔犁耕梦想,网结文友奇缘。同题互动跃高山。快乐敲屏咏叹。
雪落黄河边上,情撩浪子心间。乡情旧影忆当年。昂首春风无限。
金秋十月,是收获希望的季节。我沉浸在网络文缘铸知己的快乐中。
浪子林杨、雪落黄河边,是我黑虎一文的网友。一路走来,网络文缘让我们越走越近,成为实际生活中的朋友。
浪子林杨老弟,从一开春就忙起来了。我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正是他指挥“千军万马”、夜以继日、分秒必争奋战的日子,更是他挥洒汗水、换来甘甜、丰满收获的黄金日子。雪落黄河边妹妹,是一个女强人,又做工,又下田,又要做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平日里我非常惦记他们,有时或打打电话,或发个即时消息,问候一声。
那天,我见浪子林杨老弟在QQ空间评论了我的日记,从那时间段上看,我断定他是刚忙完,这个时候肯定在家里。于是我赶忙打他家的座机,老弟真的在家。是老弟在电话那头恳切地向我推介了江山文学网。浪子林杨老弟与远在中原的雪落黄河边妹妹加入江山文学网,我早就知道。老弟在那边说,“大哥你加入江山(文学)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同一个网站里经常见面”。于是,他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在江山文学网注册了自己的笔名,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江山文学,“江山”意味着祖国,有着宏大的气魄,给我的概念就是:这是祖国的文学,大众的文学。于是我在“东北风情”社团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儿时故乡情》,后来还做了社团的优秀编辑,在细细咀嚼作者文字的同时,又有了“编者按”快活的一块天地。初来乍到的我,在短暂的时日里,让我对江山文学的宗旨鲜明、方式创新、管理严谨、和谐发展、友善沟通有了了解,又领略了这个大家庭的温馨与风范。

浪子林杨、雪落黄河边,为我注册的网名也花费了心血。雪落黄河边妹妹说,叫“沾露阳光”吧,“意思是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寓意是希望你永远都健康阳光”。 浪子林杨老弟讲,叫“云淡风轻”吧,“是希望你永远保持高洁”,“根据你的年龄我想了很久了”。一个“沾露阳光”,苦想冥思,超常推出。“沾露阳光”,目前网上没有注册的,可谓知识产权的“专利”呀。记得,播报当年的一个“莫言醉”不打眼的一个酒的商标,竟因莫言也一夜身价几百倍。“沾露阳光”,让我童心不灭,那棵小草、那棵小苗、那棵小树……更有那鲜艳的红领巾。沾着露珠的滋润,沐浴灿烂的阳光,重新梳理,振作精神,乐观向上,健康阳光!一个“云淡风轻”,酝酿良久,真情奉献。讲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咱不用去细说,“云淡风轻”多么的符合“我情”啊。这是一种美好的意境,多而不庸,雅而不俗……远去了昔日风华,编织了夕阳锦绣,似那微风轻拂,犹如浮云淡薄,了却浮躁,寡欲清心,保持高洁,珍惜今生……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老头两相帮。“沾露阳光”“云淡风轻”,一字千金,情深似海。说实在的,我特别的开心,难于取舍的真心喜欢这两个名字!
既然是真心的,那就深深的珍藏在心里吧。在分享“沾露阳光”与“云淡风轻”中,于是有了“黑虎一文”这个名字。主要出于家乡的省份为“黑”,广袤的黑土,苍茫林海藏匿着的东北虎,“虎”字与自己的属相相匹配,“一”字象征着千里始于足下,“文”字取本名,笔名内涵简洁明了,只是眷恋黑土,寄予浓浓的乡情,只想虎啸山林,期盼如虎添翼。哈哈,够猛的了!胆子小的可能“望而生畏”“毛骨悚然”,就是壮着胆子来看我的,恐怕也要事先吃点压惊药啊。自己的梦都是美好的,就怕“虎落平原被犬欺”呀。
黑土广袤故园金,虎居山林遇知音,一醉云淡风轻美,文缘沾露阳光新。我以这一首“黑虎一文”藏头诗,深深地感谢浪子林杨老弟、雪落黄河边妹妹。
当我登录江山文学网时,在浪子林杨、雪落黄河边的名下,看见那洒脱的老弟、妹妹的照片倍感亲切,那不停闪动的鲜红的一个“签”字,那些在作品题目前飘红的标记,那些记载人气指数、工作量一系列的数字,以及荣誉等级等,在无声地告诉我,他与她所走过的坚实足迹,所取得的成就与拥有,我为之感到十分的自豪。

浪子林杨老弟,是一个对雪情有独钟的人,我黑虎一文又是一个对雪难以忘怀的人。
在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里。那天下午,洁白无瑕的六棱形雪花热情的飘洒、无私的奉献,将你我相牵。就在那特定的环境下,我们弟兄俩一见如故。真诚与坦率,让我们增进了信任,“舞文弄墨”的爬格子阅历与爱好,让我们觅到知音。就这样,一个肚子里没装多少墨水的小老头子与一个文武双全的中年汉子,开始了雪花为媒、文字结缘的情谊。
我们彼此都有各自的事业,奋斗的岗位,虽然近在咫尺,一个小区住着,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一年也就见上那么有数的几回,更多的是从网络上见面,电话里沟通。
我的一篇《在大雨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不期而遇》,得到了浪子林杨老弟《人生难得一知己》的回应,彼此在空间里表达了真挚的情谊与真实的感受。
于是,我与浪子林杨老弟《雪花为媒 文字结缘》开始有了升华,我在浏览拜读浪子林杨老弟的作品中,像考古新发现似的,知道了他的过去与现在值得回味、荡人心弦的故事。我所写的那一篇《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那是他条条情感彩线的织就,滴滴心血文字的浇铸,引起了反响和联动,“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雪落黄河边妹妹发出了真挚的感叹。
我也走进了时间的隧道,看见了那老屯屋后那棵杨树和李子树,纯朴无邪、天真烂漫、原汁原味的风貌与姿态。又想到那句“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时,也要为这树木打抱不平,说句公道话,感叹“树木也有情啊”。于是,我为远在中原的雪落黄河边妹妹写了那篇《李子酸·李子甜》,上演了人生旅途酸甜苦辣的一幕幕。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