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亥年白露时节,我闻讯来到了铜川新建的川口南屏公园。站在南屏公园高耸的观景台上,一览铜川南大门“川口”地区的壮美景色和秀丽的风光,真让人心旷神怡啊!
2019年9月29日,位于王益区王益街道办事处川口村的南屏公园建成开园。南屏公园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划分为休闲观景区、秋景观赏区、儿童活动区,从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增添休闲娱乐元素入手,通过各类绿化苗木栽植、梳理优化、铺设园路、栈道、广场,安装钢结构楼梯、观景塔等,实现了从“外貌”到“气质”的飞跃。
川口是铜川市一个久负盛名的地方,在铜川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川口这个地方。由于所处垭口,川口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凸显的极其重要啊!
乘汽车西安自南向北进入铜川,过了黄堡镇,就要经过一个山垭口,据说这个山垭口是中国利用率最高的山垭口:宽窄100米左右的山口,有一条河流、有一条铁路、两条公路同时经过,你说这个山垭口利用率高不高啊?你说这个山口的战略位置重要不重要啊?
在这个狭窄的区域里建有王家河煤矿、陕西省新川建筑材料联合厂、兰州军区铜川水泥厂、基建公司建材厂、铜川市东风建材厂、铜川市水泥厂、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基建公司中学,铜川市二中等许许多多企事业单位。土地的利用率非常高。
提到铜川川口,就不能不说距离川口地区不远处的王家河乡。
王家河乡,坐落在川、塬交错地带,濒临雷平河(今名王家河)和孙家河。在二河交汇处的台地上,有比较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如:炭窠沟遗址、王家河遗址等等。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王家河村前峁的古代文化遗存中发现了一件陶罐。它双耳,束颈,鼓腹,高约17厘米,其肩部贴塑有一条龙。令人惊异的是:这条龙却有人的头。它有深陷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身体扭曲,张开四肢仿佛在奋力攀登,四肢和尾巴上都有网状的鳞甲,生动逼真,是一件难得的史前艺术精品。据研究,这件陶罐是新石器时期的遗物,已有6000~7000年的历史。
王家河出土的这一件陶罐上的贴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人首龙身造型。它的出土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就出现了这种形象。 贴塑中的人头,应是部落始祖的造像。龙是该部落的图腾。人首龙身的造型在这一意义上,其性质和古代埃及帝王陵墓前的人面狮身像类似。
1971年,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出土了一件的大型碧玉C型龙。它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其形象,被屡次刊载在各种媒体之中,已为人们熟知。但这条龙虽然有蛇躯,头却是野猪的。因此有学者认为,它是北方游牧民族崇祀的一种神灵,而不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也许,中华龙有不止一个源头,猪首龙和人首龙都是其中之一。但人首龙对后影响之巨大,远非猪首者可以相比。这一点,用历代文献历史文物及当代民间艺术品就可以得到证明。猪首龙只是在近年被偶然发现后,才得到确认的。所以,人首龙才是中国龙文化之主流。这样看来,王家河出土的,才是真正的中华第一龙。
大家知道,咸同铁路的建筑工程,于1939年正式开工。1941年1月,修到耀县,同年7月,修至黄堡。从黄堡到川口之间,铁路在峡谷中穿行。这里群峰林立,绝壁千尺,流水湍急,工程十分艰巨。其中二十里铺飞仙山上,有一巨大岩洞,叫“飞仙洞”,也称“葛真人洞”“药王后洞”,是“同官八景”之一的“仙洞朝霞”之所在地。铁路于此经过时,堵住洞口。1942年1月,咸同铁路全线竣工。
咸同铁路的通常车,为同官煤矿煤炭外运提供了极大方便。1942年初,火车每日运煤两次;10月每日运煤三次。随着运输问题的解决,同官煤矿产量与日俱增。到1943年,同官煤矿第一厂日产煤达500吨,第二厂为30吨(人力开采),第三厂300吨,全矿日产煤达830吨,每月产量可达25000吨。所产煤炭,大部分供机车用,其余的销售与西安、宝鸡以及咸同铁路沿线各地。
同官煤矿所产之煤,从同官火车站上车,同官各炭窠所产的煤炭,如需火车运输,则由牲口、小车送至黄堡,在黄堡火车站上车。
1942年7月1日,黄堡火车站开始出售客票,每日一次,这是我市火车运输史上第一次出售客票。
建国初期,国家从战略角度考量,在川口这个地区建有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石油储备库及多个军用“信箱”。
“三线”建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在国防战略上的一个重大部署,其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等西部身份。铜川作为西北的一个山区城市,位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三线建设项目安排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在铜川的三线建设项目主要有两类:国防工业和国防物资储备单位。国防工业主要是铜川的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和六号。铜川的七号、八号和耀县的七号、十二号都是省物资储备局管理的国防物资储备单位。后来还有一个九号,厂子建起来了但未生产就搬走了。耀县的二号是搞飞机破坏性试验的,是个研究所。铜川没有信箱编号没有一号,这是因为铜川石油库(今为铜川石油公司)被视同为一号。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铜川的“三线”厂矿非常多,铜川的三线厂矿多以信箱为称:一号信箱就是王家河的国家油库;二号信箱也在王家河,就是如今的东风机械厂;三号信箱在金锁关镇的何家坊村 ;四号信箱就是国营762厂,是后来的如意电视机厂,也在金锁关镇的马勺沟;五号信箱在北关铝厂沟里面,制造的是军用步枪;六号在金锁关镇的半截沟804库和805库,据说是国家档案资料库;七号、八号信箱都在王家河山上。 据说当时军用的“八·二0”迫击炮就是二号信箱生产的。
“三线建设”项目牵涉国家机密,保密性非常强,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当时,就连在市委核心部门工作的同志也不知道其情况。直到“文化大革命”武斗期间,部分单位做什么才泄露了出来。二号的八·二0迫击炮、三号的半自动步枪被武斗分子抢出来作为武斗武器,大家才知道厂子在生产什么。失密的原因是因为厂子内部的“造反派”把情况捅出来的,才造成武器被抢事件的发生。六号的失密是因为主管上级来人住在五一饭店,丢了钥匙,人们才知道六号是库区。当时的四号、五号生产什么大家仍不知道,也可能是因为武斗分子用不上吧,机密才得以保全。保密工作做得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内部职工保密意识强,另一方面是外界也不打听,组织制度上也不许打听。之所以能知道,也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后期,有些秘密也守不住了,人们才逐步清楚这些单位是做什么的。
铜川最有名的矿务局中心医院、东风建材厂、新川水泥厂、兰州军区水泥厂染织厂等就建在川口这个地区。铜川的品牌苹果“红五星”就是从这里的“赵家塬公社”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距离川口不远的陕西省新川建筑材料材料厂,曾是铜川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厂家之一。当时新川厂大概有二百多名管教干部,从他们日常穿着的衣服看,许多都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军装,有的还是高级的毛呢料,还有人穿着骑兵的马裤。穿着毛呢料衣服的人都是资历很高的老红军或者老八路。新川水泥厂系省属劳改企业,这里的一线生产人员都是劳改人员。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在劳改犯中知识分子很多,能人也特别多,有造飞机的,有开火车的,有造枪造炮的等等。新川水泥厂几经改扩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系陕西建材业知名的支柱厂家,曾为陕西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啊!
陕西省新川水泥厂1955年建成投产,当时是仅次于耀县水泥厂的全省第二大水泥厂,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38万吨。1986年投资9000万元扩建30万吨旋窑,使全厂设计年产可达68万吨。说起新川水泥厂,我就想起了一个就业犯,就不由的想起我高中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的早上,刘兆尧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当时有于天气已经非常热了,为了通风透气,教室的门也没有关。上课期间,突然间从教室门外走进一个胳膊上挎着菜篮子的中年男子。这个男子站在讲台前,平静地对刘老师说:我是新川水泥厂的就业犯。刘老师你语文教得非常好。我儿子今年也要参加高考,请把您的高考模拟试卷给拿我几套!刘老师听完中年男子的话后,连忙说好!随后就转身离开了教室,去办公室取了一沓试卷给了中年男子。中年男子接过一沓子试卷,轻声地说了声“谢谢”,随后就离开了教室。当时,我们班的学生都静静地坐在坐位上,静静地观看着事情的发展变化。中年男子走后,刘老师随手关上了教室门,并停止了讲课。刘老师让我们大家放下手中的笔,都坐直身体。刘老师若有所思地对我们讲,刚才那个中年男子非常会说话,他进门的第一句话不打招呼也不问候,开门见山就是一句“我是新川水泥厂的就业犯!”就业犯大家知道是干啥的吧?这样首先给你一个心理威慑,让你害怕;其次说了句:“刘老师语文教的非常好!”他不用“听说”“知道”等词语,说明他对我非常了解,对我的情况非常熟悉。第三句他说,他儿子也要参加高考。说到这里,刘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有了这三个条件下我不给行吗?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是想法设法都要给啊!况且,这个中年男子的胆量特别“正”,一般人是绝对不敢在上课期间“闯进”教室里的,而这个人挎着菜篮子就不慌不忙地走进了咱们班的教室里了…………
刘老师真乃语文教学大师啊,虽然他离开我们多年了,但当年教室里发生的这件“事”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啊。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将龙视为自己的始祖,并将其作为本民族的象征。但龙不是一种真实的动物,只存在于中国人的想象和传说中。这样一来,龙的形成史,便成了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那么,中国最早的龙之造型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极少有人知道:就是距铜川市川口地区不远处的王家河乡。 听说这件国宝级陶罐现存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属国家二级文物。期盼着这件国宝级文物早日“回家”啊。
据记载,元末明初,明将徐达率兵攻打大都(北京),皇胄义王孛儿只斤·和尚,带领家族成员提前从城中逃出。逃亡至河南鄄城附近,被明军围剿追杀。其一子领部属突围之后,于1370年来到王家河村松岭隐居,改汉名为王彦龙,族人称其为义王。《同官县志》对其在今王益区王益村、耀州区避难村、莫火村等地的活动均有记载,王益区区名也来源于此。当地流传有义王王彦龙的民间传说。600百年间,王彦龙后裔繁衍上千人,主要分布于耀州区石柱,印台区南关、柏庙,家族主支在王家河地区定居生活,故有此村名。
王家河还有一座 雷坪寺圣母宫,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现存圣母宫、过厅、戏楼等建筑。2008年列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啦,王家河还出了一位“桥圣”哪!王崇旭,生于1943年,曾任中国交通建设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津贴。从葛洲坝工区到珠海经济特区,从西部开发到三峡工程建设,他参加施工的桥梁近40座,在国内路桥建设行业被誉为“桥圣”。
秋天来了,秋高气爽,闲暇时分,大家不妨来到川口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登上南屏公园,站在公园的观景台上,看看铜川“南大门”美丽的景色,领略一下铜川美丽风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