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只因美丽才漂亮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只因美丽才漂亮
文字闪光说话,怀揣大爱施福。持家美景默描图。邻里齐夸敬慕。
尽孝无声分享,教儿有道帮扶。如宾对待好相夫。美丽心灵呵护。
女人不是因为漂亮才美丽,而是因为美丽才漂亮。容貌的漂亮,岁月的风雨总会无情地侵蚀,称不上美丽。而只有美丽的心灵,才会善始善终,豁达无私,洒脱自如,越活越有劲,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
我与江山文学网“东北风情”社团社长彧儿,虽不曾谋面,但通过拜读她笔下家人的作品,我更加了解了她。她就是一个有着美丽的心灵、浓郁的亲情的人,就是一个“因为美丽才漂亮”的人。
拳拳孝心升华婆媳缘
彧儿《婆婆也是妈》这篇散文是于2012年5月7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献给年迈婆婆的。作品通篇围绕婆媳关系问题的亲力亲为、亲身感受,用简洁、干练、生动的文字与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共分四部分进行了叙述,生活气息浓郁,真实感人,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彧儿用真真切切的文字写了婚前与结婚初期的心理活动,以及与婆婆关系融合的良好开端。“刚刚和先生恋爱那会儿,有先于我结婚的朋友就曾神秘地告诉我,想着将来结婚了,自己多个心眼儿,现在的婆媳关系难处着呢!”彧儿开篇自然,切中主题。一个“神秘”的字眼用得极妙。而她“淡淡地一笑”,彰显了其内心和善的一面,她没有随声附和,却有沉重的思绪。当她与先生牵手走进神圣的殿堂,当了儿媳妇初期的时候,“心里还真跟压着块石头似的,沉重异常、不知所措呢!”然而,心存善意、百善孝为先的她,选择自己母亲与祖母婆媳关系的范例来为自己拨开迷雾、释去重负。“记得母亲说过,婆婆也是妈。母亲和祖母一直相处融洽,形同母女,同一屋檐下生活了三十年,不曾有过半点争执。我坚信母亲的话,我更坚信情能生情。”但是,“我毕竟不是婆婆身上掉下的肉”,“如果我待她如母亲,她是否也待我如女儿呢?这样的想法在最初的日子里反反复复地折磨着我”,“甚至让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连那声‘妈’也感觉是硬生生地从喉头挤出来的。”这又是刚刚做儿媳的她的切身感受。而“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下大雨,我的想法才发生了跳跃性的变化。”因自己穿的单薄,晚上下班便发起了高烧,正巧先生出差,婆婆一整晚守着我,端水送药,也不知用酒给我搓了多少次身子。早起的时候,我的烧退了,婆婆的眼睛却熬红了。那一刻,我的心溢满了温暖,由衷地说了句,“谢谢妈!”婆媳关系是家庭这部机械的一个链条,初期应该有个磨合期。这个磨合期的长短取决于婆媳双方的主动性与驱动性。
彧儿在文中发出:“走进一家门,便是一家人”的感慨!“有人说,有妈才有家。母亲不在了,婆婆是这个世上我唯一叫妈的人。每当下班回家,开门后的那一句‘回来了!’淡淡地,轻轻地,却是一种殷实地暖,暖过身,暖过心,深深地溢着幸福的爱。谁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其实只要真心相待,婆婆也是妈。”将自己对婆婆的情感表达推向了高潮。
彧儿写婆婆的第二篇作品是诗歌,诗歌的题目叫作《婆婆的方向(外二首)》,发表于2014年2月11日。
婆婆的方向
岁月的画面,于光影下/不停地切换/你,浑浊的目光/折射出隐忍与沧桑/……但你却笑容依然,看到儿孙/温馨的笑脸,仿佛看到东方升起的太阳/于流年里辗转成希冀的模样/而我,抚不平你岁月的留痕/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季节的路口/托起一个明媚的春天陪你,生命的遥远
一双开花的手
当时针叩响子夜的钟声/我的目光,穿透岁月的经纬/定格在,那双皲裂的手上/……而今,时光的年轮/一层层剥离青春的外壳/我看见,这双手如花一样的绽放/菊一样温婉,梅一样灿烂……这浸入心扉的花香,可化解/我心底的疼和眸中的伤
眺望的目光
站在季节的边缘/我想象着,让日子与太阳一样圆满/让生命如花般的明媚/而,你却于流年中/将目光举起,宛若长长的绳索/捆绑住我疾驰的脚步/……你孱弱的身躯已如秋后的枯黄,委顿/皲裂的皮肤,干涸的容颜/已泄露了,你隐忍背后的苍凉/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在你岁月的渡口/用一根敏感的神经,翘动/你眺望的密码/将这目光衔接,延续/静守,秋天的丰硕
彧儿的《婆婆的方向》,将“方向”镶嵌在歌颂婆婆的诗作题目上,不仅有新意,也显得十分大气。方向,常与引领相伴,不难看出婆婆在作为儿媳彧儿心中的位置。而这种位置是用真正的情感度量的。在陪伴婆婆老人家尽享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之际,虽然自己这个多年媳妇还没有熬成婆,但作为未来这个家族的准婆婆,表达了对暮年婆婆的感激之情及发自肺腑的感言。《一双开花的手》,婆婆的双手,没有特异功能,是一双历尽沧桑,饱尝艰辛的手;是历经流年,翻动岁月的手。在这里,让我联想起《父亲的一双老茧》的作品,正好相互呼应。新奇的创意,细微的挖掘,内涵的深刻,表现了彧儿对婆婆的满腔深情。《眺望的目光》,眺望的目光,则是一种力量,则是一种期盼,则是一种岁月的延续。面对苍老的婆婆发出感叹、感恩与感慨。
如果说《婆婆也是妈》是正确处理好婆媳关系的一个庄重的宣言,那么《婆婆的方向》就是提升婆媳关系的一本经典。
作为已婚的女性,没有极特殊情况,总要面对婆媳关系这个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像彧儿与自己婆婆这样令人敬佩的经典纪录片呢?彧儿能够与婆婆和睦相待,视为自己的娘亲,这源于其人本的彰显、良善的内心、孝顺的践行,也源于其娘家“有其母必有其女”好的家教、好的家风。
由于婆媳关系的特殊性、传统性、世俗性、现实性的客观存在,有人错误地认为婆媳之间是一对“天敌”,是一条不可逾越的“楚河汉界”。于是乎,上演了一幕幕有悖老祖宗美德、有损做人形象、有碍社会和谐的丑剧。从一定意义上说,彧儿的这两篇作品也是对那些狭隘之人的鞭挞与鲜明的对照。

深深铭记父母养育恩
歌颂、赞美、感恩父母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彧儿写自己父亲母亲的作品共有3篇。在彧儿散文的笔下父亲是位《铁汉柔情,真爱无言》的人,而写《母亲》则有殷实的散文记叙和精美的诗篇。
散文《铁汉柔情,真爱无言》发表于2012年7月23日,写于6月份父亲节时。彧儿用“任思绪纷飞,渐飘渐远,让过往的时光静静地流淌成深情的文字”来感恩铁汉柔情的父爱,来感悟父亲真爱无言。彧儿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一刻我看到父亲日渐增多的白发,瞬间的苍老,我的心疼得几乎滴出血来。”“在母亲面前,父亲一直是笑着的,我明白父亲的心,他是想让母亲放心地走。”“直到料理完母亲的后事,父亲的泪如决堤的水,长流不止。那是我30年来第一次见到父亲那样伤心地哭,而且哭得像个孩子。”彧儿这质朴、简洁的描写,把父亲勾画得活灵活现。而在弥留之际的母亲面前,“父亲一直是笑着的”。将父亲铁汉柔情塑造得名副其实,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才叫作人物的有血有肉。作为女儿的她,慈母辞世的悲痛,对父亲操劳“心疼得几乎滴出血来”,非常自然地表达了那份对父母亲的情感。“我的心深深地疼着……如果不是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或许我还不够了解父亲,不够了解父亲与母亲之间的那份感情,是那么真,又那么纯。”彧儿在这里,用“真”与“纯”二字将父母这对恩爱夫妻画龙点睛般地进行了刻画,对诸多往事留有广阔的空间,而且也给人以诸多的思考。
彧儿通过对往昔家境的描写,父亲常年在外的辛劳,母亲一边工作,还要照顾家里,照顾年幼的我们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以及父亲回来时抽空带我们嬉戏玩闹,和自己幼年成长的经历等片段的情景再现,感恩父亲母亲面对上有老下有小,为了这个家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特别感恩父亲当年的那句话:“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最好,绝不能拔苗助长!”
继而彧儿写了当她高考通知书送到家的时候,全家人高兴的情形。“我分明看到父亲的眼里溢满了泪,嘴角挂着满足的笑。蓦地,我发现父亲的额角处不知何时爬上了稀疏的白发,在夜晚的灯光下,真真切切,却又扎扎实实地刺疼了我的眼、我的心。”彧儿在审视父亲面容的瞬间,一股感恩的潮涌激荡心田。“记忆里的父亲一直是高大、年轻,永远那么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又与白发相衬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印记在彧儿心里的父亲形象永远是美好的。“我不解,父亲的年纪并不大,怎么白发生得这样早?”一句反问,答案却是父亲一串串感人的故事。“父亲是在用他弯曲着的身子和宽厚的肩膀,撑起了家的一片天,给了我们依赖中的温暖啊!”此时的彧儿,大彻大悟、无比感恩的内心世界,真正破译了父亲真爱无言的密码。
步入晚年的父亲每天晨练、转公园、下棋、聊聊天、看看书、写写字……“仿佛一瞬间读懂了父亲”又在父亲沧桑岁月中变换着焦聚。而定格的就是原来无言的爱才最真,才是大爱。首尾呼应,诠释主题。父亲,在彧儿心目中永远是高大伟岸的!
2012年8月2日,彧儿发表了散文《母亲》。“用老人的话讲,母亲是个苦命的孩子。五岁的时候,外婆去世了……母亲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子,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的活计。”彧儿记叙了母亲苦涩的童年。
母亲18岁那年嫁给了父亲,便早早地背负了家的担子。由此塑造了一个豁达、乐观的母亲形象。彧儿通过追忆母亲与祖母婆媳30年的母女情深的和睦相处,其中有困难年代母亲给祖母做红焖肉情节的细描,“妈,您怎么不吃肉?”“母亲温和地笑,‘妈不爱吃肉。’”在平淡中看出母亲浓浓的亲情。我突然发现了彧儿《婆婆也是妈》作品标题的出处,原来是其母亲的精辟语录,是母亲孝敬婆婆浓缩的结晶。表达了彧儿对母亲无限的崇敬和深切的怀念。母亲当年 “婆婆也是妈”的谆谆教诲,彧儿已延续到了自己和婆婆的身上,母亲美德的彰显,这也是对九泉之下母亲英灵的告慰。
“我从未给母亲过一次母亲节,每当这个日子的时候,我都是陪在婆婆身边……我一直在心里惦记着这件事,却终究没能做成,直到母亲去世,那束康乃馨变成白菊的时候,我才知道对于母亲,我欠得又何止是这一束花?”“母亲去世后,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从她的旧箱子底里居然找出几条棉裤来!父亲说,那是母亲做给我们全家人的。因为母亲担心她年纪大了,做不了针线,怕孩子们没得穿。那一刻,我的泪成了决堤的水,再也抑制不住。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宁可苦着自己,也要为家人着想,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个家的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她的温暖还在,她对这个家所有人的爱还在。”真是让人感动啊!彧儿质朴的文字,不禁感同身受。母爱无我,母爱无畏,母爱无疆!那就把心中珍藏的那束康乃馨献给永远活在心中的母亲吧!
《母亲》(组诗),这是彧儿继《母亲》(散文)发表一周后2012年8月8日的又一歌颂、追忆、缅怀母亲的作品。
雨,打开夜的心事/缱绻,记忆的目光/涌向那个宁静的夏天/孤灯盏里,一枚线/穿透了岁月的叮咛/携一缕思念,融入牵挂的梦/缜密的针脚/卷起你,爱的心潮/于暗影,摇曳成一片温婉的世界
你站在,季节的风口/翘首企盼/记忆的小路,牵动着你的视线/落寞中,你把思念/封存打包,遥寄我的心底/岁月的溪水旁,拥抱一抹记忆的暖
一缕思念流淌于/颤动的指尖,敲醒了/泪的思念,浸入黑色的键盘/掳一把夜的暗香/洒入想你的诗行,于心底/凝固成一尊恒久的守望/子夜,你从梦中走来/一抹浅笑/嵌入心海,融化我冰冻的目光
彧儿饱满的情丝,凝练的语句,穿越岁月的长河,回放精彩的瞬间,把人置入尽享母爱的意境。犹如传咏久远的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般,富有极大想象力的将母亲对孩子的爱用一枚线与岁月的叮咛、牵挂的梦,没有渲染,朴素自然,却真挚感人:爱的心潮,摇曳成一片温婉的世界。彧儿用季节、风口、翘首、小路、视线等一连串的词组,寥寥几笔勾画出自己成长中母亲所付出的一切。“你从梦中走来,一抹浅笑,嵌入心海,融化我冰冻的目光。”表达了怀念与感恩母亲的情思。彧儿写母亲的这组诗,淳朴素淡的语言,饱含浓郁醇美的感恩,情真意切,令人潸然泪下。
读罢彧儿《铁汉柔情,真爱无言》《母亲》的散文与组诗,暖暖的文字,深深的情怀,犹如一曲委婉动听的感恩父母的颂歌。更为彧儿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好父亲、好母亲而喝彩!而肃然起敬!

双双恩爱传递夫妻情
声声细数,暖暖爱语,抒发了作者那份柔润的情愫。“亲爱的,辛苦了!”是来自心里的关怀与怜惜。付出的是劳作,回报的是情意。有你陪伴,每天的阳光依然靓丽,每天的生活绚烂无比。疼你爱你在梦里。小诗意境很美,亲切自然。我认真阅览雪梦儿对彧儿2012年9月25日发表的《亲爱的,辛苦了》的编者按。
亲爱的,辛苦了
收到你的信息/心中满是惊喜/知道你在忙/却还要挤出一点点/给我的空隙
亲爱的,辛苦了/你忙碌的身影/常会冲撞我的记忆/你带病的身躯/牵动着我脆弱的神经/久久挥之不去
亲爱的,辛苦了/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因为你的付出/我永远支持/你所有的辛苦/我真切地疼在心里
亲爱的,辛苦了/想为你理一理凌乱的发/暖一暖冰凉的手/即使这样的想法/只能是在梦里!
彧儿围绕老公的一个信息,拨动了对老公真爱的心弦。用“亲爱的,辛苦了”作为诗歌的题目,亲切、质朴、浪漫、温馨,而在诗中3次出现“亲爱的,辛苦了”,叠语的运用,紧扣主题,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每一次叠语的出现都有彧儿对自己老公饱满情感的诉说:忙碌的身影、带病的身躯,这是夫妻居家过日子极为平常的事,可在彧儿的心里,却上升到“牵动着我脆弱的神经”的情感高度;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因为你的付出,我永远支持,这又看出彧儿对自己老公事业的支持与付出的认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心态;想为你理一理凌乱的发,暖一暖冰凉的手,作为妻子的彧儿,此时心存感激的她,面对老公为了这个幸福的家所做出的努力与奉献,流露出“你所有的辛苦,我真切地疼在心里”的真挚情感,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在这里,彧儿淡淡地用“理一理凌乱的发,暖一暖冰凉的手”体现了细微之处见真情。这就叫作真实的生活。夫妻之间的一个温馨微小的动作,比起那口头的赞美要强百倍万倍。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不难看出彧儿与老公和谐幸福的夫妻生活。
有人说,婚姻如同七色板:白色的平淡;黄色的温暖;蓝色的浪漫;红色的热烈;紫色的神秘;绿色的插曲;橙色的成熟。我说,婚姻就是彼此双方用心血与汗水绘就的一幅多彩的图画。
有人说,幸福婚姻=100%宽容+100%浪漫+100%油盐+100%体贴+100%忠诚+19%嫉妒+1%吵闹=520。我说,幸福婚姻假如是一道数学题的话,可以是2的n次方,或是“有理数”绝对值的计算。
《牵手》这首歌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感人,这是对婚姻的最美诠释。
我衷心地祝愿、深深地祝福彧儿和她的老公,举案齐眉琴瑟之好,伉俪情深比翼齐飞!牵手!牵手!白头偕老,相伴终生!

悠悠教子彰显慈母心
《儿子上小学了!》和《适应并接受孩子的长大》两篇散文,这是彧儿融入自己与老公情感写自己儿子的作品。
《儿子上小学了!》看得出作为母亲,当然也包括父亲为孩子上学所感到无比兴奋的一刻。彧儿通过儿子上学前的准备工作、第一天送子到校与参加学校升旗仪式和开学典礼,及儿子放学归来等情节的细致描写,刻画了作为母亲的彧儿在高兴的同时,又伴有一份紧张与担忧的心绪。以及通过循序渐进地调理儿子的生活起居,联想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情景,感受到母爱的传承与担子的分量。“好的,妈妈,我要努力考大学,像妈妈一样。”“呵呵,我还真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儿子的偶像了!”这位年轻的母亲又看到了儿子的美好未来!而彧儿《适应并接受孩子的长大》,是写儿子在幼儿园成长片段的。“总之宝宝在一天天地长大,我不能再以他是单纯的孩子的眼光看待他,我应该渐渐地适应并接受他的长大,然后再渐渐地适应并接受自己的老去,对吗?!”一个“适应”与“接受”的字眼,切中主题,看得出在教育儿子中的理性。而在对孩子报补习班问题上,又是一种睿智的思考:“首先要选他所特长的强项来报,争取将来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才好。尊重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让孩子的童年在快乐中学习才是我这个母亲该做的事!就让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彧儿的《儿子上小学了!》与《适应并接受孩子的长大》先后发表于2012年9月26、27日。这是彧儿对孩子教育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理性的思考、明智的选择,悠悠教子,慈母情深,值得称赞!
彧儿在饱含深情的八篇作品中,转换着角色,头上有儿媳、女儿、妻子、母亲的光环,而每一道光环并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责任的使然。让我们在彧儿笔下的家人这些充满激情的文字中,感受涌动的血脉亲情的浓郁与纯真!感受一个为责任所付出的年轻女性崇高的境界、美丽的心灵,这就是“因为美丽才漂亮”的印证。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