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山
母亲是山,让我登高远眺美丽的风景;母亲是水,载我人生之舟远航到远方;母亲是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不再迷茫。
我的母亲虽然出生寒微,但她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四十年代末期,母亲出生在一个贫苦渔民的家庭,一家共有兄弟姊妹六人,她是家里的长女。在那及其贫困的年代,母亲只上过几天夜校,就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十三岁那年她就开始了劳力活(那时一般到十八九岁才干这种重活),每天按时出工,收工,因为过早在生产队和大她很多的人一起经受风吹雨打,花季岁月的她,容颜已与她年龄极不相称了。在长期的体力劳动中,她不但没有倒下,反而锻炼了她坚强的意志。为了替家庭分担忧愁,为了下面五个年龄尚小的兄弟姊妹,她没有选择,只能是一直向前。凌晨,她早早起床,打扫室内室外,给小弟妹们穿衣洗脸;黄昏,她不顾一天的劳累,还要去野外砍柴拾粪。家里食物不够吃,她就跟着大人下湖,下水采摘菱角,抠藕桩,用以弥补家里食物的短缺。十九岁那年,她从洪湖农村远嫁监利朱河,开始了她建立家庭的人生之旅。初来乍到,因为湖区与这里的地域差别,很多劳动还需要从头学着去做。扯秧,插秧,养蚕,喂猪,除草,砍麻,落花生,挖红薯,采摘棉花……这些劳动活对于母亲来说都是新鲜的事物。母亲勤奋好学,生怕干输了同龄人,所以她笨鸟先飞,一年时间过去后,完全能够熟练地掌握且做得比别人更好。
在穿着方面,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冬天棉袄,我几乎就没有穿过新的,大哥的二哥穿,二哥的归我穿,袖子上全是补丁加补丁,母亲说外边的虽然旧了,但内面的棉花还是好的,“笑破不笑补”那句名言我几乎每天都能从母亲嘴里听见。鞋子,除了布鞋还是布鞋,都是母亲亲手给我们缝制的,她白天干活,有时回家很晚,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能看到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耐心地忙碌着。记得有一次我穿着母亲为我做的新鞋时,别提多开心,我在外面来回地奔跑着,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穿上了新鞋。1980年以后,农村陆续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家里分得了相应的土地。但我们都开始长大,都走进了学堂,使母亲身上的担子更加繁重,三个孩子的学费和吃穿住行,使三十多岁的母亲脸上早早地失去了光泽,头发也开始白了,皱纹爬上了她的额头,一双手满是茧子,因为长时间在水里浸泡,脚丫也烂了,她用柳叶揉成水,制成土单方,治疗脚烂脚疼。

那个时候,我们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替母亲采摘新鲜柳树叶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母亲回家后急需要用的。暑假的时候,正是收割早稻的季节,这是母亲最忙的时候,每天凌晨五点,母亲就做好了早饭,拿着铁镰去割稻谷,我们都陪着母亲,等她捆好收割的稻子后,就到田间去搬运,我是母亲最小的儿子,自然干些轻松的活儿,比如给他们送水,有一回我用荷叶在池塘里打了清水给父母亲和哥哥们送去时,我仔细地看了看母亲,只见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背,从头发上一直流淌下来,还有苍蝇蚊子跟着母亲团团转,那一刻,我流泪了,在心底我情不自禁地连呼了数声:可怜的母亲,可怜的母亲……。当时的劳动程序就是这样的,收割早稻,抢插晚稻,然后打谷,晾晒,进包装袋,买余粮,记得有一年我家向国家贡献了万斤粮,父亲还被评为了监利县劳动模范。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因为母亲和父亲的挥汗如雨,不懈努力,我家还盖起了一栋三间大瓦房,大电进入了我们农家,大哥也结婚了。母亲脸上终于露出了甜蜜的微笑。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地深入,农村的生活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作为我的家庭总是难以摆脱贫穷的命运。因为我们三兄弟年龄差距不大,从读书到成家,家庭欠下了三万多元的债务。而那时我们都连自己都养不活,也不能替母亲减负。九十年代初期,母亲第一次远离故土,去了海南岛。在那儿一干三年,我也不知母亲那三年是怎么活出来的,后来她对我讲过,她是在拾破烂,顶烈日,冒酷暑,一点一滴积累财富,后来居然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略有盈余。她还对我说,累倒没有什么,就是特别想家,想儿子。每当明月升起的时候,母亲都会站在山上眺望家乡。在梦里,总是会梦见她曾经走过的通往自己家的那条小路……。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母亲回家时的那个小镇,我们早早来到车站等候,母子三年久别,重逢的那一刻将是多么的激动与幸福。上午十一点左右,母亲终于出现了,我们朝着她飞奔而去,紧紧拥抱在一起,长时间地没有说话,我们都彼此热泪盈眶,许久许久。我仔细地打量了我的母亲,她那饱含热泪的眼神中布满了血丝,白发盖过了头顶!这就是我的母亲,勤劳的母亲!这就是我的母亲,坚强的母亲!这就是我的母亲,美丽动人的母亲!她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更是我们心中一座永远不倒的大山!

我的母亲慈祥和蔼,每一个儿孙都是她的掌上明珠。她常对我说,人是渡船板,上一代把下一代要渡到对岸去。在母亲心中,儿子孙子永远是她最大的牵挂。从小到大,我们从没有被母亲打骂过。不管生活都多么艰辛,日子多么难熬,她也微笑面对,从不把气撒在我们头上。我是母亲最小的儿子,在我的记忆中,我不知惹了多少麻烦,有时甚至连累到母亲。那是我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的上衣口袋里不见了二十元钱。那个时候,二十元钱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因为当时我上初一时的报名费也只有十五元。事发之后,父亲大发雷霆,一口咬定是我偷走了,我没有偷当然不会承认!后来我听到父母房间里开始吵闹,因为母亲在为我申辩,她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做了不承认,也不相信一天就把这二十元钱花掉。然而,父亲总是不信,责骂母亲总是护着我,还动了粗。那个夜晚,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怀的时光,时间格外的漫长,虽然是初夏,我整个一身凉透了,委屈的泪水湿润了我的枕头,后来我哭出了声。记不清具体时间,母亲坐在了我的床头,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帮我擦去冰冷的泪水,并不停地低声地安慰着我,至今我还记得母亲那一句“父痛长子,母痛小儿”的话语,以至于成了比催眠曲更有力量的旋律,摧着我不断前进,倍感温馨。“冤鬼也有出头日”,就在父亲为了这二十元钱耿耿于怀的时候,在我家的村办小学,一个女孩子拿出一张十元的人民币在学校小卖铺买东西,被老师发现,那位老师觉得没有家长会给孩子这么多钱,喊到办公室一追问,那个孩子竟然说出了是在我父亲口袋里偷来的,她是我的邻居,所以一点不足为奇。含冤的我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母亲也可以扬眉吐气了。当时我看见母亲的脸上充满了笑容,那一次她把我仅仅搂在怀中,还不断拍打着我的后背。

我上初中的那些日子里,是母亲最为牵挂的几年。那时家庭非常贫苦,我每周仅有五毛钱,意味着每天一角钱,这是我买菜的钱。说句心里话,我不知饿了多少肚子,有时就是一块红豆腐吃餐饭,身体已经非常瘦弱。有一次周六回家后,母亲和我坐在一起,帮我缝补衣服,煤油灯下,我发现母亲苍老了好多,忙完后,母亲突然说我每星期五毛钱太少了,以后她要瞒着父亲给我再加五毛钱,我当然是非常开心,那个晚上,我像天上闪亮的星星,心情如明媚的月光那样灿烂,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日子过得非常富裕。高一的上学期,我也是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子了,但我身上穿的衣服依然是十分陈旧,而且单薄。那是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正在三楼教学楼上课,突然教室窗外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啊,母亲,我的母亲,我迫不及待地冲出了教室。只见母亲满身都是雪,头上也是,母亲带我到教学楼爬梯处,拍打着她身上的雪花,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件新棉衣,要我立即穿上,试试看是否合身。我是第一次穿上新衣,又是母亲从二十几里路赶来送给我的,感觉十分暖和,感觉十分惬意,感觉自己顷刻是最帅的!母亲帮我看看前,拉拉后,我看见她会心地笑了。后来我站在楼台上,俯视母亲一步步离开学校,只见母亲不时回过头来仰望着我,我们互相挥着手,在漫天飞雪之中,我看着母亲渐渐远去,母亲的背影慢慢地消失于我的视线,而我,久久地望着远方,那一刻,母亲的形象在我眼里再不是普通的农村妇女,而是我心中璀璨夺目的星空,浩瀚无边的海洋,一望无际的草地!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那深入骨髓的柔情在她的身上依然如故,他开始疼爱她的孙子,每次都会扳着手指算算,还有几天她的儿子,孙子就会回来,她总是站在门口的大柳树下等着,盼着……。我儿子上高三时,生病住院治疗。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母亲挑起了照顾看望孙子的重任,有一天黄昏,母亲提着给她孙子吃的菜碗在大街上行走,突然被后边一辆小车撞倒在地,情况十分严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将会面临何等的痛苦难忍。母亲的儿子们在人民医院重病监护室外边焦急地等待着,那一刻,我们都哭了,不知道母亲还能否挺过这一关,也不知母亲的内伤究竟有多大,当母亲从手术室推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心都碎了。母亲嘴里插着氧气管,苍白无力地躺着,眼睛紧闭。我们默默地为母亲祈祷,希望她快点醒过来,回到我们的身边,回到她自己的家,回到她可爱的菜园,回到属于她自己的天地。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她身边,在医生细心地护理下,母亲醒过来了,脸上露出了甜美的微笑。母亲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幸运地活了下来。

我的母亲一生清白,但她也有一些遗憾。在她内心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件,一直在她心里痛苦,悔恨,纠结。在那个极度贫穷落后的年代其实也怪不了她。那是一年五月,家里发了一些布票,母亲扯了几尺布,为父亲和大哥做几件夏装,所以接来了一位裁缝师傅在我家做。下午放学,母亲突然跟我们说,你们先去玩会再来吧!我们后来才知道是家里的饭菜不够吃,他要款待师傅。恰巧我的叔叔也放学,叔叔比我大几岁,十四岁了。只听见母亲对叔叔说,你识水性,能不能下水抠点藕桩做一碗菜呢?叔叔二话没说,脱光衣服,不一会儿湿淋淋地从池塘水中出来了,手里拿着一把白花花的的藕桩上了岸,母亲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就去做菜了。小叔叔换上衣服,就一直坐在我家门前的台阶上,自以为不回家现在可以在我家吃餐饱饭了,然而,当时家里的饭菜都不够吃,母亲只好微笑轻声对叔叔说,你回家去吧,以后有机会再来吃饭,今天要把裁缝师傅安排好啊!叔叔也没反对,就连蹦带跳地离开了。谁也没想到,叔叔不久就患病了,一病不起,且不说话,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爷爷说他是中了邪,请来菩萨,巫医治疗,始终不见好转,叔叔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母亲失声痛哭,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从那以后母亲总是谴责自己对不住我可怜的叔叔,为什么连一碗多余的饭也没有呢?在母亲的心里,成为了她永远的伤痛和遗憾。几十年来,母亲依然记得,每次都会讲起这段铭心刻骨的时光,每次都会声泪俱下。如今叔叔离开我们已经有四十年了,每年清明时节,母亲都要为他上坟,为叔叔献上最美的鲜花……

我的母亲如今虽年逾古稀,但还是心明眼亮。母亲几乎没有进过正规学堂,只读了几天夜校,但她居然能够背诵“老三篇”,其中《纪念白求恩》是她最喜欢的作品。她常对我们说,做人要善良,不要有害人之心。白求恩是一位外国人,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牢记历史,好好做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我永远铭记母亲的教导,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前进。感谢母亲给了我坚强和勇敢,母亲才是我学习的榜样。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母亲患上了胃糜烂疾病,现在她靠着药物在维持生命,她从不埋怨生活,她坚强地支撑着身体,至今还在不停地劳动。“八十岁的老人砍黄蒿,一天不死要柴烧”。母亲常常用这句话教导我们,同时也告诫我们,只有劳动才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她还说当初即使家里这么贫困她也不欠政府公粮,一个人一定要记得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对待邻居亲朋都要宽宏大度,雪中送炭,人家会终生不忘。在母亲的感召下,我们都把她的教导当作做人的准则,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如今我已是临近五十岁了,去了城里教书,母亲逢人就说她儿子是老师,是专门教别人做好人的,要邻居的子孙们都跟着我,说我可以照顾他们。每次放假回家,母亲总要对我问长问短,“生活还习惯吗”,“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安全第一”……,每次都让我应付不过来,只好连连点头。接着母亲为我准备好吃的饭菜,鸡啊鱼啊蛋啊,丰盛而且美味,让我倍感温馨。离开家的时候,母亲总是送我到车上,然后看着校车慢慢驶向远方。
母爱是一杯陈年美酒,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母爱就像一江春水,轻轻地从我们的心房流过,让我们惬意的享受着那份柔情。母爱如伞,那密密织着的经纬网,是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呵护,母爱是那古老的伞柄,举起一片温馨,让儿女在伞下小憩,伞面伸出的八支角,代表着你无论走到天涯海
角,母亲都会把深深的爱辐射过来。
感谢我的母亲……
作者简介:柳玉山,中共党员,湖北省监利市荆南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华夏思归客特约作家,《监利人》杂志社特约编辑,监利市楹联诗词学会会员,现任监利市楹联诗词学会朱河分会会长。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
本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