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河入海口赞歌🍀

(注:网络照片)
当巴颜喀拉山的皑皑白雪,越过黄土高原,越过九曲十八弯,带着泥土的芬芳与湛蓝的大海相汇,犹如晶莹剔透的蜜蜡,与高贵大气的蓝宝石美丽的邀约,深情的拥抱,激荡的浪花婀娜多姿绽放光彩……闻名中外的黄河入海口,以其辉煌和瑰丽载入史册。

据记载,位于渤海之滨,山东半岛的黄河入海口,大的变迁有七次,1855年改道至今属于最后一次,如此骄美和动人的景色已近200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石油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东营市一跃而起,成为齐鲁大地一颗耀眼的明珠,美丽的石油城,不仅在能源供应领域,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对自然形成的黄河三角洲,进行了积极的开发保护和完善,今天,环抱油城的1200多亩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黄河在这里翩然入海。

驱车从东营出发,约50公里到达湿地公园停车场,途经S228省道,这是一条平坦的双向柏油大道,幽静的湿地风景在后视镜中挥洒而去令人陶醉:春风轻拂着芦苇,水面微波涟漪,海鸟欢快嬉戏……
由远而近,只见岸边有三五摄影爱好者,支起三脚架,放上“大炮”摄像机,专心致志的捕捉海鸟腾飞的瞬间,一幅人间仙境的画面渐行渐远……

进入景区,换乘游园大巴车,行进20公里到达海上观光台,再乘坐快艇进入深海观景区。观景大巴,穿行湿地之间,时速30公里,司机兼导游熟练的讲解每一处景观。

在河床漫滩沉积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路两边各异的风景,路左边河水碧绿清澈,路右边河水浑黄一体;此外还孕育出一种直柳树,柳枝长势向上挺直,与北京城内的垂柳截然不同,深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妙笔生花”。

快艇20分钟一班,当穿上红色救生衣之时,庄严期盼油然而生,白色的快艇航行河面,与摇曳生姿的芦苇隔河相望,并不时与返航快艇擦肩而过,相映成趣。行至水中央突然河水变浅,见前边有挖掘机在工作,顿感疑惑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河道是这样随挖随过?一会功夫,只见挖掘机的“大手”栓上了一条锁链与快艇相连,竟然由这只大手牵引快艇通过河道,而后司机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开足马力风驰电掣般疾驶,第一次感受到与风同行与闪电争速的快感。期盼已久的时刻即将来临,怀着憧憬,怀着希望,站在船头,不禁在心中大喊一声:哎…我来了……
遥望浩瀚无边的大海感慨万千:蓝黄交汇既有绚丽的风采,也颇具深刻的历史意义。曾经几次的民族大融合,比如夷狄为汉;五胡入华;中华民族的集大成;大一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使我国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好似这滚滚黄河水,吸纳百川一往无前,黄蓝交汇可谓抒写天下归一的神来之笔;媲美黄河沿岸的旖旎风光:诸如黄河小浪底综合生态园,黄河壶口瀑布等等,蓝黄交汇与之并驾齐驱,堪称一篇旷世杰作的完美收官。

每年五月前后,是黄蓝交汇和湿地公园的最佳游览期,早春二月出游,由于此时正处于枯水季节,未能观赏到“泾渭分明”的壮观,但到此一游依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从远古走入现代,黄河以其蜿蜒的英姿,诠释中华民族龙的图腾;以其气吞山河的坚毅,擎起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以其容纳百川的胸襟和品格,彰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磅礴与伟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谪仙诗人名留千古的诗句,展现了这条大河从韶华到鼎盛,最终实现“华丽转身”的完美过程,为多少文人墨客所倾倒和铭记,遥想诗仙如果生活在蓝黄交汇的时代,一定有更痴醉的诗句留给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