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小处听民声
——一位九十岁人与两会互动
王业松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出版部部长戴茵,建议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反盗版法》和《图书交易条例》。戴茵建议出版业要走出去,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出版业插上了翅膀,出海拓展大有作为”。戴茵多次带队出国,寻找合作机会。
戴茵是一位做书、爱书的人,她认为图书不仅是一种内容商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要让文字的魅力能继续感染一代代中国人。
戴茵2018年作为湖南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参加省政协会议,积极履职,关切民生。今年当选为全国人大第十四届代表更觉责任重大。她希望“以自己之口,表达万众之愿,让每一个细小的声音都能得到倾听”,只有这样才不枉费“代表”两个字的千钧之力。
戴茵代表这段话,引起笔者强烈共鸣。我情不自禁地在网上留言写道:戴茵代表作为出版界人士,希望让文字的魅力去感染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想“让每一个细小的声音都能得到倾听”,这样的人民代表,值得人民敬佩。
倾听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境界,尤其是人民代表,要履职尽责,就应该倾听人民的呼声,从倾听中知道人民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最拥护的是什么,最反对的是什么。兼听则明,倾听是为了明辨是非,识别真伪,知天高地厚,知礼知耻,知爱憎,知方向,更知责任。
让每个细小的声音都能得到倾听的理念十分可贵。听雷鸣容易,听细小声音难;看日月光辉容易,见萤火微光难。如果不用心,不用情就听不到“细小声音”。但这些细小声音又十分重要,新生事物往往就发生在这细小声音中。见微知著,草摇叶响是细小声音,但你可以知道鹿来了;松声一响是细小声音,但它告诉你虎来了。
“细小声音”实际是社会最底层人民大众的声音,他(她)们人微言轻,他(她)们的话语权很小,发声机会不多,是高高在上的人很难听到的声音,有时会被忽略,被轻视。在社会上,我们不但要听台上的声音,还要听台下的声音,更应听台外的声音;我们不但要看台上的作为,还要看台下的所愿,更应该看到台外的追求。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要想为人民做事,就要了解人民的愿望,知道人民的疾苦,心贴人民,情系人民。要想做到这些首要条件就是深入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的呼声,紧接地气,紧靠民心,尤其要关注“细小声音”。如果连人民大众的声音都听不进去,甚至根本就不想听或者听了反感、讨厌,那他就不配做人民代表,不配当人民的勤务员,而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官老爷。人民群众不喜欢这样的官老爷,这样的官员迟早走向人民的反面,会被这些“细小声音”所淹没。要想倾听“细小声音”,必须尊重发出细小声音的人,必须像敬畏父母一样敬畏百姓,必须像敬畏神明一样敬畏自己的岗位。因为你的岗位,你的权力是人民给你的,你是靠人民养活的,人民是你的主人,你是人民的公仆。所有党员、干部都不应把位置弄颠倒了。
倾听主人的声音尤其倾听主人“细小的声音”是仆人的责任,而不是同情,不是怜悯,更不是照顾和恩赐。
倾听有三种境界:雷鸣,你听到了,这是初等境界;细小声音,你听到了,这是中等境界;将发声而未发声,你听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最高境界。由此类推:一棵大树,你看到了,听到了它的声音了,这是初等境界;你看到它萌芽了,听到它萌芽的声音了,这是中等境界;当它尚未萌芽而你已确定它一定会萌芽,一定会长成挺拔的大树,这是最高境界,“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我们不应像唐代杜荀鹤诗《小松》写的那样。读一本书,字句你读懂了,理解了作者的意思了,这是初等境界;作者言外之意,你理解了听到作者弦外之音了,你能“从无字句处读书”,你能举一反三了,这是最高境界。同样道理,看一幅画,作者笔到之处,你看到了,这是初等境界,而画家的留白处,画家的意到笔未到,你也看到了,听到了,你“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清代恽寿平语),这是最高境界。
人民的公务员,不但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大声疾呼,而且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低声轻语的细小声音。绝不应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倾听是为了采纳,为了履行,为了“表达万众之愿”,而不是妆点门面,不是做作。倾听之后要给人民,尤其是只能发出“细小声音”的人民带来福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愿,我有所为。
以上所言是笔者对两会的响应,是笔者与代表共鸣,也是两会内外互动。
2023年3月10日作者王业松简介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