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采石矶——李白仙逝纪念地
文图‖李述奎(述而)

我从马和(和县、马鞍山)汽渡口人与车一起过了长江,然后再骑上车上了化工大道,就看到了采石矶12公里的路标。寻找采石矶得来并不费功夫。天已晚,先住下明天再作打算。
宾馆老板很懂得我的来意,验证了此采石矶就是
大诗人李白仙逝的纪念地,说是当涂县也不为过,因为此后11公里就到当涂。此前我的导航一直定在当涂。所以第二天上午骑行12公里后,我的疑惑全打消,道理也简单:沿长江骑行就对了,这条大江不就是最好的路标吗?
12公里后到达了这处5A风景区,迎接我的是最醒目的主题:一代诗仙捉月地,千古画卷采石矶。相传这里就是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千古诗魂,逆江而上,回到他四川青莲的故里了!带着联想,我开始登山,闻风而起,眼望着山顶的太白楼,嶂石粗砺,盘旋而上,有点李白二十四岁离家四处漂泊之寓意。李白的故居我是去过的,有铁杵磨针处,据说距采石矶西南方不远的和县乌江镇有位林散之先生,善草书,心仪先贤,有心放歌采石,成就“江上草堂”之美意,实现与李白为邻的心愿,所以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建设理念与林散之先生有很大关系,他很好地阐述了李太白的诗意情怀,也归纳了李白文化的主题。
山顶的太白楼称“三台阁”,三台者,天地人也。登阁而望,首当文昌帝君像,太白金星,北斗之魁,七曲山大庙的如椽巨笔仿佛又在眼前,那时也是骑车去的李白故里青莲,不甚理解,现在看来,天地之光的气度应是以人为表象,古人谓之神之不可测者也!李白这位大诗仙不是神也早已被神化其中了,吾辈陋辞者登楼,除惊呼感应又何德何能?读懂李白者说,中华文明的诗化风范更多地托赖于长江,中华文明由此走向瑰丽、辉煌!读懂了长江者认为长江流到这里,已足可以证明自己具有世间一流的文化品相!我等到此则按采石矶导览图游上一圈,观太白楼,叹谪仙园,走翠螺湾独特的池杉林景观而已。要说印象较为深刻者,还属三台阁了。

这座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光禄少卿曹履吉捐资兴建的五层高阁,是最适宜观光者到此一游的地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为其撰写《三台阁题记》,前面一番诗魂、江流的表述,均出自余先生之笔。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楚江开,西眺大江流日夜,东睹采石古镇,北看小九华风光。光禄建阁,近是采而未尽也,后来者添光增彩亦是无穷也!“爸爸,博望坡是三国的火烧博望吗?”我身边的一个孩子正在问父亲这样的问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登至阁顶层,我看到一幅宽木雕画面,题写的楹联是:
倚阁欲扪天外垒
放舟不掬江心月
若有所思,似懂非懂,算是作个结尾吧!


2023.3.11骑游中华第十九站安徽马鞍山采石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