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 字 文》浅释
之 五
作者:席建军
自 序
《千字文》乃我国南北朝时期,梁代文学侍从周兴嗣所编撰之启蒙读物。据说梁武帝命人从书圣王羲之书法中选出千字,周兴嗣一夜之间将其编缀成文,惊现一篇四字体韵文,包罗天文历法、地理物产、历史典籍、礼仪修养。流传千载,影响八方。

此文彰显华夏文字之博大精深,更激发无数后生苦练汉语。余于偶然之间萌生斗胆注释《千字文》之念,缘于在初读之时,“拦路虎”(生僻字)竟成群结队,不解之处更多乎其多,这令我这个教育工作者甚感汗颜。遂逐字逐句查阅典籍,难懂之处多方请教,所获心得随笔记之,竟亦聚沙成塔。其间得到翟彦申、高安、陈敏昭、赵进卿、赵峰等诸多领导挚友们鼎力支持,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一并深表感谢。
但,心中仍惴惴不安,深恐一己谬误偏见误传、误导各位学者。若遇需纠偏之处,贵请诸位不吝赐教,定为之多加完善。
本《释评》依据蓝本《四体千字文》。其正文采用繁体汉字,与君同领略汉字之会意绝美,共感悟文义浩瀚深邃。美哉,伟哉。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
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四十一、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注释】乐(yuè):音乐,乐舞,本意是乐器,引指使用乐舞规格方面的规定。《毂(gǔ)梁传 • 隐公五年》:舞夏,天子八佾(yì),诸公六佾,诸侯四佾。佾:行列。古代天子用的乐舞是纵横八行,共六十四人;诸侯六行,每行六人;士大夫四行,每行四人。殊:区分,区别。贵贱:高贵与低贱,指人在社会地位的高低。礼:礼节、礼仪,是关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使用的礼节、礼仪以及祭祀时所用的礼器方面的规定。尊:尊贵,指人的社会地位高贵。卑:卑微,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释义】乐舞规格的规定区别人在社会地位的贵与贱;礼仪的规定区分出人的社会身份之尊与卑。
【评点】在中国古代的神话当中, “乐”是天神的赐予,与敬神祈福息息相关。在中国有明确记载的历史当中, “乐”从商代时起就已经成为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到了西周时期, “乐” 更是与 “礼” 结合在一起,开创出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礼乐制度。

四十二、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注释】上:国王,王者,上级,亦指长辈。和: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下:指臣民,下级,亦指晚辈。睦:和睦,相处得好,不争吵。夫:丈夫。唱:唱歌时先发声叫唱。随:附和。夫唱妇随:原指妻子顺从丈夫,后指夫妻和睦融洽。《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释义】上级领导对待下级部属态度平和亲民,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便会相处很好;在家庭内部长辈对晚辈的态度和蔼可亲,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自然和睦、幸福。
【评点】“夫唱妇随”,妻贤夫祸少。自古主张“上下和融、夫妻和顺、家庭和谐”的观点,如今更要发扬光大,唯有家和方能万事兴。

四十三、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注释】外:外边,在外。受:接受。傅:师傅或长辈。古代的“傅”多为“人师”,要对一个徒弟或学子的品行负责。训:教导。入:回到家里。奉:奉行。母仪:母亲的举止仪表,旧指为母者的典范。皇后有母仪天下之德,此处亦通用于广大妇女。
【释义】一个人在外接受师傅和长辈的教诲,在家遵循父母传承的家规。
【评点】这两句是谈论教育的原则,要将师教与家教结合起来。在外求学接受师傅师长的训诲,在家中奉持母亲的教导规范。(古代父亲主外,在外做事,到了年终回家。小孩子的家庭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故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为小孩子模仿学习的样板,自古以来重视母仪母教。)

四十四、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注释】诸:众多。诸姑伯叔:指父亲的兄弟姐妹。犹:如同。犹子:指侄子。《礼记.檀弓上》:“兄弟之子,犹子也”。比:并列。比儿:好比自己的儿子一样。
【释义】对待姑母、伯父、叔父等长辈,要像对待父母双亲一般恭敬孝顺。同样,对待侄子侄女们,亦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疼爱。
【评点】这八个字为完整一句,是关于对待长辈与晚辈的人际关系,所应具有的基本态度。
晚辈孝敬长辈,长辈爱护晚辈。自古“敬老爱幼”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四十五、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注释】孔怀兄弟:语出《诗•小雅•常棣》:“兄弟孔怀”。后世以“孔怀”为兄弟手足之情代称。孔:是程度副词,有甚、非常、最之意。怀:关爱、关怀。“孔怀”是非常关怀、关爱。同气连枝:有血统关系的亲属,指同胞兄弟。
【释义】兄弟之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亲近无比,相互关怀,亲密团结。
【评点】这两句谈论的是五伦中的兄弟之道。兄弟之道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要友爱关怀弟弟,做弟弟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相融。

四十六、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注释】 交友:结交朋友。投分(fèn):意气相合,犹言相知。切磨:即“切磋琢磨”之省语。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叫“磨”。切磨喻指相互商讨、研究学问、琢磨、思考,砥砺行为品德。箴规:规谏、劝诫。
【释义】结交朋友讲究志趣相投,志同道合;在学习知识和道德修养方面,相互规劝、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评点】古代“同师曰朋,同志为友”。作为真正的朋友,应该情意相投,相互关心——在学识上互相切磋、互相勉励,提高才艺;在品行上彼此劝诫、相互帮助,以增进身心美德与修养,达到共同提高,砥砺前行。

四十七、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注释】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仁慈:是孔子主张的最高道德标准。上级对下级的关心爱护叫仁;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护称慈。隐恻:即恻隐。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意为对受苦受难的人表示同情、同理之心。这是孟子对于人本性的阐发。造次:匆忙,即使在危急的情况之下。弗:不,不能。离:离开,离弃。
【释义】仁爱宽厚,对人有同情心同理心,这是做人具备的基本品德。即使在最危急的情况之下,亦不能忘记这种宽厚仁爱,而违背道德原则。
【评点】这两句话表达:君子要有仁爱之心,即使在混乱之中也不离不弃。《论语•里仁》中提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此语告知我们,即使遇到紧急情况,君子也不能忘却心中信念;即使颠沛流离,遭遇艰辛困苦,君子仍要坚持为仁。
怀着感恩之心看世界,世界处处充满温暖阳光;怀着怨恨心去观世界,周遭所有的事物都会不顺眼。因此,人人应具仁慈恻隐之心,怀着感恩之心为人处事。

四十八、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注释】“节义廉退”指的是五常之德除“仁”以外的其余四德——“信义智礼”。
这里用“节”来代表五常之中的“信”德。“节”的本义为竹节,引申为气节、操守,所谓“君子竹”。古代国家的特使出访,要手持一根竹子所做的旌节,“人在旌节在”,以象征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义” 德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其一生追求的目标。“舍生取义”、“大义凛然”是孟子做人的标准。 义:道义,正义。“廉” 在五常中代表“智” 德。廉:堂屋的侧边,引申为品行方正,廉洁不贪,有操守,不苟且。 “退”在五常中代表“礼”德。其意思是谦退、谦逊、礼让。
颠沛:形容人穷困潦倒、处境困难。匪(fēi):非,不能。亏:欠缺、丧失,受损失。
【释义】气节、正义、廉洁、谦让此四德,即使在遭受挫折时,在穷困潦倒时,也不可亏缺,决不能降低或放弃品德标准。
【评点】以上数句是梳理在华夏礼仪之邦,礼乐制度、君臣夫妇等五伦关系、“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德,对中华民族影响之深远。

四十九、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注释】性:性格。情:情绪、心情。人的喜怒哀乐未发之时谓之性,已发之时谓之情。静:平静,清静。逸:闲适安逸。心动:古人认为,心是负责主管人的思考。心动是内心产生了想法念头,谓之起心动念。动:产生(念头、想法)。神:精神。神疲:人的精神疲惫。
【释义】心平气和,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闲适怡然;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不堪重负。
【评点】保持心平气和、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此乃养生的最好方法。

五十、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注释】守:坚守,护守。真:指人纯真的天性,本性,真心。志:心志,意志。满:充盈,坚定。逐:追求。物:物质利益,指财、色、名、利等。意:意志,志向。移:转移,丧失。
【释义】“守真志满”是护守人的真常之性。能够守住真常之性,人的心志就会饱满坚定。若是跟随外在物质利益乱跑,追名逐利,心被外物随意转动,人的意志就被转移、改变、丧失了。
【评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守本心,莫为利而失真。
(待续)
作者简介:席建军,男,河南省洛阳市洛宁人。1969年入伍,1974年复员。1976年起,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孜孜不倦,奉献终身,现已退休。平日欢喜读史阅经,兴起偶写小文。
朗诵:杨庸,男,1976年生,江苏省常州溧阳人,喜爱文学,朗诵,热心慈善公益,江苏汖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惠众便民大篷车】发起人,长寿乡联盟企业委员会副会长,美音溧阳阅读会 秘书长。
十年专注于秋葵的种植与开发,被称为中国秋葵第一哥。秋葵农业结合文旅康养,通过丰富的体验,带给大家健康美丽平安 。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