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中的母亲(35)在农场的那些日子里【7】
文/石沉
弟弟要参军了,那年他正好十六,正如鸿鹄一样,羽毛“硬”了,可以振翅飞翔了。远方在向他招手。参军不但是一件“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事,亦是人生的转折之路,在那个出路不多的年代,在那个“艰苦奋斗”向“改革开放”迈进的时代,更是如此。
母亲好像有些犹豫,有些不舍。犹豫的是部队不比一般的组织,对于高中毕业不久的弟弟来说是否能“扛得住”部队的“磨练”。不舍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当然,母亲更是高兴的。“弟弟是你们姊妹中身体最棒的,参军当兵是没有问题的。”母亲自言自语着。
厂武装部正式来了通知,送来了喜报,送来了军装,母亲眼角的皱纹湿润了。记得那时的照相是黑白的,我们在厂部大楼拍了照片,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虽然照片是黑白的,但我们全家的心情是彩色的。
弟弟服役的是空军工程兵部队,是建造飞机场的部队。有一天收到一封家书,弟弟告知,他所在部队不久就要开拔去前线,去中越边境建造简易机场。母亲与父亲商量,得赶快去部队探望一下。这是国家大事,虽然“战火无情”但保家卫国是“义不容辞”的。要去部队叮嘱一下,要去部队鼓舞一下,要去部队慰问一下。父亲急急地赶往弟弟的部队,火车轮子撞击铁轨,回响在红土地上,同样也撞击在父母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