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先云

3月5日至9日,湖南省石门县退休“村医”程家友从湘西北屋脊壶瓶山驱车350多公里,来到湖北省钟祥市接受为期4天的医术学习,学习和提升治疗疼痛的专业技术,治疗肩颈腰椎疾病、腰腿疼、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痛风、中风后遗症等,受益匪浅。
这位从医50多年的老医生,对医生这一行如痴如醉,在乡亲们的心目中,他还是一位守候在湘西北屋脊上为人们看病治病的贴心人。
壶瓶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湖北的恩施、走马、鹤峰相邻,语言和生活习惯大相径庭,素有湖南屋脊之称,湘、鄂村民来往十分密切,程家友就出生在湖南、湖北相邻的壶瓶山屋脊上,小时候就住在壶瓶山镇天坪村。
1970年3月至1971年4月,程家友进入常德卫校西医士班学习。他按照毛主席“6.26”指示精神,从1971年5月开始,担任原中岭公社官茶大队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从此踏上了漫长的从医之旅。

1972年12月,程家友穿上军装,奔赴原铁道兵部队服兵役,在某团卫生队从事医药卫生工作,任卫生队调剂员,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7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7次受到团党委嘉奖。
脱下军装后,程家友先是回到村里干老本行。1983年1月,他被聘请到中岭乡卫生院当医生,他考上了主治医师,在中岭乡一干就是9年。在职期间,先后担任中岭乡、泥沙镇、壶瓶山镇、皂市镇、易家渡镇等卫生院副院长、院长、卫生工作站站长、公卫办副主任等职。
在军地多年的从医生涯里,程家友潜心钻研,在实践中探讨医学窍门,在就医中积累治病经验。他撰写的论文《实行卫生与医疗分离的探讨》在全国深化卫生改革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上交流中,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被中国卫生改革杂志社采用;他撰写的《庆大霉素特殊副作用及预防》一文,参加了当代医药卫生学术交流会上交流,并在《中国当代医药与卫生学研究进展》上发表。他与王姓同事撰写的《腹部严重多发性损伤46例救治体会》,参加了全国实用医药学学术交流会研讨,并在《中国实用医药学》杂志公开发表。
他不仅长期在乡下卫生院当领导,组织医护人员为病人治疗疑难杂症,还主笔撰写了《石门县卫生志》,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屡次受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嘉奖。

2014年1月,程家友退休了,依然坚持工作至2017年9月完成《石门县卫生志》撰写任务后,于2017年10月又被壶瓶山镇天坪村党支部书记“挖”了回去,乡亲们迫切希望他回到村里为一起长大的娃娃朋友看病治病。
乡亲们说:“程院长退休了,回到我们身边,我们非常欢迎,家乡人离不开他。”程家友二话不说,说服妻子和儿子、儿媳妇,把“诊所”搬到了家乡的村湾里,跻身到壶瓶山镇健康扶贫队伍之中。
他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医生,在乡村健康扶贫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关爱家乡老年人的健康中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为民康献余生’。”
天坪村卫生室原址在天坪头,2018年10月迁到壶瓶山镇天坪村二组,开始接纳患者。程家友回到村里后,在卫生室迁址工程中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天坪村及周边临近乡镇村2000多名村民随时可以来到天坪村卫生室,找程家友看病。
为了给村民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他自掏腰包,投资万余元,在卫生室添置药物粉粹机、打印机、读卡器、饮水机、药品柜、煎药、晒药、加工用品等就诊和办公设施。
程家友发挥自己的多方特长,用注射、服药、敷药、针灸、艾灸、火罐等中西与民间医术结合的方法,在治疗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腰颈椎等疼痛性疾病上,取得显著疗效。与壶瓶山毗邻的湖北恩施、走马、鹤峰等地的病人,听说程家友这位老医生看病治病有绝招,便找到了程家友,请程家友治疗关节炎、痛风、腰颈椎等疼痛性疾病,他说:“我平均每年在卫生室和到患者家里看病治病近2000人。”
程家友自费制作了不锈钢健康宣传栏,定期刊登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大力宣传防病知识和卫生政策,让广大村民在享受公共服务中,掌握疾病预防知识和国家卫生健康政策,每年在村民中开辟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生育等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发放各类健康知识资料千余份。2020年以来,他在疫情防控中为贫困户和一些临时救助对象减免门诊费、出诊费、医药费用8万余元。
程家友经常跋山涉水,脚踏泥泞,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为乡亲们送健康送服务。一天夜里,他在上门看病回到卫生室的路上,不小心摔倒在小河里,机智勇敢的程家友没有被河水吞没,一骨碌从小河里爬起来,回到了卫生室。
2022年1月,一位生命垂危的老年病人被一家三甲医院判了“死刑”,回到家里等待死去,其儿子刘某给程家友打电话,程家友迅速来到重病患者身边。
程家友在长达5个多小时的抢救中,病人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有了求生的希望。程家友守候在患者的身边7个昼夜,患者获救了,双眸瞅了瞅守候在自己病榻边的程院长,露出了欣喜的笑脸,其儿子把“医术精湛、妙手仁心”的锦旗送到天坪村卫生室,感谢程家友为他爸爸治好了重病。
南北镇清关渡村有一痛风患者,曾到湖南湘雅等大医院求治无效,其儿媳们将患者送到天坪村卫生室,请求程家友医生给予检查治疗。拥有专业治病的程家友,迅速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确定为痛风进展期,病情很重。
后来,经程家友给予中西结合治疗,患者病情不断好转,还能从事生产劳动了。患者的儿媳们说:“是程院长捡回了我父亲的一条命,我对他有说不完的感谢的话。”患者的儿媳们给程家友送来了题为“妙手回春、医德双馨”的锦旗。
程家友是医生之家,儿子、儿媳都是石门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由于他和儿子、儿媳都坚守在救死扶伤的一线上,爱人承担着家庭保姆的任务。他家住在石门县城,距壶瓶山镇102公里。他到了壶瓶山,还要乘顺风车、租车或步行到天坪村,行程28公里。为了做好乡村的健康扶贫工作,为村民看病治病,程家友有时候一两个月回不了家。
他说:“我当兵退伍后在老家建房,村民们主动帮忙,不要我一分钱的劳务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退休后回来继续从医,就是回来报恩的。”
石门县卫健局退休干部蔡跃说:“程家友是从村里走出来的医生,他有一颗回报乡亲们的心,他也是一位古稀老人了,还穿着白大褂,经常背着药箱,走村串户,热心为患者看病治病,难能可贵。”
对程家友来说,退休不退岗,坐在卫生室里,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是对一名老党员党性的锻炼,是对一名老医生身心的锤炼,有一份热就发一分光,党性在他的身上延续,医德在他的身上闪光,是一位被人们誉为信得过、医术精湛的老医生。在新时期新时代,程家友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在湘西北石门县的屋脊上旋转着。
站在湘西北壶瓶山的屋脊山顶,瞭望蓝天白云,俯瞰绿水青山,程家友过着不一样的老年人的生活,他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2023年3月9日,程家友在湖北省钟祥市学习结束后给患者汪某治疗神经性耳聋疾病。
采访后记: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程家友是我的老兵。2月27日上午,我们相约在我的老家石门县夹山镇邵福寺村村部,他接受了我的采访,新老战友之间无话不谈,谈军旅生涯,回顾我们在部队成长的经历;谈退役回到地方后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业,令我佩服的是程家友从一名赤脚医生、军队的“白衣天使”,到地方的医院院长,让我十分敬佩他的医德是高尚的;我们还聊聊退休后的话题,在他的奉献精神中领略到了程家友退休后马不停蹄,守候在大山里回报乡亲的博大的情怀。
程家友老兵,愿你在为他人送健康送服务的职业生涯中,开开心心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