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智慧无穷》
(十四)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道妙奥处 难与君说
庄子曰:“天地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而海内服…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道之本质在于其虚空无边却派生万物,大道本质在于其包藏万物却渺无痕迹,一生一灭彰显道之相用!体、相、用三者由之豁然开朗。体者,本质之元也,相者,象形之化也,用者,生灭之动也。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由之可见,人类教育之目的就是“修道之谓教”。但在一个“以资为本” 的经济社会里,人类的灵魂在金钱面前容易高度扭曲,丰厚的物质生活可能掩盖了一切精神的光芒,人类教育由本元的文化教育变成当今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享乐教育,品质培养无意之中被我们放弃。人从哇哇落地时起,就奔向唯一共同之目标――死亡!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生命的平等性就在于生老病死的一致性,这也是物质的运动性决定的。然而有一样东西并未随着生命而衰老,它就是我们精神品质即道德光辉。
精神是什么?根据中医解释,精就是构成我们生命的最基本的元素,就像高楼大厦的每一块砖瓦,神是什么?神就是精足之后的活力外现,犹如碳火内燃外旺。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精,也离不开神,很难相信一个精气耗尽生命枯萎的人,他还会活灵活现!人生犹如动态弯曲的河流,或波澜起伏,或平缓宽厚,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改变它还是适应它,一切自然而然随缘达事。但对于生命的品质我们有义务,一生去培植它!而培植的方法只有一个,这就是“爱”,它可以表现为仁爱、友爱、大爱、博爱、泛爱、慈爱、恩爱及无缘之爱等等,让人类的灵魂,在爱与被爱之中相互滋养。

大观天下,小观周匝,有些人为什么随着岁月厚积而品位越养越低,路越走越窄,心越行越小,人生越来越累?迷失自我,失去正确方向!《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让人们在天命、率性、修道之中不落两端,走中庸之路。庸是什么?庸即是“用”,中庸就是以中为用。人生的很多困苦艰难不是来自外部的阻碍,而是来自内心对某些事物的极端的执着。所以学会放下,人才觉悟到轻松;学会满足,人才感觉到富有;学会读书,才会发现灵魂的浅薄;学会感恩,人才減少私欲。生命意义就在于让灵魂高贵、自信且丰富多彩。正如燕雀与鸿鹄之别,虽共展蓝天,却志分遐迩。

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是半步,人生就是半步半步地累积起来的一个过程,江海也由汨汨细流汇集而来。人生品质之升华亦复如是,在恒信中坚持,在寂寞中成长。人生的疑惑来自哪里?来自无知、无明、无向。无知,缺乏世间常识;无明,缺少做事智慧;无向,没有人生目标。犹如燕雀,朝起夜归,不离巢穴。欧阳修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人生犹如醉翁,酒可饮其情,不可恋其醉,山水之间乃广阔所向也。人生如梦,梦犹人生,百年岁月转瞬便逝,转思便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不会在任何一处停留,若让生命走得更远更远,让生命的长度有限达到精神的无限,只有放下包袱轻装上路。

人生修道,即为受教,即道即心,心生智慧!而一切知识皆为养身之物,我们适学而止,智慧乃养心之源,我们当百学不厌。知识来自哪里?源自科普性、常识性、技能性的信息,智慧来自哪里?来自经典之训,如《道德经》、《古兰经》、《圣经》、《易经》、《金刚经》等都包含无尽智慧。经典犹如活水泉源,深读则促灵魂震撼而自化。大步走过的是历史,回头反观的是记忆,眼前展现的是未来,脚底之践的才是当下的自己。我们不知道生命会在哪一刻停止前进,但我们知道过去的永远成为过去。正如《浣溪沙》所言:“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暗想玉容何所似,小楼高阁谢娘家,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当人从梦境中走出,内心脱俗但生命平凡,内心高尚但群不鹤立,冰清玉洁但外观朴惠。《满江红》曰:“红玉阶前问何事,一汀鸥鹭翩翩去,半帆烟雨送君远,笑问青天天无语”。既然“笑问青天天无语”?日月循循,天何言哉;既然“红玉阶前问何事”?心落恬淡道奥之妙,咀华流香难与君说……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