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实行的医疗改革,闹得是纷纷扬扬,大部分人都说医保卡上的不够用。有人也发了武汉和大连,退休工人举着雨伞,站在社保门前大广场讨说法的视频。
具体情况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不过知道的是,自己医疗卡上的钱减少了。本来就不多,每月也就九十多点,一年一千多点,扣掉大病保险,二百四十二块多,剩八百多元。现在每月给七十五,剩余的自然也更少了。
上星期去医院看中医,顺带咨询了一下,说是有个门槛费二百六,二百六花完后,以后看病的费用,百分之五六十报销。
那天我开中药,这次算少的。平时基本开六付药,近五百元。这次花了二百三十多元,收费员说差三十,还不够报销资格,一看卡上钱没剩多少了,就掏了三十元现金。以后道阻且长,已经准备在自费的路上慢慢走吧。
今天看到武汉退休人员王女士,七十有二,她对自己医保个人账户的【门诊共济】即医改前后,算了一笔账比较如下:
一、医改前,年度个人账户,每月进账270元。全年:270*12=3240元。
二、医改后,年度个人帐户83元。全年:83元*12=996元。医改前与医改后比较:3240元-996元=2244元。
可见,个人账户年度进账,少了2244元。个人账户的钱少了,怎么能说比以前好了呢?
三,门诊就医三级医院年度起付费500元;报销比例50%;报销限额4000元。也就是说:若想实现报销4000元的话,必须要花费8000元。于是:8000元+500元起付费(门坎费)=8500元。
只有自已掏出8500元后,才能实现报销4000元。报销完成后,自己最终掏出了4500元。享受到医保福利何在?自掏4500元,如果按以前全年划入个人的3240元计算。即4500-3240=1260(元),自己实际自掏1260元。
按现在全年划入个人的996计算。即4500-996=3504元。个人实际自掏3504元。同样是拿出8500元诊病,以前自掏1260,现在自掏3504元。
另外,以前如果一年中,不诊8500元的病,每年就结存了3240元。N年不诊病,就结存N笔3240元。这N个3240就是将来用于诊大病的“战备粮”。
现在,就是一年不诊病,每年结存996元,3年3个月才积攒到以前一年的3240元(3240/年÷996/年=3.25年)。
这就是摆在面前的数据。请问我们享受的医保福利实惠,究竟是比以前的好,还是比以前差了?
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对那些砖家各种各样的美其名曰:“医改后,人们得到了实惠。”的说辞不攻而破。是人们对【门诊共济】,新的医改政策的理解有误吗?还是事实胜于雄辩呢?
这是退休工资高的算法,像我们这里工资低的,费用那就更低了。门诊要门槛费,住院要门槛费,说来说去,感觉就是自费。
我也大概算了算我们的:医改前,每月90,一年90*12=1080。医改后75,75*12=900,少了80。
减去大病保险每年242.60,门槛费260。我的卡上只有,不会吧?算错了吗?天哪,我的医保卡上,一年只剩397.40元,这连开一次中药都不够啊!不算了,干了一辈子,病不起了。活的也太可怜了点,难了点。
有农村的朋友说,他们村里也医改了,村民交的钱比以前更多了。还说村里好多户村民,干脆不交了,说等以后生病了再说。
昨天有人转发了陕西的医改,最高的每月100,最低的68,宝鸡城市,每月仅仅70。这是什么梗?不太明白。
再来说房改,都喊了好几年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房地产商依然我行我素,感觉一点没有降的意思。就像在听老师讲,“狼来了!”的故事。
现在不停呼吁年轻人多生孩子,许多年轻人因为没有房,结不了婚,成不了家,跟谁去生。叫年轻人生二胎,生三胎。真不是不愿生,是生不起,养不了。
即使就算生了,又让谁养,社会节奏快,工作难找,有个工作又是那么忙,难道又把父母老人推向水深火热,为他们带孩子吗?继续做“老漂”啊。这奖励,那顾励,不如来点实际。别说一两万,即使你奖励十万,也不解决现实问题,依然怕买不起房,看不起病,还有上不起学等诸多问题。
谈谈退休并轨制吧?也说了很长时间双轨并轨,企业事业单位统一,干部和百姓统一。普遍认为同样是退休,不比在工作岗位,谁贡献多谁工资高,退休就拿的多。大家都不工作了,理应享受一样的待遇。
再者以前交了养老金的企业单位,比不交养老金的事业单位,退休金拿的少之又少,群众比干部也拿的少。退休金看似年年在涨,其实每次也就一百多块,宣传工作倒是做的很超前到位。好消息!退休工人又涨工资了,接连涨了十几年了,大家也很高兴。反过来想想也是啊,涨总比不涨强,多一点是一点,知足者常乐吗?
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别的消息行不行不知道,涨工资消息可灵通了。大凡得到点消息,工资还没长,而米,面,油,菜等各种日用品,先蹭蹭蹭提前往上涨。
有人气的就说,并轨,并轨,老是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并个鬼。房改,房改,拖着不改,心里就是不愿改,防止改,宁愿房子闲着,也不愿意降价给老百姓住。还有医改,是依照某砖家的想法思路改,还是按老百姓的意愿改,不知所云,也不知所以然 。
记得小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做人说话算数。一言出口,驷马难追。现在怎么嘛嘛都不灵了。饿了,给你画个馅饼,只能看不能吃,看着干着急。上面的话和言语,虽然说的糙了点,但话糙理不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先说这么多吧!如果你对房改,医改,并轨制,有什么新的看法和想法,可以写出来,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