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榜上老师名单:
1.汪凤森2.莫祖颖3.张丽辉4.李广恒5.柯美柘(2首)6.郑举纲7.丘开富8.凌赣文9.李新萍10.野鹤11.成人之美12..赵思含13.海纳百川14.一剪梅15.青青子衿(2首)16.世外桃源 17-日月

1.清平乐•咏竹
汪凤森(黑龙江)
毛竹清远,松翠梅红伴。嫩笋丛生轻花绽,砌曲横枝柔展。
斗雪傲骨威然,凌云壮志鸿轩。亮节高风虎胆,虚怀若谷心禅。
2.清平乐·今生无悔
莫祖颖(广东)
春来景秀,大地繁花茂。美好天时多邂逅。相遇情人永久。
且把真意来留。谁知壮志难酬。一笑英名不假,今生傲骨芳流。
静沐暖阳收录

3.清平乐•江南春时湖光景
文/张丽辉(湖南)
天晴水绿,游客轻舟逐。划过一湖清水沐。远眺夕阳晖煜。
春水云间浮天,轻舟湖面呈眠。静谥安祥美景。宛如画境萦牵。
李广恒收录

4.清平乐·秋
文/李广恒
篱前菊绽,望断南飞雁。果硕谷香枫灿烂,
送爽金风缱绻。
月影桂树含情,寒蛩客鸟悲鸣。墨客题诗作画,农夫喜望秋盈。
5.清平乐·春分
柯美柘
匀分昼夜,绿欲春饶野。燕舞莺飞新桑柘。细雨欢娱问舍。
喜得水满田肥,当知鸭暖清溪。裤腿高悬略地,银锄独步余晖。
6.清平乐.《虎耕图》
郑举纲
临摹寄语。犁套松岗虎。巧取奇材描肺腑。猛兽平阳何踞?
振怒万涧飙熊。咆啸千岭劲风。受训服耕阡陌,山君身骨难弓!
汪凤森收录

7.【清平乐】•春分 (李白体)
丘富开(福建长汀)
杜鹃含笑。庆贺春分到。蝶舞蜂飞花丛绕。桃李娇妍争俏。
百姓播种弯腰。万民除草辛劳。廪实粮丰富庶,家和邻睦风骚。
8.【清平乐】·春曲(李白体)
凌赣文
烟绕细柳。风逸双莺偶。蝶舞蜂鸣鸥鹭秀。紫燕谐嬉欢奏。
灵鹊碧树吟春。浮云翠岭栖身。渐去冰寒暖至,群芳南国江滨。
9.【清平乐】·春日(李白体)
文/李新萍
馨香一缕,帘幕深些许。敢是微凉关宿雨,万朵娇柔难
举。
子规啼破声声,花开花谢无凭。姹紫嫣红消瘦,诗人自古多情。
10.清平乐 初春
文/野鹤
春寒乍暖,几处莺声软,流水小桥连两岸,浓绿新晴忽见。新柳向晚堆烟,幽兰晨晓弄鲜。白雪杨春欲是,下里巴世人间。
(海纳百川收录)

11.清平乐.白玉兰
文/成人之美
留花不住,草毯香铺路。恭让栖枝欢鸟语,迎蝶拂裳缓步。
芳蕊仰咏云天,素梢迟露翠颜。雨落馨樽醉客,风忆寞境诗仙。
注:李白玉兰诗“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落寞心情可见……
12.清平乐·贺开封市《诗词大观》创刊两周年
文/赵偲含(李白体)
千年古汴,墨客诗文灿。挥笔深情新曲献,丽日芳菲相伴。
一册词赋书连,两载你我情牵,齐聚众贤称赞,大江南北传观。
张丽辉收录
13.【清平乐】春韵
海纳百川
和风缕细,轻拂清渠水。碧柳枝垂绦飘曳,恰钓春光醉美
穿树紫燕飞欢,催耕布谷歌传,汽笛声声机转,农家播种无闲。
14.清平乐 春分
文/一剪梅
轻风细雨。千里桃花舞,戏蝶游蜂香园谱。远色轻雷犹睹。
谁把画季平分。青山碧水含欣。至此乡心日暖。清幽客路人亲。
15.清平乐·秋思(李白体)
青青子衿
江天秋暮。一阵黄昏雨。落叶残红随风舞。雁影南云漫渡。
昨昔旧爱忧思。今朝孤影锁眉。偏想离觞別怨,暗藏心绪谁知。
16.清平乐·窗外秋景
青青子衿
窗前柚子。垂坠篱边外。菊绽桂香留人醉。正是金黄夺翠。
虽是秀岭秋枫。无意皓月当空。斟酒吟诗独饮,星眼闪泪愁容。
世外桃源收录

17.清平乐·春夜
文/柯美柘
轻言细语。对镜灯苗舞,袖掩残香分离诉。只怕孤身愁苦。
但愿此去平安。唯求在外心宽。不想腰缠富贵,多思故里田园。
静沐暖阳收录

,18.清平乐·惜春
文/世外桃源
春光正好。气泽晴阳照。杨柳依依云芳袅,桃靥枝头巧笑。
最怕时尽摧枝,终将花落成泥。胜美难留情掠,总恋倩影丰姿。
李广恒收录

清平乐 松
文/日月(敬金忠)
青春永驻,峭壁悬崖处。走过春秋难知数,巳是參天大树。
久瞰世上风情,空怜天下苍生。几度繁华萧瑟,仍然不语峥嵘。



第十一讲
词的章法之二平起·清平乐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词的章法结构和介绍词牌《清平乐》

一、平起
写文章讲究所谓“虎头”、“豹尾”,旨在开篇夺人眼目,结处挺劲有力。词的起和结同样的重要,关乎到整首词的情味、意境和风格,前人词话有很多的概述。先先说“起”,沈义父《乐府指迷》称:“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进闲事,方入主意。咏物尤不可泛。”意思是说,我们写起句,不要什么都写,不要拖泥带水,咏物词更是如此。刘熙载《词概》里说:“余谓起、收、对三者皆不可忽。大抵起句非渐引即顿入,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就是说:起句、结句和对偶都可以忽视,一般起句不是渐渐地引入——“平起”,就是空穴而来——“陡起”,最好是笔还没有到,而气势已经起来了。 陆辅之《词旨》说:“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对句相对来说,好做,起句做好就难做了。它是整首词的出场戏。这些大师们,对 “起”的方法和重要性作了概括式的点评。唐宋词的起法主要分为“陡起”和“平起”两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陡起”,今天我们就来交流“平起”。
所谓“平起”,是与“陡起”相对而言。意思是指词之发端无论抒情还是状景都以蕴藉谐婉为特征。(蕴藉--隐藏而不外露,谐婉--和谐婉转。)比较重视用字表意的工稳平和,就是和“顿入”比较,做相对的“渐引”。唐宋词的发端大多数都是平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景起、情起、事起。

1、景起。这种平起的方式最多见。正如清人沈雄《古今词话》说:“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质实则苦生涩,清空则流宽易。”意思是说起句写景的句子多,言情的句子少,叙事的则更少。这是因为起句写景或言情,容易使词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容易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并且写景言情的句子,灵动、不质实、不生涩。从实际来看,前人所作的词大多具备这个特点,多以写景为开端,借以营造特定的、抒情氛围。在作了充足的铺垫渲染之后,再慢慢地切入情语,往往能收到韵远情深的艺术效果,因此,上景下情的结构最为常见。如:
菩萨蛮(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堤dī)
作者魏夫人的名字失传,她是襄阳(今属湖北)人。文学家魏泰的姐姐,宰相曾布的老婆,封为鲁国夫人,所以称魏夫人。现在存她的词有十四首,语言比较清丽,音调比较谐婉,后人对她的词评价很高。周泳先编辑有《鲁国夫人词》。
赏析: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目。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朱晦(huì)庵说:“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词林纪事》卷十九)(易安—李清照)
薛砺若在《宋词通论》说,魏夫人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就算是和当时的各位才人比较,也能算得上是相当出色的句子了。
本词写女子的怀思之情。起二句状景,描写夕阳映照下的溪水青山、楼台倒影与水中嬉戏的鸳鸯,动静相宜一派柔和静美的图景。而“鸳鸯”二字,则已为篇末的相思情怀埋下伏笔。
从全篇看,由上片的摹(mó)景到过片的渐露本意,一直到结语处点明题旨,由景及情,一路渐次写来,运笔极为从容。“溪山”二句主要起铺垫引叙的作用。大家注意过片!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过片首重抒情或者议论。还是来看这首词: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过片: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前半句仍然写景,后半句就转到情了。
有时景语作为发端还能够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颇能看出词人思致的细密与章法的浑成。如:
清平乐(毛熙震)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含愁独倚闺帷,玉炉烟断香微。正是消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这首词也是写春闺幽怨的。上片写暮春晚天疏雨的背景:暮春时节,庭户寂寞,粉蝶穿槛,疏雨黄昏。由“寂寞闲庭户”,粉蝶双飞舞的近景中,突出下片的主人公的情思。下片“含愁独倚闺帷”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所在,也就是画中主人公的情态表现。东风送暖,落红成阵。此情此景,令人魂销。闺中人独自含愁,根本没有心情料理玉炉香烟。“销魂”由前面的“寂寞”、“粉蝶双双”而来。最后以东风一阵、满树花飞结尾,既与起笔暮春景色相合,又有暗喻美人迟暮的深意,幽怨之情已在不言之中了。
这首词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清丽疏淡,情味蕴藉,与“花间”浓丽香艳、镂(lòu)金错彩的词风不一样。作者写的闺中人,不描摹她的体态衣妆,不明言她的多情善感,除了“含愁”一句,正面点明她的期待与失望,再以“玉炉”一句烘托她的期待之久,相思之苦,其余各句,都是在景物描写中带出她的形影与神态,这正是词论家所称赞的融情入景的功力。前人论词的章法,讲究“短章蕴藉”,言尽而意不尽。这首词就是一首情景相生、含蓄蕴藉的佳作。这种情在言外的意蕴,比起痛快淋漓的表白,更具有耐人寻味的魅力。尤其篇末“东风满树花飞”一句,形象凄艳,余韵悠长。
这首词写春愁极为深婉蕴藉。除了“含愁独倚”和“消魂”两处比较明晰地透露出闺中人的伤春情绪,其余的都是以景语作渲染烘托。开篇两句点出暮春时节和空寂庭院,流露出淡淡愁思。以下无论是蝴蝶飞舞、黄昏疏雨,或是炉烟静袅、落花飘飞,都不离头二句所写时令——暮春,与地点——空庭,及感情——寂寞。构思缜密了,笔法自然流丽。这是初学写词常用的手法,在开篇就把全词的基调全部确定,以下所写内容无论是状景还是言情,都不离此基调。
简单地说,就是先给整首词先画个框框,后面的内容只能照着框框填,出框了,就是离题了!初填小令,不宜大开大合,以婉转细腻为好,只要不合掌,啰嗦一点总比不着边际要好!还要注意过片“含愁独倚闺帷,玉炉烟断香微。”此处,“含愁独倚” 转情了。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起句不仅笼罩全篇,而且有苍茫阔远之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sù)。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ù)。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开篇四字“登临送目”,简单有力,能包笼全词,醒人耳目。以下写景抒情,都是由这四字引发,笼罩于“登临送目”之中。这首词的景物的开阔以及情意的苍凉自然拍合,起句意境浑成,令人赞叹。前面说到小令要婉转细腻,这是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长调由于字数多,一庭一院之景已不能满足需要,反倒需要大开大合,目中所见、心中所想尽可随口道来,只要不离题,天地山川,古今中外怎么写都行。大家看王安石这首《桂枝香》,上片起句“登临送目”然后把眼中能看到的都写出来,怕看到的东西少,内容不够写,还要“登临”,就是站到高处去看。看的远了,说的多了,收不回来了,怎么办?准备过片以一句“画图难足”做结,本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戛(jiá)然而止,来了一句“画图难足”,就是说一幅画都画不下了,自然就把目光收回来了,这就是高手驾驭文字的能力!下片从过片的“念往昔”到煞尾的“至今”是一样的道理。还是注意过片“念往昔、繁华竞逐。”转到议论了。这里,作者用了“念往昔”三字,领起下片的整个议论抒情:“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jiē)荣辱。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历史、人物、建筑、风景俱在此一叹之中!我们在讲领字的时候,曾经举了很多三个字的领字,这里面有很多是转向议论的词汇,比如“忆往昔、当此际、忆曾经、算而今、想当年”等等,这样的词,用在过片作为转折的关键词,都非常好。既不会给人断裂的感觉,又能自然的领起下文。我们在填词时不妨多注意一下这种用法。尤其是利用过片做时空的转移的时候,很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够做到!

2、情起
如前述沈雄所言词中起句写景多,抒情叙事少,这是由于词贵婉约蕴藉,以情或事为起难免“质实”、“生涩”,失去柔婉的韵味,不符合词的审美特质。不过,以情发端的词作若能精心构思,同样可以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如:
诉衷情(顾夐xuàn)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liǎn),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全词大意:漫漫长夜你撇下我远走到哪里?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儿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寻?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发端以问句领起。以“永夜”的冷落氛围,衬托“抛人”者不知何处的无情,别有一番凄切的滋味,而相思者的无奈之情与幽咽之音仿佛可以从字句间透出。“绝来音”三个字补足首句的意思,越显的沉痛。接着“香阁掩”五句层层抒写相思者辗转难眠的凄怨,最终道出情痴之语。全词以情起,以情结,笔意流转,首尾相接。起头虽然显得比较直,但是,好就好在、以情真意挚打动人心,典型地体现了初期词作的艺术特征。又如欧阳修《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欹念qī,古同“攲”,是指倾斜。出自于“吾闻宥yòu坐之器者,虚则欹。)”
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它受到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起头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为不知亲人的行踪,所以,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而且无时无处不是如此。“多少”,“不知多少”的意思,以模糊的语言,表示很多的闷。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无书”回应首句的“不知”,而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个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地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本来是“寻常景物”,但是,对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的情绪。“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所以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梦中能寻觅到 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了结句,哀婉幽怨的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jùn),欧阳永叔得其深”。俊:清新俊逸,指冯延巳的语言文章,清美新颖,不落俗套。深:发人深思,指冯延巳的语言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欧阳永叔得其深”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欧阳修词婉约深沉的特点。以这首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有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这首词的起句也是直接抒情,落笔便点明别后的相思抑郁。整首词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景语不多,却恰到好处地把情融进其中。可见,只要精心的构思和布局,情真意切,词以情开篇同样可以做到沉挚感人又绝不生涩。注意:以情开篇,感情一定要真挚,要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才能引起共鸣。比如我们引用过的李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等,这点大家要多加注意!

3、事起
唐宋词还有一些作品是以叙事起笔的。如苏轼《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縠hú 有皱纹的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本词大意: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不去奔竞钻营!夜深风静波光粼粼。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河湖海了却余生。
这首词是苏轼被降职后贬到黄州,醉酒抒怀之作,作于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词的上片写夜饮醉归的情景,“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自然就回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传神地勾勒出了词人醉眼蒙眬的醉态,表现出纵饮的豪兴和词人豪放旷达的心境。后三句写的是词人到达家门口的情景,家童早已睡着,敲门不应,只能“倚杖听江声”。这一句,也勾勒出一个胸襟旷达、遗世独立的君子形象,表现了词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超旷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上片以动衬静,词人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江声,从而反衬出夜深人静的现实世界,暗喻自己历尽宦海浮沉的浩茫心事和孤寂心情,惹人浮想联翩,为下片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下片以一声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开篇,是词人对现实人生的思索和感叹,这种想要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人生困惑和感伤,既饱含哲理又直抒胸臆,是全词的枢纽。“夜阑风静縠纹平”,看似写景的寻常句子,实在是亦景亦情,词人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想要脱离现实社会和追求宁静安逸,于是倚靠在江边,情不自禁地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抒发了厌倦官场奔竞,希望回归自然,寄余生于江海的心愿。
全词不假修饰,直抒胸臆,融景、情、理于一体,风格飘逸洒脱,很能体现东坡词的艺术特色。
其实,不仅发端两句,这首词上片全属叙事,但在描述词人夜饮归来的同时,通过“醒复醉”、“仿佛”、“敲门”、“倚杖听江声”等生动的细节描写,点染出词人潇洒旷放的风神态度。
起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尤为洒脱,与篇末“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高怀逸兴前后呼应。虽然是叙事起,却能给人摇曳生姿的美感,绝对没有平淡寡味的嫌疑,唐宋词中以事起的作品不是很多,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
小令在产生初期还有一种起笔方式,就是用叠语发端,体现出鲜明的民间歌谣的特点。著名的有戴叔伦《转应曲》:“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加jiā)一声愁绝。又如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王建《宫中调笑》: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邱鸣皋先生称:“这类重叠,是早期词的共同特点,这正是词脱胎于民歌的一种标志——民歌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叠复沓(dá),反复歌咏,以尽其情。后来,随着文人的大量创作,词逐渐失去了早期民间词的特点,走上了典雅精致的道路。这种以叠语发端的民间词日益稀少了。
以上我们介绍了词的起法中的平起,平起中以景起为首要,情起、事起不多,但要是用好了,一样能起得自然、漂亮。叠语发端的词,不是很多,大家了解就是。

二、学习词牌《清平乐》(yuè)
1、词牌简介
《清平乐》这个词牌,最早见于周朝,是楚地音乐,《宋史•乐志》:“属大石调”。《乐章集》注“越调”。《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词有“忆著故山萝月”句,名《忆萝月》。张翥(zhù)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全词四十六字,上阕四仄韵,下阕三平韵。
2、格式
《清平乐》以李白的这首词为正格,《清平乐》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李白
禁闱秋夜, 月探金窗罅(xià),
中中中仄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xiè)。
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女伴莫话孤眠, 六宫罗绮三千。
中仄中仄平平平韵中中中仄中平韵
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
注释:①罅(xià):空隙。 ②灺(xiè):没点完的蜡烛,泛指灯烛。 ③六宫: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 ④宸衷:帝王的心意。
3、《清平乐》的特点
1)上阕仄韵,下阕平韵。
上半阕全用仄韵,句句协韵,显示情调紧张。下半阕转平,第三句并改仄收,隔句一协,就显得音节和缓,转作慢声,有缠绵不尽之致,是短调中最为美的。仄韵一般不轻松,平韵就比较轻松了。
2)起句平起。
起句要平起,我们初学用景语好起,当然情语也行。但要注意铺垫,渐渐引入主题,要含蓄蕴藉。
上阕虽然是悲怆的,但别太狠,要给下阕的平,留些余地。
上阕可以悲伤些、思念深些,别情强一些,但是不要死去活来的,和对联相
似上仄下平,要给下阕的平韵,留些可写的余地。
4)对偶。
下阕前两句对偶,后两句可对可不对,如果句子本身就有力,则可以不对,如果自己感觉句子力度不够,当然对偶更好。词的对偶,可以不论平仄。
5)用韵。
下阕是平韵的,可以用一个平水韵的韵部来定韵,这样声音更加一致,读起来更好听。

本讲提纲:
平起
学习词牌《清平乐》
以下一些例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清平乐(辛弃疾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赵长卿)
鸿来燕去。又是秋光暮。冉冉流年嗟暗度。这心事,还无据。
寒窗露冷风清,旅魂幽梦频惊。何日利名俱赛 为予笑下愁城
清平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捲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影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平乐》
《清平乐》以李白的这词为正格,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清平乐》的特点:上阕仄韵,下阕转平韵。起句要平起,我们初学用景语好起,你要是觉得你用情语能起好,也行。要注意铺垫,渐渐引入主题,要含蓄蕴藉。下阕前两个六字句,要求对偶,后两个六字句,随意,可对,可不对,随自己。如果句子本身就有力,则可以不对,如果自己感觉句子力度不够,当然对偶更好。换头,这词牌不是吕调,过片的时候句式和发端不同,要注意。用韵注意,此调上阕仄韵,句句带韵,显示情调紧张。上阕可以悲伤些 思念深些 别情强一些,但是不要死去活来的,要给下阕的平韵,留些可写的余地。下阕三平韵,音节和缓,转作慢声,有缠绵不尽之致。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下阕两个六字句如果对偶尚可有规则的重字。这个词牌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温婉,含蓄,没有很大的感情起伏。

视频课件
https://h5.renrenjiang.cn/#/activity?aid=1224411&su=5074936词班第十一讲黑眼睛今晚7点半与大家不见不散!
本讲提纲:
一、平起
二、学习词牌《清平乐》

第十一讲作业:
按钦定词谱填词《清平乐》一首, 韵部、内容不限。
要求:平起(用上景下情法)。
《清平乐》词谱
中中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中仄平平(韵),中中中仄中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

创作要点:
1、平仄格式:用搜韵来检查作品的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2、句式:4576,6666。
3、起句要平起,我们初学用景语好起,你要是觉得你用情语能起好,也行。要注意铺垫,渐渐引入主题,要含蓄蕴藉。
4、对偶:下阕前两个六字句,要求对偶,后两个六字句,随意,可对,可不对,随自己。如果句子本身就有力,则可以不对,如果自己感觉句子力度不够,当然对偶更好。
5、换头:这个不是吕调,过片的时候句式和发端不同,要注意。
6、用韵:注意,此调上阕仄韵,句句带韵,显示情调紧张。上阕可以悲伤些、思念深些、别情强一些,下阕三平韵,音节和缓,转作慢声,有缠绵不尽之致。
7、重字: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下阕两个六字句如果对偶尚可有规则的重字。
8、这个词牌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温婉,含蓄,没有很大的感情起伏。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李新萍
渔夫 野鹤 冰冰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3.5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