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村乡村振兴思路
宗玉成 吴俊高
杨树村位于S351公路沿线,江界河、红星河、立新河横贯东西,生产河、金中河、金西河纵穿南北。全村6个组,耕地面积7700亩,总农户906户,总人口2089人,村组干部8人,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660㎡,现有党员81名。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76元。呈荣获江苏省美丽乡村、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大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殊荣。该村传统产业以粮油种植业为主,常年小麦播种面积6000亩,玉米和大豆杂粮2300亩;水稻4200亩;青椒、南瓜、冬瓜等特经蔬菜面积1244亩。另有少量经济林果和畜禽水产养殖项目。耕地充裕,相对连片,地势平坦,水网密布,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劳力充裕是该村相对的优势。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经营的种植业结构模式也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屏颈性障碍。
一、产业振兴是富民兴村的基础。
传统的粮油种植业,只有通过产业联合,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之路,才能在质量和效益上跃升新的台阶。将现有种植大户有效联合在一起,成立农耕合作社。实现统一良种布局,统一基础设施,统一茬口模式,统一质量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营销。分户耕种管理,分户收获仓贮。独立经营核算。这种“六统,两分,一独立”的抱团取暖模式,有利于集思广益,共同抵卸自然和市场风险;有利于对上和对外争取项目援助;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团购团销;有利于余缺调剂和机械调度。
针对分散经营的零散小农户应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可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走小而精,或新奇特,科创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端型,效益型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例如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可以由公司采购种苗,分发到农户进行种植嫁接,生产盆景,艺述造型,订单销售,利润分层等。发展特种养殖项目,如波尔山羊,火鸡,牛蛙等,也可以公司牵头,分户领养,统一销售。适合家庭经营的特色产业和新鲜业态很多。种、养、加、销,资产盘活,股份运作的渠道都十分广阔,只要注重招商引资,善于把握新业态的衍生和发展规律,实现创收创富是完全可以有的放矢的。近年来,城市里的火锅店,烧烤店,薰烧店多起来了,农村特色蔬菜种植,芽苗菜,根茎菜,野生菜种植,净菜加工,冷链物流,网上快递,佐料加工都在一路走红,特种养植和养生保健,有机食品,有色餐饮更是如火如荼,高歌猛进。抓住了商机就能财源广进,捷足先登,把握了火侯就能脱颖而出。现在的关键是要有胆有识有目光有智慧有头恼有技艺有作为。小海的豆腐、茶干、香肚、香肠、淀粉、糖稀、酱制品、卥制品、等行当很多,有些传统工艺如果加上现代蒸空或真空包装就可以做成产业甚致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打出品牌,淡产旺销,搭上快车,超越弯道,小作坊也能大作为。
二、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无论是产业振兴还是组织振兴,也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乡村治理,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人才是创新创业的动力,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怎样集聚乡土人才,让他们各展所长,在乡村建设和管理中发挥智慧引领、变革创新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引用激厉机制。二是注重乡土人才培育工作。三是为乡土人才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氛围。让能工巧匠能够变成大国工匠,让草根文化能够步入大雅殿堂,必须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础打牢。夯实书香文化的底蕴。真正让:“瓜大王”,“田秀才”,“粉状元”,“鸡司领”,“羊将军”,“机博士”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美丽乡村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三、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实现城乡一体,工农融合,农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智慧成果,扬长避短培植新模式、新业态,立足杨树实际开发古老的“雄鸡垛”资源,挖掘赵匡胤文化遗址的厚重历史渊源,打造351沿线农旅融合特色景点,开辟田园采摘,乡间民宿,农耕休闲文化,农家娱乐生活驿站与生态农业相互交触的多功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复合产业体系。依托:青之源生态农园和建军苗木花卉的产业优势,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优质果蔬,特色花卉,特经中药材,食用菌,精品小杂粮等产业,为富民增收拓开新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力度,补齐村户工业的弱项短板,不断探索以工补农,三产融合,村企惠农,联工兴农,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做实强富美高,可持续发展的大文章,为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争当排头兵。
2023.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