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 马成福 海博
在北疆发展文冠果产业,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北疆即新疆的北部。包括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昌吉地区、伊犁、博尔塔拉地区等。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称天山以北为北疆。北疆的土壤和气候都非常适合文冠果的生长。
新疆是发展文冠果产业的好地方,新疆有450年的文冠果引种史,几乎各地都有散生的文冠果,非常适合文冠果的生长。
新疆的气候非常干燥,水分蒸发大。文冠果的特点是抗旱抗寒,系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树冠比较大,能够保持水分,大大降低蒸发量,还可以防风固沙,有力改变当地气候。
新疆土地辽阔,气候旱寒,日照时间长,与文冠果喜光、耐寒、抗旱的特性一致,其沙壤土适合文冠果肉质根生长。现代农业,需要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物竞天择,新疆具有发展文冠果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新疆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从内地引种栽培文冠果,几乎遍及全疆,西起伊犁,东起哈密,南从和田、喀什,北到阿勒泰,从海拔30米的鄯善县到海拔1864米的昭苏山区,到处都有文冠果的栽培和生长。这样广阔的地域,几乎包括了新疆的各种气候类型和各种土壤种类。后来,由于文冠果的低产性,许多种植区的文冠果遭到砍伐和弃种。新疆从2001年开始结合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项目,在部分县市进行了文冠果的规模化种植。由于引进品种的低产性,许多文冠果林遭到抛弃,甚至砍伐,至今没有发展起来。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林业局2002年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一些宜林荒地开始种植文冠果,目前栽植面积已达266.67公顷。选择的土壤类型主要是戈壁荒地,以实生繁殖为主,兼有移栽苗,但移栽苗成活率只有不到20%。浇水采用沟灌,每年浇水3~6次,不施肥。目前长势低矮,只有30~60厘米,有零星挂果,结实率低,没有达到3年挂果、5年丰产的成效。少量间种在土壤肥力较好、且能保证供水的果园里的文冠果长势好,3年生苗高可达1.4m,已开始结果,但结果量参差不齐。
木垒县是新疆文冠果的种植大县,文冠果种植面积1333.3公顷,目前保存面积800公顷,其中包括35年的结果大树1.23公顷。木垒县2002年结合退耕还林开始大规模种植文冠果,主要种植地是农耕地、丘陵地带、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沙地和盐碱地,浇水方式采用沟灌。目前在流沙地和盐碱地种植的文冠果全部死亡,丘陵地带种植的文冠果因土地瘠薄、不施肥和浇水次数少而生长缓慢,结果量少。农耕地、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的沙性土壤上种植的文冠果,结合浇水施肥,树势长势好,挂果量相对比较高,但由于是实生栽培,各株树间产量差异比较大,生理性落果和千花一果现象比较普遍。
2008~2010年,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对木垒县新户乡新沟村树龄为35年生的1.23公顷文冠果树木园作为低产林改造试验基地,通过一定的肥水管理、盛花期喷洒保果剂和大树修剪,产量明显提高,幼果期生理性落果现象明显减少,2009年1.23公顷的产量由过去的300千克提高到1200千克。
奇台县2002年开始结合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项目开始种植文冠果,种植规模为267公顷。所选的立地为固定沙丘、丘陵地带,采用节水灌溉设施,不施肥。从目前来看,成活率高,死亡苗木很少。土壤肥力高的地区文冠果长势好,已开始结果,土壤瘠薄的地区文冠果长势弱,还没结果。
在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林场、尼勒克县和巩留县有20世纪70年代种植遗留下的文冠果实生大树,除察布查尔林场面积稍大有67公顷外,尼勒克县和巩留县都是小面积的片林。这3片文冠果林都种植在山区,一般不管护,已溢生为野生状态。幼果期落果严重,产量低。
从新疆近几十年的种植情况来看,说明文冠果适应性比较广,适合在新疆的南北疆广泛种植发展。文冠果在奇台、木垒、昌吉、乌鲁木齐、石河子、沙湾、呼图壁等30℃高寒区域,特别是在晚秋、早春气温剧变的情况下,仅有轻度冻梢,可以安全越冬,对开花结实影响不大,只要采取适当控制水肥或简易的防寒措施,就可有效地减轻寒害。文冠果在接近北纬48。的阿勒泰地区,在不采取任何特殊措施的情况下,能耐-40℃以下的低温。
北疆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可供栽培的经济林树种少,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水利资源相对于南疆地区来说比较丰富。北疆的一些地区,这些年也积累了一些种植文冠果的经验,有种植文冠果的基础,有利于文冠果产业的发展。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有"北方油茶"和"中国油橄榄"之称;它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是优良的木材树种和常用中药材;它是抗旱节水、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卓越的特点。
文冠果具有喜光、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的能力,病虫害少、生命力顽强、寿命长达2000年的优点。既有非常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特别好的绿化和美化效果,是目前最有特色的造林树种和绿化树种,也是最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特色林果产业。如果大量推广种植,可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珍稀树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上苍恩赐给北方干旱地区的战略性资源。她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在沙漠戈壁和冰天雪地里生长,可抵抗北方的干旱和严寒,抵御自然界的一切灾害。
文冠果被老百姓称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铁杆庄稼"。文冠果结实早、产量高、效益好,在水肥较好的水浇地,移栽第二年即可挂果,三年大苗亩产籽种100公斤;第三年亩产籽种200公斤,五六年后进入盛产期,亩产种子500公斤,十年后进入高产期,亩产1000公斤,现在每公斤约20元左右,亩产值2万元。文冠果的寿龄长达2000年,千年的大树仍然花繁叶茂、硕果累累。
文冠果种子含油率40%,种仁含油率66.8%。文冠果油是高级药、食兼用油,是植物油中的极品,品质比橄榄油和油用牡丹油都要好。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4%,易于人体吸收消化,有降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胆固醇、降血脂。2006年6月,新加坡南顺集团对文冠果油进行了化验,得出了文冠果油是新时期、新世纪绿色木本食用油,文冠果油的质量比橄榄油、茶油好的结论。
文冠果油中富含2%-5%的神经酸(Nervonic Acid),学名顺-15-二十四碳单烯酸,别名鲨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神经酸是各国科学家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修复疏通受损大脑神经通路--神经纤维,并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双效神奇物质。神经酸是大脑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的核心天然成分,被誉为大脑黄金和神经再生素,它的发现为战胜大脑和神经方面的重大疾病增添了新的锐器。神经酸的缺乏将会引起脑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脑瘫、脑萎缩、脑梗、记忆力减退、失眠、抑郁、焦虑和精神病等脑部疾病,甚至可引起脑部衰竭死亡。但人体自身又很难生成神经酸,只能靠体外摄取来补充。神经酸对人脑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文冠果被全球学界称为"生命之果",已引起广大医药研究者的兴趣。
文冠果神经酸油,是给大脑加的油。西北文冠果基地生产的文冠果油含有3%的神经酸,能补充大脑营养,修复大脑创伤,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被科学家称为"脑黄金"。文冠果神经酸油还可以有效补脑、健脑、养脑、促进脑细胞再生、激活停止生长发育的脑细胞重新生长发育,对于中老年人、孕妇、儿童,科学家、作家、教师等脑力工作者来说,是最佳脑部保健营养品,也是广大脑萎缩、脑瘫、脑中风、脑梗阻、癫痫患者、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神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亚健康人群等最大的养生保健之福音。
文冠果茶有杀菌、消炎、止血、利尿、消食、消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可治疗失眠、痛风、肠胃炎、前列腺炎及"降三高"、减肥等。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能让大地绿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可破解生态危机、食用油危机,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健康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木本油料,大力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文冠果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和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2019年版)将文冠果纳入了国家储备林目录。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发布了《文冠果油》(LS/T 3265-2019)行业标准,明确将文冠果列为木本油料树种,拉开了文冠果大开发的序幕。我们要充分把握好这些政策和机遇,努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开创文冠果产业的新局面。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粮油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安定,始终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我国食用油进口量超过国际安全预警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进口大国。大豆由于长期产不足需,对外依存度高,进口已经成为常态,净进口已有26年历史。大豆进口量也从1995年的1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突破1亿吨,25年时间增加了100倍。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2017年,中国自产大豆1400万吨,总进口9554万吨,而且都是转基因大豆,说明中国极度缺乏食用油。2018年度产油量1192.8万吨,消费量3511万吨,说明66%依赖于进口。2019年受中美贸易纠纷的影响,2018、2019大豆进口有所下降,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51万吨,菜籽进口量达274万吨,芝麻81.5万吨,亚麻籽42.7万吨,花生40.5万吨,葵花籽30.2万吨,棉籽6万吨。2019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达755万吨,菜籽油进口161.5万吨,葵花籽油122.9万吨,豆油82.6万吨,花生油19.4万吨,椰子油17.2万吨,橄榄油5.4万吨,亚麻籽油5.1万吨。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创历史。2020年全年月累计进口大豆10032.82万吨,同比增幅11.7%;还进口食用油983.1万吨;2021年进口大豆9651.8万吨,自产1640万吨,这意味着大豆的进口依存度为85.5%。进口大豆的大多都是转基因大豆,这对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对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我国食用油缺口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种植草本油料,90%以上的食用油是从油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中榨取的,而草本油料亩产量低,抗灾能力弱,产量不稳,经济效益差,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不仅可以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腾出更多的耕地种植粮食,有效维护国家粮油安全。

文冠果历来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西北文冠果基地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解决了移栽成活难题;西北文冠果基地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一直进行了10代共23年时间,才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315授予全国重质量守信用联盟单位,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马成福原来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3年。他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经过杂交选育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新品种,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还被聘请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原来兰州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带领西北文冠果基地员工在兰州新区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的荒山上种植了50万棵文冠果;原来白银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带领白银市干旱山区农民发展了50多万亩文冠果。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实践科研和宣传推广为一体,带领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干成了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我们培育的文冠果种苗,已经走出了甘肃,扩散到了西北、东北、华北,引种到了四川、江苏、湖北等南方地区,我们的高产文冠果正在神州大地处处开花结果。



文冠果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以消除贫困,解决就业难题。文冠果初期产业有育苗、种植,文冠果观光农业,文冠果风景旅游等;加工产业有文冠果酸油、文冠果养生茶、文冠果饮料等;深加工有文冠果制药、神经酸等。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可破解生态危机、食用油危机,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健康发展。
西北文冠果基地的奋斗目标是:发展文冠果,美化北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发家致富振兴乡村,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文冠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历经灾难却坚强不屈、欣欣向荣,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国大地的希望,她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机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黄子孙的母乳,她是造福中华民族的神树,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