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上,明末清初的王铎,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书法艺术大师。他以苍老劲健、奇崛姿肆的笔墨线条和激奋雄迈、昂扬烂漫的精神内涵征服了他之后的书坛中人,以至于人们将“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神笔王铎”等夺目的光环戴在他的头上。就是这样一位以书法立命、因书法永生的文化奇人,在其人生最为困顿的一段时光,与长垣人张抱一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为张抱一倾情书写的《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赠张抱一游房山山寺诗草书轴》等书法作品成为中华书法艺术宝库中耀眼的明珠。同一时期,王铎热情洋溢地为张抱一书写的《公建抱一张公惠里碑记》,赞颂了张抱一捐资家乡长垣、拯救灾民学子的义举和美德,进一步证明了二人情感之真挚笃厚。
明崇祯十一年(1638),满洲皇太极入侵,来势汹涌,连破城六十余座,明军接连受挫。内地也战事纷起,李自成、张献忠领导农民起义军,攻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大明王朝岌岌可危。此时身为朝中詹事府詹事、礼部右侍郎、经筵讲官的王铎,面对国难,“食不下咽,寝不安枕”。在一次为崇祯皇帝讲课时,联想起朝廷弊政,一时心中激愤,出言不讳,“力言(朝廷)加派,赋外加赋。(地方)白骨满野,敲骨吸髓,民不堪命。有司驱民为贼,室家离散,天下大乱,致太平无日。”对面血气方刚的崇祯帝闻听此语,气得脸色大变,严厉斥责王铎,欲“廷杖之”。王铎却神态自若,毫无畏惧。好在崇祯帝还不是个一塌糊涂的末代昏君,最终对王铎“不加罪焉”。但是,如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一样,身为臣子的王铎,开始了一段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人生。这一年的四月,清兵犯渔阳,京师戒严。王铎分守北京大明门,昼夜枕戈,雨雪染寒,旧病复发,暴血淋漓,形骸日销。十一月,五岁的小女儿王佐出痘而死;十二月,十六岁的次女王相病死。国事不堪,旧疾未去,两女先后夭折,王铎几近崩溃。
崇祯十二年(1639)九月,王铎受命南京礼部尚书。十一月赴任南京途中,王铎让家人先行,取道暂返老家孟津,自己率家丁二十五骑随后。谁料家人行至卫辉府张吴店时遇农民军,被两千余农民军包围。王铎以二十五骑驰突往救,竞得救出家人,并冲出重围。返家后,老父亲即病故,王铎辞官服丧。在以后服丧的崇祯十三年(1640)里,家乡孟津大荒,土寇四起,以至“津人食子”,满眼惨不忍睹。
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农民军攻破洛阳,孟津危在旦夕。在家服丧的王铎不得不率家人从孟津北渡黄河,到相对安全的黄河北岸怀庆府避难。也正是在此时,王铎再一次见到了驻怀庆的河北道长官张抱一,并在张抱一的关怀下,于怀庆东湖岸边筑“涵晖阁”,一家人住下,度过了一年多相对安定的时光,直到崇祯十五年(1642)秋离去。
张抱一,即张弘道,字抱一,明末清初长垣人。《康熙长垣县志》“卷三·选举”载:“张弘道,字抱一。万历己酉(1609)举人,崇祯戊辰(1628)进士,累官太仆寺少卿。在官居乡,捐赈饥民,全活多人。所著有《获我斋集》《北游草林下风集》若干卷。入兰阳县名宦、(长垣)四贤祠。子握瑛,己卯(1639)举人;孙元美、元嘉,曾孙允执,俱登贤书(举人)。”《嘉庆长垣县志》“卷十一·人物记”载:“张宏道(避乾隆帝“弘历”讳,“弘”作“宏”),字抱一,少通敏,博学强记。登崇祯戊辰(1628)进士,选山东寿光知县。值白莲妖寇起,奸民多煽惑为乱,乃多方解散,邑赖以安。丁忧归,起补河南兰阳,创建砖城,多善政。擢刑部主事,历郎中。故都督戚继光子嗣宗有战功,以委城论死,力申雪之。调职方郎中,出为河北(道)兵备副使,进参政。流寇围汴,上疏请援,备捍御策,召为太仆寺少卿,告归。捐金,赈里中饥,有“恤士”“惠里”二碑。著有《获我斋稿》。祀兰阳县名宦、(长垣)四贤祠。子握瑛,孙元美、元嘉,曾孙允执,俱登乡举,世其家。”《长垣古代名人传》载:“张弘道,字抱一。与王铎交好。王铎亲撰《公建抱一张公惠里碑记》,并书《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赠张抱一游房山山寺诗草书轴》等相赠。今存于世。”
张抱一与王铎相处于怀庆时期的官职是河北道兵备副使,且以河南布政司参政身份任河北道守道。明官制,一省之内按地方区域设立为数不等的分巡道、兵备道、分守道。分巡道长官分理所属区域内州、府政治和司法的监督巡察;兵备道长官分理所属区域内州、府的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屯田,维持地方治安;分守道长官监察所属州、府的人事、经济、农业等。明代的河南省辖区内,黄河以北有三府,即怀庆府(府治在今沁阳市)、卫辉府(府治在今卫辉市)、彰德府(府治在今安阳市)。以上三府设立河北道,治所设在怀庆府,为长官常驻地。其管理范围与今焦作市域、新乡市域、安阳市域大体相当。崇祯十四年(1641)的张抱一,以河北道长官的身份,常驻怀庆,分理河北道怀庆、卫辉、彰德三府的人事、经济、军务,成为凌驾于三府之上的“下派大员”。
在长垣,张抱一祖上是长垣“殷实大户”,书香门第,至张抱一,家族逾是显贵。其子张握瑛,孙张元美、张元嘉,曾孙张允执俱是举人。张家不但殷实显贵,而且乐善好施,这从长垣旧志中记载其捐资助学、施谷赈饥、修桥筑城、建立社仓等事迹可见一斑。
崇祯十四年(1641),王铎“避寇难”率领家人及丁奴北渡黄河至怀庆,一路风餐露宿,甚是狼狈。但王铎到底是朝廷命官,且已以书法文章闻名海内,所以,进入怀庆城,驻怀庆的河北道长官张抱一率怀庆府知府程之鹏、河内县知县王汉(字子房)等一大帮官僚自然是热情接待。首先是解决王铎一家人住的问题。张抱一带头慷慨捐资相助,知府程之鹏、知县王汉及当地士绅杨嗣修(字幼淑)、杨之璋、杨之玠、史应选(字念冲),王玉汝等也纷纷解囊,很快,在风景秀丽的东湖岸边为王铎一家筑起了一座占地一亩有余的宅院,王铎命之曰“涵晖阁”。对此,从离乱困顿中一路走来的王铎对张抱一等人的真诚相助心存感激。涵晖阁中安顿下来的王铎作《怀州行》云:“一亩之宫苔色侵,椒树芽萌未成荫。王痴其间僦一屋,天地容我令悲吟。”并云:“载哭载歌,幸有知音。”一句“王痴其间僦一屋,天地容我令悲吟”道尽心情的悲凉,“载哭载歌”道尽心绪的凌乱,而“幸有知音”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宽慰。
国内烽火四起,而山环河抱的怀庆却成了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孤岛。王铎安顿下来了。古怀州大地的青山绿水立刻勾起了王铎天生的文化情愫。宴饮,游历,诗文酬唱,挥毫泼墨。有张抱一等一帮友人的陪伴,王铎在怀庆度过了一年多相对舒心的时光。正是这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这位中国书法史上的“神笔王铎”,施天纵神赐之才,运拔山扛鼎之力,发搅天动地之气,泼江海奔涌之情,创作了一幅幅惊世骇俗之书作,《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赠张抱一游房山山寺诗草书轴》《临涣之帖草书轴》等俱是这一时期王铎书法作品的代表,而其中《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三幅,被世人称为王铎书作中的神品,更有人将这三幅作品比之为王羲之的《兰亭序》,誉之为“后兰亭”。
纵观张抱一为官,先是任寿光县知县,继任兰阳县知县,后升任刑部主事、郎中,再任河北道兵备副使、河南布政司参政,终太仆寺少卿。其在地方为官,行实政,恤民困,深得百姓拥护,兰阳、长垣县县民建祠纪念其德政。其在刑部,不畏权奸,上疏竭力为抗倭名将戚继光后人申冤。其在河北道,上疏皇帝,献计抗敌,以解开封之围。张抱一是一位悯世务实的官员,政见与王铎相合,且张抱一颇具诗才,一腔中国文人特有的情怀与王铎相通,这从张抱一《获我斋集》《北游草林下风集》诗作中足以印证。所以,王铎对这位相知相助的友人,倾其才情,多以精心架构的书法作品相赠。
王铎书赠张抱一书作近二十幅,且幅幅精到。这些书作至清代中期,仍保存于长垣张抱一之孙张元美、曾孙张允执家中,成为长垣士绅百姓间的美谈。但清代中期之后,这些作品大多陆续流出长垣,散落海内外,现存世可见《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赠张抱一游房山山寺诗草书轴》《临涣之帖草书立轴》等作品中,《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被日本人攫取,今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成为日本举国为之倾倒的珍宝;《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曾被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收藏,一九八八年十一月捐赠给无锡市博物馆收藏;《赠张抱一游房山山寺诗草书轴》今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临涣之帖草书立轴》等今收藏于长垣。
《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图片附后),首书:“壬午(1642)春莫,书于怀州公署。抱一张公祖招饮舟中,偕又白给谏、念冲太守、云岫给谏。”末书:“抱一张老公祖教之。孟津王铎。”“壬午春莫”即崇祯十五年(1642)三月。这一天,王铎应张抱一邀请到公署闲聚,写下这幅作品相赠。书卷中所写内容,是前天或前些天张抱一“招饮舟中”、邀请王铎于东湖舟中饮酒赏春、王铎即兴所作的四首五言诗和之前所作的一首游山五言诗。从这些诗的内容看,这次“招饮舟中”,王铎的心情很不错,且又有其他官绅好友“又白给谏、念冲太守、云岫给谏”等人偕陪,更添了几分如东晋王羲之等人“兰亭流觞”般的热闹与情调。“抱一”是张弘道的字。古代文人士绅之间互以其字相称,绝少直呼其名。“公祖”或“老公祖”是明、清时期士绅对知府以上地方长官的尊称。王铎书称“抱一张公祖”和“抱一张老公祖”,是对张弘道这位河北道长官兼好友发自肺腑的尊敬。正是以上缘故,《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笔力沉实,结体险绝,骨格刚健奇伟。整幅书卷笔势收放自如,已达自由境界,不但是王铎行书代表,也是中国书坛行书佳作。
《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图片附后),首书:“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末书:“崇祯十五年(1642)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该卷书于《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之后张抱一“招集湖亭”饮酒赋诗的当天夜里。两卷书写时间同为阳春三月,一个在“招饮舟中”之后,一个在“招集湖亭”之后。此时的王铎,心情是相当舒放的。湖亭之上,少不了知音好友们举杯邀饮,更少不了发自性情的低吟高歌,这从卷中王铎诗作“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中可见一斑。湖亭集会乘兴归来,王铎一腔激情发诸笔端,在鬼使神差般的忘我状态中,乘夜一气写下这幅长近五米的草书卷,成为照耀中国书坛的一颗夺目明珠。该卷笔线流转,恣肆狂野,挥洒自如,情绪跌宕,龙腾云卷,势不可挡,展现出长江大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般的雄浑气概,具有“寂寥深山,独坐无人,老猿忽叫,陡然一惊”(王铎语)之美,是王铎书法艺术中登峰造极之作。卷末,王铎自称“洪洞同邑弟”,对张抱一流露一种暖暖的乡情友谊。王铎是河南孟津人,但其祖上于明代早期迁自山西洪洞,所以在王铎潜意识里,洪洞就是自己的老家,于是个别时候书写落款,往往以“洪洞王铎”自称。而长垣人张抱一,其祖上也于明代早期迁自山西洪洞。在王铎眼里,二人就成了洪洞“同邑”,即“同乡”“老乡”。王铎以“同邑弟”自称于张抱一,显示出可贵的谦恭。
《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图片附后),内容为王铎旧作五言诗四首。末书:“俚作。壬午(1642)书。抱老张公祖吟坛正。王铎书。”卷中第一首《香河县》作于崇祯十二年(1639)十月,王铎于孟津老家省亲返回京师,乘船经过香河县境,因其岳父兼恩人马从龙曾任香河县知县,触发王铎怀旧伤感之情而作。第二首《己卯初度》为崇祯十二年(1639)王铎四十八岁“初度”即“生日”有感之作。第三首《鹫峰寺与友善上人》亦作于崇祯十二年(1639),原题为《鹫峰题与友苍僧》,为与友人游山寺之作。第四首《送赵开吾》不知其具体时间,当是崇祯十二年(1639)至崇祯十四年(1641)之间赠别友人之作。该卷后题曰“壬午书”,即与上述《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同为崇祯十五年(1642)作,亦应在阳春三月前后。此时王铎已五十一岁,书法造诣已达“五十自化”(黄道周语),形成其书法艺术的第一次高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论王铎草书曰:“飞腾跳掷其间,董(董其昌)实未胜之也。”“飞腾跳掷”是王铎草书的基本特征。通观本卷,满目奔腾汹涌,气势雄浑;结体峻密,连绵不断;笔力惊绝,使转流畅。节奏分明,有一唱三叹之美;气韵通神,具行云翻卷之态。卷末,王铎书曰“俚作”“抱老张公祖吟坛正”。“俚作”者,戏作、“打油”之意也。乃王铎称自作诗之谦词也。“吟坛”即“诗坛”,古代诗人之间的雅称敬语,相当于现今诗人之间互称“诗友”“诗兄”。一句“抱老张公祖吟坛正”,立刻拉近了王铎与张抱一亲情友谊的距离。
《赠张抱一游房山山寺诗草书轴》(图片附后),书《游房山山寺》五言诗一首:“怅望寻山径,云栖第几峰。初来不辨路,何自有清钟。料向石中伍,身忘尘外踪。光香曲处得,还听响淙淙。”末书:“游房山山寺。王铎。抱老公祖正。辛巳夜。”该草书轴书于崇祯十四年(1641),即王铎从孟津老家北渡黄河至怀庆避难的当年,仍然是书赠好友“抱老公祖”张抱一。该作品幅面236cm×53cm,绫本精制,为王铎草书立轴中的巨作。观其运笔,方圆互织,节奏明快。笔毫转使之际,或干脆果断,刚硬挺拔;或屈曲盘旋,龙飞鹤舞。“风雨发作于行间,鬼神役使其指臂”(钱谦益语)。给人以雄奇诡伟、激情四溢之美。
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时任长垣知县的杨其廉差使长垣“士民”数人,持其书信,赴怀庆拜见王铎,请求王铎书写《公建抱一张公惠里碑记》,以颂扬张抱一无私捐资家乡长垣,赈济灾民、助困学子之善举美德。王铎见信问明情况后,挥笔写下近千言的《公建抱一张公惠里碑记》(记文附后)。开篇曰:“长垣距野王(野王,怀庆府古称)数百里,士民赍(赍,怀揣之意)其邑令杨公(即长垣知县杨其廉)牍(即书信)问文王子(王子,王铎自称)。”意思是说:“长垣县距怀庆府几百里远,而其县一帮学生、百姓怀揣杨其廉知县的书信来求我为张抱一捐资助困之事写一篇碑文。”之后王铎以与一帮“士民”问答的形式,洋洋洒洒一气写成,巧借“士民”之口,狠狠地夸奖了好朋友张抱一一番。并故作惊讶状曰:“虽然张公之参藩(参藩,省参政的代称)于野王也,予知之。不知其于里中(里中,即家乡)如出寄孥,欢返母乳,其惠泽又如此。”大意是说:“哎呀!我只知道张抱一老兄在怀庆为官行实政,分国忧。还不知他怀揣反哺之情,为家乡长垣做了这么多好事哩!”最后一本正经地曰:“王子非为张公文也,用以慰里人之意,将为世之荐绅文也。”意思是说:“我这篇文章可不是专为歌颂好朋友张抱一而写的啊。我的用意,一是满足长垣人民求写碑文的心愿,二是为天下当官的人推荐一位爱国爱乡的模范榜样。”古代为他人作碑记是很郑重的一件事,一般盛行于知己同道之间。王铎能不吝溢美之词为张抱一写记,足见二人关系非同一般。王铎这篇《公建抱一张公惠里碑记》分别载录于《康熙长垣县志》《嘉庆长垣县志》《民国长垣县志》《长垣金石志》等。《嘉庆长垣县志》“卷十五·金石录”载:“抱一张公惠里碑。右碑在(长垣城)南关双忠祠大门外。文载艺文录。首书:赐进士、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詹事、孟津王铎撰文;末书:崇祯十五年(1642)岁次壬午夏月吉日。”由此可知王铎《公建抱一张公惠里碑记》作于《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等之后的五月间。
崇祯十五年(1642)秋天,王铎辞别张抱一等好友,从怀庆暂返孟津老家安葬父母。但随着“流寇复至”,他不得不忍痛离开父母坟旁,与家人、亲眷近百口人乘舟东行,复走新乡、滑县、封丘、长垣,之后南下江、浙等地。在长垣,好友张抱一以书信告诉其子张握瑛等家人,又对流离中的王铎一家人给予了金钱与物资上的帮助。王铎为张握瑛留下了《临涣之帖草书立轴》等书作。
崇祯十六年(1643)秋,王铎携家人从江、浙北归返家。但此时家中“庐舍尽毁”,不可居住。王铎携家人又东行至卫辉府辉县苏门山南十里之孟庄山志园暂住,并将藏书数车贮于山志园主人郭公隆之“玄览堂”。卫辉府归河北道长官张抱一管辖。张抱一协调卫辉府知府和辉县知县等地方官绅,对暂住于此的王铎一家人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得王铎有心情与友人游览太行三潭等山水名胜。
王铎与长垣张抱一初次相识应当在京师,其时王铎于朝中任庶吉士等职,张抱一任刑部主事、郎中,而其亲密交往并多有书法佳作相赠是在崇祯十四年(1641)初至崇祯十六年(1643)底三年时间里。此时,大明还没灭亡,王铎还未降清。此时王铎年龄五十一、二岁,书法造诣已至“自化”之境,炉火纯青且正气沛然,绝无沾染降清之后作品中那种“二臣”心境的“戾气”和颓废情绪,使人们在观赏诸如《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赠张抱一房山山寺诗草书轴》《临涣之帖草书立轴》等精到的书法作品时,领略中华书法艺术作品特有的中正昂扬的精气神,多姿多彩的真善美。
王铎赠张抱一的书法作品,如今已成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而载入中国书法艺术史册。但是,这些作品原来的主人长垣张抱一的生平及作品本身承载的他与王铎的交往史却被埋没于历史烟尘之中。以至于当今海内外研究王铎生平及其书法艺术史的专家学者,搞不清张抱一是谁,造成王铎生平及其书法艺术研究重要史料的空白。本人精研长垣地方史志,深考王铎生平历史,抱病写成此文,算是对海内外王铎书法艺术史研究及长垣地方史料重要的补充和交代。
2023年元宵节病卧松山堂
后附:
图一: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
图二: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
图三: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
图四:赠张抱一游房山山寺诗草书轴
图五:《康熙长垣县志》载《公建抱一张公惠里碑》原文(局部)
图六:《嘉庆长垣县志》载《抱一张公惠里碑》简介
图七:《嘉庆长垣县志》载张宏(弘)道(张抱一)生平原文
图一: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
绫本 32cm×698cm 1642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赠张抱一五言诗行书卷》释文:
壬午春莫,书于怀州公署。抱一张公祖招饮舟中,偕又白给谏、念冲太守、云岫给谏。(其一)此夕联轻舫,相从秩秩音。不期湖海意,转入素虚心。近岫清光正,孤城返照深。悠然仍未尽,馣馤复何寻。其二:浦云能自暇,逾与道情亲。况坐声光里,高间似古人。一壶催叠鼓,诸屿绕闲身。谁谓烟尘外,芳洲水不春。其三:邃深更得静,箫瑟答幽声。众派朱灯泛,一痕白鸟明。烟花身未老,丘壑道弥荣。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生。其四:冲虚风在御,人影近渔扉。顿悟烟奚泊 ,斯知梦所依。江湖春自阔,戎马事多违。欲 去频延伫,钟声出隐微。《上沐磵寺后峪柬臾杨诸君子》:忘此群生动,禽言亦觉纷。屡窥深谷色,高卧太濛云。百药吹香路,一身生月纹。其中殊领略,鱼罟也氤氲。抱一张老公祖教之。孟津王铎。
图二: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
绫本 26cm×469cm 1642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赠张抱一七言诗草书卷》释文:
《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冻草暮云无限意,汉家封禅旧山房。《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秪故萝。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醍醐。《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歔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远晚射鸿。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
图三: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
绫本 31cm×238cm 1642年 无锡市博物馆藏

《赠张抱一五言诗(香河县)草书卷》释文:
《香河县》:颓沙河岸挫,茅舍少人关。里鼓烦霜信,客尘老旧颜。乾坤容虏入,田野任谁闲。何日箕岩倦,床寒可俯攀。《己卯初度》:屡辱朝中命,归心髩欲皤。幸今尘事少,其奈隐心多。久视天无定,余生日又过。如人安可望,岂厌紫芝歌。《鹫峰寺与友善上人》:偶来寻古寺,雨后向余清。漠漠人烟外,泠然一磬鸣。禅床随处厝,秋草就阶平。只恐深山去,白云隔几程。《送赵开吾》:关山忽欲去,远道与谁游。共在他乡外,因之动旅愁。梅花香别浦,春屿领孤舟。莫谓离情阻,烟空江水流。俚作。壬午书。抱老张公祖吟坛正。王铎。

图四:赠张抱一游房山山寺诗草书轴
绫本 236cm×53cm 1641年
山西省博物馆藏
《赠张抱一游房山山寺诗草书轴》释文:
怅望寻山径,云栖第几峰。
初来不辨路,何自有清钟。
料向石中伍,身忘尘外踪。
光香曲处得,还听响淙淙。
游房山山寺。王铎。抱老公祖正。
辛巳夜。
图五:《康熙垣县志》载《公建抱一张公惠里碑》原文(局部)图六:《嘉庆长垣县志》载《抱一张公惠里碑》简介
图七:《嘉庆长垣县志》载张宏(弘)道(张抱一)生平原文
作者简介:

宋广民,1962年10月出生,河南省长垣市人,长垣市文史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共长垣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县委知工办主任、丁栾镇人民政府镇长、中共丁栾镇党委书记、长垣县政府党组成员、长垣市政协党组副书记。
著有诗集《镇长与诗》(远方出版社)、《辉煌与梦想》(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国音乐〉(时代文艺出版社)、《大雪之夜》(远方出版社)、《灿烂的花事》(海天出版社)、《宋广民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等。主编出版《长垣烹饪文化密码》(中州古籍出版社)、《长垣文史资料汇编》(五卷本中州古籍出版社)、《长垣文史》(中州古籍出版社)、《长垣古今名人》(河南人民出版社)、《黄河大潮》(河南人民出版社)、《长垣古代名人传》(中州古籍出版社)、《长垣古代诗集》(中州古籍出版社)、《长垣金石志》(西安地图出版社)、《长垣君子文化志》(团结出版社),校注出版《嘉靖长垣县志校注本》(西安地图出版社)、《嘉庆长垣县志校注本》(西安地图出版社)、《民国长垣县志标注本》(西安地图出版社),编注出版《王永光诗注》(团结出版社)等文史类典籍;主持绘制《古蒲梦华·明代长垣县城图》《长垣古代八景图》。曾被聘任为中共新乡市委党校、新乡行政学院名誉教授,新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宋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