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业现代化之路怎么走?
——关于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民是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村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业兴,则百业旺,农民富,则国家强,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则谈不上全面的现代化。当今的中国历经改革开放四十五年的巨变,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巳成为四个现代化中最为棘手和最为迫切的顽疾。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充分,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农村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凸显,自然灾害濒发,市场竞争剧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等诸多制约性屏颈,严重影响和制约作当代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面对资源与环境,自然与市场,国际与国内的多重挑战与极限压力,我们所有的农人都在思考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步入新时代,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之路究竞该怎么走?
一、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感恺与思考
从原始农业到远古农业,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从旧石器游牧农业到新石木时代的刀耕火种的风霜雪月洗理,历时2000余年的长足发展,步入了近代农业起蒙时期。木车,草编、柳编、铁器、铜器、玉石器皿等农用器具的相继使用,为近代农业后2000年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大唐盛世,丝绸之路的开辟,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以陶磁、丝绸、绵缎和黄红麻、烟碱、茶叶、食盐、矿石、指南针、火药、布匝、中草药、海产品、纸张为代表的中原商贸产品与西方的煤油、火柴、蒸气机、望远镜、照像机、象牙器具、油漆、钟表、咖啡、西药等商品实现了流通与交换。伴随而来的东西方文明的相互碰闯,也使得良种良法、食品加工、酿制、水利、风车、农艺、园艺、计量衡器等领域的交流与渗透面不断扩大,这也为工业革命和绿色革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从公园1017年到2017年,整整一千年时间,我国农业的发展又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原生态粗放型耕种放牧阶段。二是传统型种养加阶段。三是资源开发利用,种养加密集型投入与产出阶段。三个阶段的劳动工具,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第一阶段靠的是人力,代表工具是木篙、板芯、翻钯、锄头、大锹、水车、粪篮子、草篮子、箥萁、石磙、对丘、风车、木杈、水勺子等。用的是人畜粪肥,靠的是人工捉虫,猫吃老鼠,蛇吃青蛙,青蛙吃虫,雨露滋润,阳光生长,紫外光杀菌。农产品虽然光种薄收,但品质好,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有保健养生的食疗功效。第二阶段靠的是畜力加人力。牛、马、骡子、骆驼、毛驴、猎狗等主要牲畜遂步替代了人类耕种和打谷搬运辗磨等笨重的体力活,主要代表型农具有:犁、耙、马车、牛车、六轴、耙、耗、漫盖、磨盘、鞭子、柞檪、格头、骑鞍等。农牧结合的种养方式为改良土壤、活化土壤微生物菌络、以及丰富肉食品资源、促进农业内部产业的细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第三阶段靠的是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遂步取代了人工体能和畜力劳作。目前,我们尚处于这一阶段。主要的代表型劳作工具有:电动弥雾机,手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疑耕条播机,插秧机,挖墒机,开沟起垄机,挖掘机,推土机,秸杆打包机,切碎还田机,磨浆机、粉碎机,潜水泵,抢排泵,榨油机等等。劳动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后,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随着化肥、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激素)农膜、蔗阳网等化学投入品用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垦荒造田,基建开发等。森林、水、土、矿产资源的濒繁性,过度性开发利用,人们在牵取丰厚的物质资源财富的高额回报后,也逐步领略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惩罚和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的潜在威肋。滥开滥采、滥砍滥伐,过度放牧造成了植被被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程度和沙尘暴现象逾演逾烈。滥用化肥,超负荷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除草剂以及白色污染、黑色污染,生态污染等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限入了危机。土壤微生物衰竭,耕地地力衰退,盐渍化、贫脊化程度越来越为严重。水土和大气环境遭受化学物质污染后,整个自然生态循环链系统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气候变暖了,灾害性天气增加了;生态链断裂了,有益生物资源减少了,具有抗性的有毒有害生物群落增加了。例如:蛇类、蛙类减少了,根蛆线虫和鼠类增加了。鱼类、虾类和贝类减少了,螺类、蜱类和蚊蝇类、螨类等有害性生物种群上升了。种田人都知道如今的杂草和害虫的抗药性巳经与上个世纪中叶有了天襄之别,农村人都知道六六六,二三乳剂、西维因,毒杀芬,磷胺原油,3911,乙基1605,杀虫脒,砷氰乳油,甲胺磷等有机磷,有机氯,有机砷,有机氮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厉害,也知道三十年后沿海棉区农民群体中癌症病高发区与当年用药密集区的相关性与高度勿合性。可有谁知道,现如今,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壤中仍然还可以检测到当年农药的残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发展的代价和教训实在是得不偿失呀!以破坏生态和消耗资源为代价而换来的发展是不科学和不可持续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全人类永续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首要问题。从美国巴西到欧盟、日本,从地中海到东南亚,各国都把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和检疫工作摆上优先突出的位置,可以说一道道红线,不仅是保障线而且是生命线。我国作为农业发展中大国,以对人民身心健康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姿态先后专门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两部法律文献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法规。两法实施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生产安全状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
中国的农业文明远古而又鲜活,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到大禹治水的传奇色彩,从老子勤耕休漁而后牧到孔子归田仿农游走西州列国。五千年的央央农耕文化星火相传,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是依居农时和农事而由来的。一代草民与黄粮,建国初期的粮票、布条,肉糖烟酒卷等等都向我们记载和诉说着那段农业大国起步屈起的艰辛之旅和罗蔓之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名举世文明的水稻育种专家,他说:“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把自已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已的手中。”这句话道出了许许多多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声。从“土改”到“大跃进”,从“人民公社”到“大包干”,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的农业用不到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成功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结果。历史不会忘记,一九八三年后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说是:连年头版农字号,一号一号又一号,号号都撑着农民的腰!现如今,十九大召开后,我们亿万农民又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我们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充满了希望,坚定了信心。二十大的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并为我们指明了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科技兴农,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开放共享的强富美高前进方向!我们要以百舸争流,只争朝夕的姿态来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的火红年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之路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迪
首先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说起。一、美国现代农业的特点:1、 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高效率的大农业。①农业生产总值、许多重要农产品产量以及出口总量都占世界首位。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占全球20%,排名第一;谷物出口占全球40%,排名第一;玉米出口占全球70%,排名第一;大豆出口占全球67%,排名第一;棉花出口占全球26%,排名第一;小麦出口占全球37%,排名第一;肉类出口占全球7.4,排名第一。②整个农业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是世界上最高的。20世纪60年代,西红柿、棉花、樱桃采摘就实现了机械化。美国农业人口1993年约占总人口的1.9%,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劳动力总数的2.1%,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供近100个人消费。2017年,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供中等发达国家1000人消费。美国农业不仅能满足本国需要,还有1/3~2/5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农产品出口约占外汇总收入的20%,在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和外贸平衡中起了很大作用。③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美国生物工程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事生物技术开发的企业已逾200家,当前正致力于把许多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如克隆技术,航天育种技术,多倍体细胞衍生复合技术等。在种植业方面,他们通过改变基因培养出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品种,如耐寒、耐旱、耐碱、抗除草剂、抗病虫害、便于管理和收获加工、能“固氮”、蛋白质丰富以及具有特殊风味等等。电脑已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1983年,美国已有6.5万家农场使用了电脑,现如今物联网,大数据与遥感技术已得到了广泛普及应用。农场主通过电脑来寻找最佳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用电脑来管理财务,通过地区的信息网络终端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完成网上订单与期货贸易的无缝对接。安装微处理器的农机可大大节省燃料,提高工作效率。全自动的、电脑遥控无人操作农机巳在大面积生产中得到了应用。电脑和电子传感器以及app和urp的结合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管理技术起了根本变化。为农业服务的电脑软件公司已有200多家,并正在发展。2、 美国农业生产和资本日趋集中,垄断资本对农业的控制愈益加强。美国农场总数已经由19世纪30年代的600万多个减少到1997年的205.8万个,到2017年已锐减到150.2万个,大批中小 农场纷纷破产。目前,约占农场总数的不到1/10的大型农场,生产的商品占农产品总量的60%以上。许多工业、金融商业垄断公司越来越多地插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销售,形成了不少大型的“农工商联合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农场。3、农产品的命运和不稳定的市场紧密联系。美国农业最严重问题是生产过剩,生产和价格极不稳定。美国农业商品性很高,农场的产品几乎全部投入市场,而所需要的农机具、化肥、农药、饲料、种子、食品几乎都要购入。在历史上美国农业的发展就同国外市场密不可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除战争期间和战后需求旺盛的少数年份及个别世界性欠收年份以外,美国农产品经常大量“剩余”,造成价格波动,使大量小农破产。4、 美国农业部门结构比较全面,作为农业基本部门的种植业得到了充分发展。美国有耕地1.87亿公顷,牧场草地2.4亿公顷,近年来美国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相近(2017年种植业占54%,畜牧业占46%)。美国农业吸收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先进技术,除英国移民带来的西欧传统农业(种植麦类、牧草和养畜)外,又向印第安人学来了玉米的种植,西班牙人则传入了放牧业和柑橘种植技术。美国的谷物生产中以玉米和小麦最重要。经济作物以大豆、棉花、烟草为主。在种植业中,牧草也占重要地位,蔬菜、水果的生产也很发达。畜牧业以饲养牛、猪、鸡为主。5、 美国的农业高度专业化。 包括个别农场专业化和明显的分区专业化。农业分区专业化在发达国家是普遍现象,但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的地区分布上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各地区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高。二战后,农业化分区明显加深。不仅小麦、玉米、棉花、烟草、水稻、养畜业和放牧业都分别集中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最有利的地方,连原来各农户都要从事生产以满足自己消费的奶牛和鸡的饲养,以及蔬菜和马铃薯的种植等,也改由个别地区专业农场大规模经营。美国拥有明显的9个农业专业化区。6、 美国农业正在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农业带来的最大污染是水污染,包括沉渣、盐、化肥、杀虫剂和农家肥料,多种污染源估计要占表面水污染的50%;土壤盐碱化和农业灌溉已经成为西部干旱区日益严重的问题。至少有26个州,现在的种田方法已经使某些除虫剂渗透到地下水中。在加州发现,传统的农作法已经使22种不同的除虫剂流进了地下水。在饮用水中已经发现由农业带来的硝酸盐(主要是农家肥料和合成化肥),在好几个州中其水平已经超过了安全标准。7、 美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家庭农场,另一种形式是农业合作社。美国农业生产历来以家庭农场为主,尽管随生产力的发展,美国也存在农场数目减少、规模增大趋势,但并未改变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根本特征。农业合作社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是由家庭农场为主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具有集体所有制性质,在维护农业劳动者利益、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农业合作社可以分成供销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三类,其中前两类占绝大部分。二、农业部门构成:美国农业主要由种植业和畜牧业构成。种植业:谷物生产包括:玉米种植、小麦种植、高粱种植、燕麦种植、大麦种植、稻米种植。经济作物生产包括:大豆种植、棉花种植、烟草种植、牧草种植、蔬菜和水果种植。畜牧业:饲养牛、猪、鸡为主。三、专业化农业区的构成和分布1、乳酪带:五大湖以南和东北部地区2、玉米带:美国中部乳酪带以南3、 小麦带:大平原中部(冬小麦)和北部地区(春小麦)4、 棉花区:北纬35°以南地区5、 混合农业区:棉花带和玉米带之间6、 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落基山地和高原、盆地广大地区7、 太平洋北部小麦和林牧业区:北纬40°以北8、 太平洋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加利福尼亚州9、 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和佛罗里达州。
我们再看看英国,英国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但是英国的农业却很发达,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英国的农业就已经实现了现代化。注名的匡地运动,让英国的农民极早地离开了土地,纷纷到城市和工厂就业。现阶段从事农业的国有农场和私营农场都是持有绿卡和具有农业职业技能证书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所组成的群体。这些人群占全英总人口的比例,只有1.36%,而他们创造的GDP份额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绿色化,产业化,智能化是英国农业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英国的绿箱政策,在WTO成员中是尤为突出的。国家农业部门每年都拿出数额惊人的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成果研发及各类生产经营服务组织的精准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补贴。为了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规范运行。最近20多年来,英国政府和议院参先后颁布了20多项涉农法律文献,在当时欧盟内被誉为“法门最多的国家”。
与我国邻近的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且是二战战败国,但它的农业却很发达。日本人多地少,山地丘陵使得可耕种地块零碎而分散,由于四面环海,南北地带狭长,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自然灾害濒繁,自然资源极其溃泛。在二战结束初期,日本人每人每天供应的口粮只有236克大米,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小东洋就一下子跃居当时亚州四小龙的首位。日本农业的现代化之路与美欧等国家和地区截然不同。它走的是耕者有其田,工业基础支撑,改良土壤先行,良种良法配套,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智能化齐驱的集约化发展之路。国家农林水产省下设26个专业科研攻关团队,重点围绕农业重大技术壁垒课题开展攻尖性研究,并设有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实验和教学实验基地。借鉴西方现代农业成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加上原创集成应用,目前,他们已将以色列的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德国的高分子组培技术,荷兰的基因染色体诱变育种等尖端科技成果应用到了名特优新瓜果蔬菜和食用菌、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纵观世界农业的发展历程,各国的国情不同,农业迈向现代化的路径也不禁相同。但无论走哪条路径,所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一是要精准投入,提质增效。二是要因地制宜,绿色环保。三是要适应市场,满足需要。四是要保护资源,依靠科技节本降耗,持续发展,夺取高效。要注重产业关联,政策配套。要发挥规划引领,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在搭建平台,提升管理,优化服务上做好各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加速发展的文章。要把推动高质量产业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好产业内外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要素资源配置工作,用开放的机遇和改革的动力来驱动传统农业提档升级,为早日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乡村振兴战略为开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首长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书记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七条道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书记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系统形成了书记“三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书记“三农”思想在农业农村的鲜活实践,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具体行动。我们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勇当“两个标杆”、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的重要支撑,率先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模样,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点、体现标杆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为全区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作出有益探索、提供可行路径。
一要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要盘活土地要素,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用好、用足“三优三保”的政策红利。要激活人才要素,加快制定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培育指导意见,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要放大资金要素,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积极探索工商资本下乡建农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要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千方百计增进农民福祉。要提升农民就业创业水平,深入实施富民增收“10条”行动计划。要放大集体经济富民效应,拓展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要着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坚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目标。
三要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更好地发挥科学规划的引领作用。要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区域性品牌运营推广,支持农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生态功能。要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载体和新模式。
四要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严格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断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要处理好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的关系,在集中整治方面,突出村容村貌、农厕改造、污水治理等主攻方向;在长效管护方面,要明确主体、完善机制、加强引导,不断巩固“河长制”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五要坚持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互促共融的乡村文明新风尚。要深入开展农村党员示范户、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要划定镇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要以农民群众的需求为中心,编制好乡村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开展好“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系列活动。
六要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六强六在前”活动,实施“新时代新接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计划;另一方面,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以党的领导统揽乡村治理工作,将重心向基层下移,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积极推广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
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减贫致富之路,着力提升精准帮扶成效。要突出相对贫困人群和薄弱村两个群体进行再聚焦、再帮扶。在薄弱村帮扶方面,要实施好新一轮薄弱村挂钩帮扶工作;在贫困群体帮扶方面,要聚焦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发力,把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起来,强化保障性扶贫。
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着力推动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
要增强改革定力,党政一把手要当好农村改革领头人,推动农村改革落地见效。要强化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抓好督查考核,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突出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突出绿色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共享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突出开放发展,进一步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突出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八要多轮齐驱,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要以规模化为起点,以特色化为依拓,以新良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机械、新模式为引领,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的综合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的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综合竞争实力。要从提升农动生产力、科技贡献率、资源产出效益入手,切实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做好。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军作用,发挥互联网十智慧型产业在农业信息化载体中的平台作用和纽带作用。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应用的方法和途径将国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加以引用和借鉴。要不断传承和挖掘中华传统农业文明的精华,将精耕细作,养用结合,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发理念广泛应用到集成创新的环节和领域中去。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密集型、产品开拓型、产业融合型、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径上集中施策,聚合发力,为美丽中国,辉煌农业,全面达小康,早日现代化谱写新篇章,作岀新贡献!
大丰区扶贫两会小海镇分会 宗玉成
2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