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任凭高山与大海的呼唤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任凭高山与大海的呼唤
手握钢枪意笃,扎根哨卡心明。戍边虽苦满豪情。闪烁界碑神圣。
笑对高原孽雪,开怀大海狂风。朝霞晚月慰一兵。热血铸成鉄鼎。
在我心中有一张恰似雄鸡一样的图,那是伟大祖国的版图;在我心中有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那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我心中有一首歌,那是慷慨激昂的国歌;在我心中有一个难忘的日子,那是新中国诞辰纪念日;在我心中有一颗闪耀的红星,那是八一军徽;在我心中有一支钢铁队伍,那是“镰刀斧头”领导下的解放军……
朋友,当我们分享改革开放辉煌成果、在伟大英明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豪情奔小康的今天,是否想到了为了国家安全这个最高利益而默默奉献、流血流汗的解放军将士,尤其是那些常年驻守在海防、边防前线的官兵……他们用壮志豪情打磨了意志坚强的苦乐人生,他们用满腔热血浇铸了报效祖国的无字丰碑,他们用青春年华谱写了无怨无悔的壮丽诗篇……这是宗旨与使命的必然,高山与大海的呼唤。
我的眼前突然一亮,出现了那张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地图,镶嵌在高山、大海、河流……上的蜿蜒的国境线。撕下记忆的封条,唤醒沉睡的细胞,昔日边防军人催人泪下的故事历历在目。
在雪域高原、山口要塞,有的地方一年通车通邮仅仅三个月时间。一位战士,家中老父亲病危的电报山下部队大本营收到了,可在山口哨卡执勤的战士因大雪封山毫无办法,等第二年下山后,见到了4个月前父亲病故的电报,他手拿着电报,面向家乡,只能痛哭一场。一名战士探家后给部队首长发了一封“1、2、3、4、5、6、8、9续假”的阿拉伯数字电报,这是什么意思?原来数字中少了个“7”,在边防当兵对象不好找,部队首长批准了他的续假。一位战士复原已回到了家乡,家里邮寄来的包裹刚送到山上。而无情的雪崩也不知吞噬了多少名年轻军人的生命。
在浩瀚的南疆岛屿,守岛军人过着“野人”的生活,淡水、蔬菜、粮食一切生活用品都是靠舰艇运来的,一遇到大风天,岛屿上就断了炊。没有别的办法,接天上的雨水喝。“淡水贵如油”,洗不了淡水澡。孤零零、光秃秃的岩石,举目是蓝天,低头是大海,插翅难飞,你还能想啥,只好咬紧牙关,坚守阵地。偶见过往船只,摇晃着衣服、帽子,蹦跳着、欢呼着,高兴得不得了。在戈壁滩、草原深处执行任务的军人也是如此,有的当了三年兵,住了三年的帐篷……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区域里,不能正常交流沟通,说说话也成了“奢望”。

在塞外北国的边陲,漫长的冬季,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严寒,汽车打不着火,枪支也有些失灵,但军人仍然我自岿然不动地站岗、按时巡逻……有的战士当了几年兵就没出过大山,有的形势紧急时在猫耳洞蹲了两年……就连我本人当年也是在处于紧急战备状态下说服了父母,带着媳妇,领着孩子由地方转业到部队工作的,多彩的人生由此浓浓地添上了一笔。
快收住昔日的故事吧。现在,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部队装备精良了,条件改善了,待遇提高了……一切都在飞速发展变化中。尽管如此,牵挂、想念,似一条无形的丝线将家乡与军营相连。当母亲的惦记军营里的儿子,数着星星在说话,树上风铃也传情;做父亲的想念军营里的儿子,一袋闷烟暗思量,一壶小烧也甘醇。祝愿年轻的战友们,牢记嘱托,经受考验,百炼成钢,成为军之骄子。待到晋级加冕时,回报父老养育情。
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当军人就意味着奉献,而且是无怨无悔的奉献。这是因为,有一条始终不渝的把住国门、当好国盾、彰显国魂的宗旨与使命,祖国在心中,天职让你任凭高山与大海的呼唤!
军营小战友蓝马,祝你好运!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