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趣味横生的牌匾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趣味横生的匾额
挂起招牌撩眼,初衷意在营商。谐音代指做文章。笑看推新花样。
可问赢家奥妙,但凭烹饪名扬。登门食客品吉祥。老酒深情弹唱。
当我们忙于在车水马龙中按部就班地期盼“绿”的顺畅的时候,或许没有更多的心情欣赏路上的风景;当我们置身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的时候,或许无法顿足细看眼前的一切;当我们徜徉在楼宇间那古老而现代的大街小巷的时候,或许会在悠闲中惊奇地发现,都市里不仅仅是喧嚣,而优雅无处不在,就连那比比皆是的牌匾也是趣味横生,给热爱生活的人们以快慰。
一
李老蔫,在屯子里是一杠子压不出个屁来的手儿,正因为这一点,45岁才找了蔡寡妇。蔡寡妇有点虎,屯子里男人女人都不敢惹她,是有名的母老虎。你说这老蔫和老虎结合,还有老蔫的好啊!本来大龄才成家的李老蔫挺珍惜这婚姻,蔡寡妇说往东,不敢往西,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夫妻俩和平共处,让屯里人刮目相看,都很羡慕。这就是金刚钻揽了瓷器活,人家蔡寡妇能把李老蔫拿住。李老蔫也有两面性,一次去邻村走亲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壮英雄胆的他,开始“说话不大喘气了”——什么叫大丈夫,大丈夫是一丈之内归老婆管,一丈之外就不服天朝管了。你看李老蔫这胆儿肥了不是。后话咱就不说了,李老蔫这话迟早要传到蔡寡妇耳朵里,到那时肯定又有一出好戏——李老蔫挨收拾。我这似乎扯得远了点,大有跑偏之嫌。实话说,不说不唠不热闹。
由百依百顺,就想到了一个卖男装的店铺牌匾——“百衣百顺”。假如不看字面,还真的以为是那个言听计从、千依百顺、唯命是听,一切都顺从别人的百依百顺呢。但,用“衣”替代了“依”,文字的内涵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将原来百依百顺的贬义巧妙地转换为“百衣百顺”的褒义。你说,这世上哪个男人不爱美,哪个男人不想洒脱,哪个男人不图吉利!就凭这“百衣百顺”的招牌,百衣,有颇多的意思,再加上一个“顺”字的诱惑,总不会不屑一顾吧。可见,独具匠心,把一个男装店赋予了鲜活的积极意义。还有,一家户外服装用品店的招牌——“衣酷到底”,很打眼。“酷”字,取于现代年轻人的流行语,是对某人、某事加以赞赏时说的。如果赞赏到了极点就会说“酷毙了”。由此也就产生了一酷到底这个词,而把“一”变为“衣”,又把这个户外服装用品店在注入现代元素中得到升华。一见钟情,精辟地道出异性交往初见产生的专注情感。而在一家女装店铺的门前,挂起了“衣见钟情”的牌匾。这店里的衣服,见了一定会情有独钟的,就像异性相吸一样。而“浩色”,单听这个词会让你马上联系到好色之徒、色狼、色鬼之类的词句和事情,而当你知道这个“浩”不是那个“好”时,眼前一定会出现五颜六色的女士服装,在花海中畅游,美不胜收。常说为人要低调的“低调”二字也被当作了服装牌匾,富含了谦和与文雅。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那句俗语:人是衣服马是鞍。是呀,当人类从知道用树叶遮挡敏感部位的那一瞬间起,文明有了跨越式的进步。当现代人认识到外在美与内在美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的时候,那醒目的牌匾、精美的服饰也一定会为其锦上添花、增光添彩,而注重内在的美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修炼。
你看,这服饰店铺的牌匾真是蛮有意思的。

二
“品至”(品质)是个老特工,在“大年初一”这天一大早就受领任务从“根据地”出发,穿过“农家谷”,翻过“老青松”,路过“靠山屯”,过了“乡村大院”,一路小跑来到了“聚点”(据点),过了哨卡盘问检查,便急匆匆地“走街串巷”“烤古部落”“七滋八味”“味当家”“小笨猪” “最东北”“居家”……左拐右拐终于来到了约定的地点“老地方”——“食全酒美”大饭店。这里是个闹市区,有通往北面“北来顺”、西面“牛庄”、南面“地锅”和东面“小百九”的路,交通十分便利。所以,接头地点选在了这里。“品至”环顾了四周,选了个临街的餐桌坐了下来,不紧不慢地从挎包里掏出“家谷文”(甲骨文)接头信物放在了桌子上。一种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这“饭是钢”,见人家喝酒吃饭,早已饥肠咕咕的他更按捺不住了,一看离“街头暗号”(接头暗号)的时间还早,为了遮人耳目就来个“鲜来鲜吃”(先来先吃),于是点了“家常菜”,端起了“八大碗”“虾吃虾涮”“胡吃海喝”……这时进来一位斯文的先生悠闲地看了看,在“品至”桌子的对面坐了下来。掌柜的“酒久利” 忙热情地上前问先生想吃点啥“您作煮”(您做主),“随便吃点”吧,给我来“羊家匠”(杨家将)的“天上叼馅饼”(天上掉馅饼)一张,还有一碗“勾魂面”(嘿,真吓死人哪)。“品至”与前来接头人员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面对面”、神不知鬼不觉地交换了情报,顺利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哈哈,你看这些餐饮店铺的招牌,串联起来,还真的演绎了“光明的故事”,不过这是“那些年”的事。如今是“鼎盛食代”(鼎盛时代),什么“老妈蒸饺”“老头包子”都是百姓的家常便饭,时常来点“李家猪蹄”“麻辣百分百”,还有回味的“人民公社”“生产队”“老知青”,有了空闲“知音酒楼”推杯换盏觅知音,“莲花渔村”品松江三花五罗十八子,亲朋庆典齐聚“满汉楼”,“珍食汇”(真实惠),“ 食在体面”(实在体面)……
三
有趣的牌匾遍布大街小巷、各个领域。你看,“伊燃美” ,取谐音依然,竟是一个减肥会馆;“别初鑫彩”,取谐音别出心裁,竟是一家影楼;“倍多分”,取谐音古典音乐家贝多芬的名字,竟是一家教育机构;“鑫启点”,取谐音新起点,竟是一家汽修店;“大脚聚点”,竟是专营大码鞋店;“足迹”竟是一家鞋行;“薯与我”, 取谐音属于我,竟是仓买店;“好来屋”,取谐音好莱坞,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发彩”,取谐音发财,竟是一家烫染店;“洗相逢”,取谐音喜相逢,竟是一家车垫套干洗店……
当我们细细品味这些牌匾的时候,或许能够从同音、近音字来代替原本字的谐音中得到乐趣。
当你走在大街小巷,假如稍加留意一下店铺的牌匾,一定会感受到趣味横生的。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