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婶
第 十二章
文/周德香

一九六零年春天,杠子饿死了,大忠大孝饿的皮包骨头,挺着个透明的大肚子 ,用力一点就会捅破,能流出一地清水。花婶浑身浮肿,一摁一个坑,大孝躺在地上嘴不断蠕动,花婶问:“大孝,你在干什么?”
“我是在假吃饭。”大孝有气无力的说,他嚼着空嘴,当成里边有东西,时间长了会咽口唾沫。
花婶心疼的流着泪说:“大孝呀,咱实在是没有能吃的东西呀。”
大忠一步挪不了四指的出去了,回来时褂子里包了一堆东西,花婶以为大忠去偷东西了,急问:“啥?”
大忠说:“那天我看见老师的窗台上晒了一些中药渣子,我想药汤能喝,药渣也许能吃吧,挑块放到大孝的嘴里,他光空着嘴嚼哒,我怕他不小心把舌头吃哩。”花婶一把拉过大忠揽在怀里,说:“孩子,娘想啥法也不能饿死你们。”
晚上,花婶躺在炕上,看看身边奄奄一息的两个孩子,翻来覆去睡不着,杠子饿死了,无论如何也得保住这俩孩子的命啊,想啥法呢?有些户都在变卖东西换吃的,咱有啥卖呀,她忽然想起一件东西,它能换多少粮啊,上哪里去卖?公家,不敢,怕惹祸,个人谁家要哇。总会有办法的。想到这里她慢慢爬起来,点上灯,从板箱子底下翻出一个蓝绸子小包。见孩子都睡着了,才敢打开看,她自言自语地说:“爹呀,我对不起您了,为了孩子,我只能这么做。”

第二天,南河镇集,她起得早走地慢,等赶到时已接近中午,集已散了,她在卖菜的街上捡拾着干黄的菠菜叶子,好点的放进兜里,万一换不着吃的可拿回家给俩孩子,她边走边拾边吃。再看看大街上有几个无精打采的人路过,几家店铺前也冷冷清清,自己该往哪里去,换不着吃的咋办?她坐在街边一个台阶上,想想孩子们那祈盼的眼神,手下意识的摁了下兜里的玉坠,有东西也换不来吃的呀,坐在那里掉眼泪。
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个干部模样的女人,见她一个人坐在那里哭,就弯下腰问:“大嫂,你哭啥呀?是赶集丢了东西吗?”
花婶抬头一看,是个慈眉善目的女人,年龄和自己差不多,不知咋的,就像见了亲人一样,哭得更厉害了。
她这么一哭那人也慌了,赶紧问:“你病了,我送你去卫生院吧。”
花婶抽泣着说:“不是。”
“哪是为什么?饿的。”'女人问。
她点了下头,又摇了下头。
“你到底怎么了?”女人很关心的样子。
她说:“妹子,咱能找个没人的地方说话吗?”
“你是……?”女人 有些惊讶地问。
“别怕,我不是坏人,我看你更不是坏人,我是请你帮我办件事。”花婶慢慢说。
“我是个教书的,能帮你办啥呀?”女人的语气很柔和。
“放心吧,事不大,办不了也不要紧。”花婶擦干泪说。

见花婶也是个明白人,女人带她进了一家门洞,花婶随手把门掩上,从上衣兜里掏出了那个蓝绸子小包,说:“妹呀,我求你呢,我丈夫前几天饿死了,我还有两个儿子也饿的快不行了,为救他们我狠心把这件家传的东西拿到集上来,想换点吃的回去,可是来晚了,如拿不回吃的俩孩子可能活不到明天,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见是个玉坠,那女人一惊,“大嫂,这可是件好东西呀,你不能随便就卖了呀。”
“大妹子,东西再好也没有人重要,若是孩子们都饿死我也活不了,留它干啥。一看你就是个好心人,今天能碰上你也是缘分,你就帮我换点吃的吧,我实在是没办法呀。”花婶说。
那女人想了想说:“好吧,你在这里等我,我一会儿就来。别乱跑呀。”
花婶坐在地上想,总算碰上个好心人,孩子有救了。时间不长那人回来了,递给花婶一个旧书包,里面有六个地瓜面窝头,和刚从饭店买的两条白面卷子,说:“大嫂呀,现在都是按月供粮,我们家吃的也不富余,只有这些现成的。”
没等她把话说完,花婶就说:“这些就足够了。”赶紧把玉坠塞进女人的手里,生怕人家反悔似的。
“你急什么,我还没说完呢。”那女人又说:“这里还有十斤粮票,三块钱,你去粮所打点粮食,就能熬过这一阵了。我家还有一斤卫生油也给你拿来了。”
花婶感动得热泪盈眶,千恩万谢地拉着她的手说:“你才是俺的恩人啊,能告诉我叫什么名字吗,俺儿子长大了我叫他报答你。”
“大嫂,我不算你的恩人,我又不是白给你。论价值还是你的东西值钱啊。”女人说。
“钱能吃吗?”花婶说:“我算碰上好人了。”

女人走了,花婶看着白面卷子和地瓜面窝头,嚥了几下口水,恨不能一口把它吞下去。眼前立刻出现了大忠大孝的影子,她用手按了下饿的前心贴后心的肚子,伸出舌头舔了下窝头,又从兜里掏出几片菜叶放进嘴里。对!有这些东西在手里,不用吃就浑身来劲了。
进门后,看见依在北墙根下昏昏沉沉的俩孩子,她说:“大忠大考进屋等着,咱有吃的了。”她把盛干粮的那个旧书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
一听说有吃的,孩子的眼里立刻放出亮光,大忠强打精神站起来,大孝爬着进了屋。一会儿,花婶端来三个窝头和三碗水,还有一个大白卷子,她说:“别看今天有吃的,也不能让你们吃饱,因为这些日子肠子薄了,细了,吃太饱撑断肠子就没救了。”
大忠问:“娘,你咋一下弄来这么多吃的,还有白面卷子?”
花婶说:“我会变戏法呀。”
大孝说:“你咋早不变啊,非等我饿成这样才变,若再晚两天我就真饿死了。”
“就是怕你饿死才变呢。”花婶又说。
两个孩子似乎信以为真,大忠噘着嘴说:“你若是早变几天俺爹也不会饿死呀。”

花婶听后哑口无言,她放下手中那半块窝头走了。她后悔,对呀,杠子至死不知道玉坠的事,自己太死心眼,放着宝贝饿死男人,就为了公爹那句话:这不是咱穷人用的东西,你藏好,若有机会再还给人家。
两行热泪流了下来,杠子,我对不起你。
大忠大孝活下来了,懂事了,他们再也没问花婶会变戏法的事。可她每逢想起此事总是感激那个女人,并没觉得自己吃亏,这是她的秘密,要带到阴间告诉公爹,还是不能让杠子知道。
2023.3.9

作者简介:周德香,1939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自幼酷爱文学,1959年毕业于乐陵师范,毕业后在商河任教,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回乡,随先生霍相新定居沙河乡大胡家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讲台二十多年的周德香再次拿起笔,开始了她一直痴念的梦想---写作,不为发表,只为记录生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在省市报刊陆续发表小说、散文等,其中有《世人谁做姜子牙》、《特殊年代特殊事》等,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落凤坡轶事》、《马莲花开》、《满彩》、《奇人三奶奶》和散文集《香土》等,获得广泛好评。
散文《糖纸》获建国五十年征文奖。
2018年商河电视台做了两期专题节目《德香商河》,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很多人在节目后纷纷留言,赞扬这个耄耋老人长期笔耕不缀的精神和毅力。2018年被评为“感动商河人物”。
长期的农村生活是周德香创作的源泉,她的一系列作品中都精彩细致地描述了鲁西北平原上的风俗民情,包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她笔下的人物就像她一样顽强坚韧,历经生活的磨砺都勇敢面对。周德香的小说构思奇妙,故事情节流畅自然,人物语言朴素亲切,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朴实无华的人物真实可信,平实的叙述中真切地透视出人物的挚情实感。
多部作品被《鲁北文学》刊登并转载。长篇小说《奇人三奶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