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文:榆树钱绿了又黄了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榆树钱绿了又黄了
一绿一黄联想,真情真意轻描。长杆钩子拽枝稍。幼稚童心嬉笑。
过往充饥面饼,而今细品佳肴。呼来浮影入背包。共把新风拥抱。

每当春暖花开,树木吐绿,榆树钱下来的时候,当年稍大一些的孩子们都爬上老榆树撸榆树钱吃,稍微小一点的孩子也都吵着闹着的让自己的父亲给弄榆树钱吃去。
在我家房子的西侧,穿过一块菜社地,不远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壕沟,壕沟边上长满了一排不规则的老榆树。当高高的榆树结满了榆树钱,就吸引了许多大人和孩子们。二弟弟爬树很有本事,每次撸榆树钱都一马当先。在家东边不远处是解放后县里开辟的一处公园,大家都叫作花园,是因为那里有当时县城里唯一一处花窖。花园里长满了榆树,有的榆树有一尺多粗,就是稍微细一点的也有碗口粗。这里,又是孩子们撸榆树钱的好去处,而且榆树钱又大又甜。有时,弄榆树钱吃,用事先找来的竹竿,前头绑上铁钩子,往下钩。但这里的老榆树太高,无济于事。还是二弟弟爬树去撸榆树钱。花园里管理人员不时地巡查,怕的是有些孩子撸榆树钱连枝撅下来,所以每次我们光顾都是“速战速决”。
三年自然灾害时,榆树钱成了“抢手货”。城里凡是有榆树的地方,人们先撸榆树钱,榆树钱撸没了就撸榆树叶子,有的人干脆扒榆树皮,弄得整棵榆树“赤身裸体”。那个时候谁也顾不了生态环保了,填饱肚子是第一需要。母亲把洗净的榆树钱与面糊搅和在一起,加上食盐,在锅里摊薄薄的榆钱饼,酥脆可口。母亲用榆树叶子做的小米粥、做苞米面大饼子,也别有“风味”。
有时,榆树身上没有了油水,就去城外挖野菜充饥。什么车轱辘菜、灰菜、柳蒿芽、婆婆丁、曲麻菜、马齿苋、小根蒜、野韭菜、山芹菜、刺老芽、老蕨菜……凡是能填肚子的野菜就采回来。
有一年秋天,父亲带着二弟弟拉着手推车去离县城50多里路的东山五家户、赵家店一带割梢条。梢条是一种灌木,可作烧柴,也可以编土篮子。父亲与二弟弟在一个山坡上见到有好大一片蘑菇,不由分说,欢喜若狂地采了起来,装了半麻袋,拉回了家。这可是额外的收获呀!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晾着蘑菇,胡同里的邻里也来观看。“这是毒蘑菇!你看长得那么好看,连个蛆眼都没有。”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是啊,都说毒蘑菇长得好看,没有蛆眼。多亏好心的邻居提醒,不然非得中毒不可。当再次确认采回来的是毒蘑菇时,只好扔到了路口的垃圾堆。父亲幽默地说,东山割梢条,偶把蘑菇采,多份“战利品”,谁想白费劳。一次我跟四姨出去挖野菜,在一个壕沟旁把野蒿当成了柳蒿芽,兴高采烈地挖了一筐,回到家里母亲用“柳蒿芽”做了小米菜粥,结果一家人吃完后都吐了。为了充饥,灰菜是家常便饭,但吃多了身上就浮肿,尤其是父亲和母亲。

嫩绿的榆树钱逐渐变黄了,随风飘落。学校给小学生下达了捡榆树钱的任务,这是检验学生劳动品德的一项内容。每当这时,放学回家的路上,壕沟里风刮来的榆树钱、住家房山头风旋来的榆树钱、障子根风吹来的榆树钱都不放过。到家后,就赶忙拿起笤帚、盆子去扫榆树钱。把捡到的榆树钱挑去土块、柴草等杂物,用口袋装好,等凑得差不多了就交到学校,老师要称重量的,达不到斤数还要继续捡。有的同学很细心,把捡到的榆树钱还穿成串。
小学校四周原来是土墙,土墙有的倒了,有人弄出了豁口,后来学校干脆把土墙彻底推倒了,种上了榆树。事先,学校老师给每个同学下达捡榆树钱的任务。我上学放学的路上,见到成熟飘落在地上的榆树钱就一点点捡起来装进母亲为我缝的旧布口袋里。为了完成捡榆树钱的任务,还专门找障子角、屋角、路旁的土坑,有旋风的地方。父亲、母亲也帮我去榆树集中的房西大沟里捡榆树钱。放暑假前,学校组织同学上劳动课,按班级划段,清理壕沟,挖土打床,然后种上榆树钱,不时地还要浇水。下学期开学了,小榆树密密麻麻地钻出土面,同学们还得间树苗。小榆树一天天地长大了,也结满了榆树钱。
若干年过去了,一次在一个酒店用餐,服务员端来一道菜叫作榆钱饼,就是用鲜嫩的榆树钱和面粉做的饼。这可是受现代都市人们青睐的绿色佳肴。榆树,是塞外北国绿化的当家树种,在城市、乡村到处可见。榆树钱,对于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我看着眼前的榆钱饼,桩桩往事历历在目。同样用榆树钱做的饼,却品出了不同的味道。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