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芬芳 鱼儿徜徉
——杨士民扇面画欣赏
三月桃花开,神州春风来。风从哪里来?从花红柳绿中来,从杨士民画的扇面中来。鉴赏一叶扇面,无论是寥寥数笔,墨竹、秋兰,还是全景工笔,亭台楼阁,笔致毫发。

展开扇面,首先是对扇面的形象的评估,从画的精神、气韵、造诣、趣味及意境着眼,细细品味,来领略作者对整个扇面布局,构图的意图,笔触的深浅、虚实。水墨还是设色,更之重彩,来反映作者的思想,体味其流派的特点,作画的风格。

书画扇集实用、工艺与艺术于一体。上至帝王仕宦、下至庶民百姓,都可拥有不同水平的书画扇,是欣赏层面最为广泛的艺术品之一。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代团扇书画和明清的折扇书画堪称书画扇巅峰。著名书画家几乎都创作书画折扇,此风气一直盛行到清末。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自然与人息息相关。明山秀水不仅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致,更是人们修心养性、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明清后的中国画派纷繁,立意、用笔各有不同,烟江草树、幽谷溪泉,或空寂旷远,或蓊郁深邃,所描所绘都是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杨士民集众所长,一叶扇面展开,大幅占据视线的是交错伸出的藕枝莲叶,先为扇面定立简洁自然,轻松大气的气韵。莲叶成片,蜻蜓点水后落于莲枝,画面从右向左边延伸,成为构图主势。

红花绿叶有意,禽鸟草虫含情,杨士民的扇面画在尺幅墨色之间曲尽生命之美。观赏之余,令人市井之心稍去,田园之意渐萌。

清水出芙蓉,不知是其香气还是触及水面的涟漪,引得水中小鱼纷纷游来,准备“大餐”一顿。杨士民将水中水草尽数画出,鱼儿身形也清晰形象,可见水之清澈。
扇面画要求一次性完成,中间不能停笔;由于尺幅限制,在扇上绘画要求画家对线条、墨色和构图进行精心设计,胸有成“扇”时,方能落笔;再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纸、金笺等对落墨、设色要求较高,画家往往难于掌握,所以一般书画家不敢随意尝试。

据杨士民介绍,扇面书画与卷轴书画相比,虽不及卷轴书画宏大精深,但却有着更为浓厚的装饰意趣。“很多大画家能画大画,但却未必画得了小幅扇画。”

杨士民扇面画构图简洁、运笔流畅。在创作时需要布局精准、技法娴熟,一幅盈尺小品往往能体现创作者在自然情态下的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

扇面与书画结合以后便已超越其实用性,成为一件艺术品。许多收藏家将书画扇面直接裱成册页,而不制成可折叠的成扇。还有人将成扇扇面揭下,装裱后收藏起来。

(清风 长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