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颂组诗
(五)
作者:朱双顶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奋斗须实干,脚踏实地;奋进须高昂,砥砺前行。他们就是这样群体里的先锋……
一一题记
其十三、“燃灯”校长张桂梅
你是何方人士
又有何德何能
荣誉满身
鲜花铺程
全国十大教育年度人
全国百名优秀母亲
全国十佳知识女性
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全国十大女杰
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道德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
光环耀眼的背后
你就是一束希望之光
照亮山区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再平凡不过的山区女教师
却做出如此不平凡事迹
你起步支边来到云南
阴差阳错走进大山
却无怨无悔开创人生
自愿赴边远山区学校任教
面对渴望知识的山里孩
你立下
“我的事业是教书
我的希望是学生”
背负起“燃灯”校长之责
用生命撑起
全国第一所山里的免费女高
一路走来
路有多艰难
你就有多坚韧
丈夫去世自己得重病
失去的是亲人
垮下的是身体
站起来的却是山区教师
病一天比一天重
工作量却一天比一天大
痛一天比一天深
奉献却一天比一天多
你以不倒的精神
硬是将山区女高办成了
“高素质的女孩
高素质的母亲
高素质的下一代”
良性循环目标
一千六百余贫困女孩
因你梦圆大学校园
你以怒放的生命
书写不屈的坚贞
让知识改变命运
在山区女孩身上梦想成真
山再高
水再宽
路再远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便是你的心志
扎根山区四十年
只为孩子把心累
多少个日日夜夜
又多少个风风雨雨
你病痛难忍却强忍
手术一拖又再拖
半年休病你二十几天就上班
三尺讲台不离岗
病情复发不停课
无奈之下只好被“押”着去治疗
你用情感召学生
多少个沟沟坎坎
又多少个夜晚休息日
你艰难用脚丈量
十一万多公里家访路
一千三百多名家访生
一声“老师辛苦”润眼眶
你用心留住学生
多少次“抠门”节衣缩食
又多少次大方捐款捐物
四十余万钱与物
难以计数的情与谊
你用奉献唤醒学生
一声“张妈妈”情意长
多少孩子因你而走出了大山
没有一个孩子因贫而辍学
便是你的骄傲与自豪
坚韧执着的拼搏
无私奉献的大爱
命运置你于山崖
你赠孩子以芬芳
平凡岗位不平凡人生
闪耀山区教育放光芒
荣誉与鲜花
你受之无愧也收之当然
你身挂“七一勋章”
走出“二十大”会场
心里便有了新担当
甩开“让孩子能读书”
向着“让孩子读好书”
再进发
注:张桂梅,满族,1957.6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5.12参加工作,1998.4入党,1974.10支边到云南,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书记兼校长。他是党的十七大、二十大代表,百年党庆“七一勋章”获得者。毕生从事山区教学,“燃灯”校长用生命撑起山里的免费高中,使1645名山区贫困女孩梦圆大学校园。
2022.10.24
其十四、造福高原吴天一
“缺氧气不缺志气
海拔高目标更高”
半个世纪走过
你在高原医学研究上
硬是闯出一条路
一条高原人民的健康活命之路
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二十三岁的你
随着支边大军踏上雪域高原
从此在内科军医岗位上
数十年如一日
与高原医学研究较上劲
头痛、胸闷、失眠
腹泻、呕吐、无力
摧不垮你坚强的意志
住帐篷、吃冰馍、吞雪水
你也要出入高寒地带
闯“生命禁区”
你成了“钻死神空子”的人
奋斗雪域高原
历经多少风险与坎坷
有谁能记清
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更激起你的斗志
大型高低压综合氧舱
你成了危险试验的第一人
几上几下之中
你的耳膜是破了长、长了破
一次又一次被击穿
四次之后留下听力终身受损
也挡不住你科研的路
普查的途中
千难万阻
一会儿晴空万里
一会儿大雨如注
你乘骑冲向前高喊
“我是塔吉克的好骑手”
笑对翻脸的天
在高原医学科研的路上
不同海拔
不同民族
不同职业的数据
任你研究遨游
功成名就之后
你深知背后的支撑
“我的成长与成功
都是国家给予我的
都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
党、政府、人民的支持
铺就你金色成才之路
工程院士、学部委员
双聘院士、终身教授
首席科学家
实至名归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
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
封存舍不下的亲情”
你追梦成功
造福高原
多少高原人民
因你起死回生
十五万筑路队伍
因你而无一失去生命
你创造了高原医学研究奇迹
荣誉太多太多
可哪里抵得了
你对高原人民的深情
年过八旬
体装心脏起搏器
你仍然随时待命
要冲向那高原研究“无限风光”
守护好高原人民的健康
“七一勋章”
为你喝彩
注:吴天一,塔吉克族,1935.6.出生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百年党庆“七一勋章”获得者。他是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青海民族大学“首席科学家”、“双聘院士”、“终身教授”,曾任青海省脑血管专科医院研究员、教授等职,“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他为高原医学的研究,倾注毕生心血,取得丰硕成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六项,省部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118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等。
2022.10.23
其十五、人民好大夫辛育龄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
就是做一个好医生”
一百零一岁的你
就这样毫无遗憾地走了
留下的“白求恩式好大夫”
“七一勋章”为你作证
一九三八年
十七岁的你
参加八路军
成为一名卫生员
竟有幸任为白求恩医疗队司药
短短的几个月
却影响了你的一生
你不忍白大夫无盐受罪
给了一点药箱中的精盐
竟引来了白大夫雷霆般批评
你看到了白大夫临危不惧救伤员
“把伤员的生命和健康
看得比自己还重要”
记住了白大夫说的话
“前进一步就能多救一批伤员”
你有了一生的理想与追求
“做白求恩式好大夫”
“我一息尚存
绝不放弃”
你就这样为医学事业一生走过
你与党同龄
更是与党同心
坚定与党同行
白求恩精神成了座右铭
奉献成了人生的高地
你在战争中淬火
你到国外去求技
你从胸外来开拓
你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联
你与人民的健康更加关切
尽职尽责与尽善尽美中
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首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你打开中国医学大门
首个创建胸外科
你成为奠基人
首例肺移植
你勇攀医学新高峰
首个针刺麻醉肺切除
你敢为天下先……
一万五千多例胸外手术
一百五十余篇学术论文
五册中英文治疗肿瘤专著
铺就你毕生救死扶伤人生路
对党无限忠诚
对事业不懈追求
对群众深情厚谊
“救死扶伤平心愿
人生价值是奉献”
就是你一生的真实写照
教授,导师
你成了青年医护人员
“人生指南”
呕心沥血育新人
你教给了他们高超医术
在你的面前
排有一眼望不头的长队
两千余名医师
一千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
三百余名高级胸外科医师
近百名中外专业技术人才
三十余名硕博研究生
影响了多少医护人员
谁也说不清
你为他们确立了从医的方向
深情签名寄语留给他们
“做白求恩式好大夫”
你就是他们的人生坐标
全国百名优秀医师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先进工作者
国家重大成果奖
国际电化学大会创新奖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一项项成果让他们仰慕
一座座高山让他们攀爬
一句句鼓励让他们铭记
你永远地走了
留下的便是一座高耸的医学丰碑
注:辛育龄(1921.2一2022.6.7),生于河北高阳,百年党庆“七一勋章”获得者。他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任白求恩医疗队司药,1939.7入党,1947年中国医科大附医外科大夫,1951年赴苏联学习。他是新中国胸外科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全国著名的胸外大夫,长期从事中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工作,为中国医学基金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先后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医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22.10.23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