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校共育》之学习心得
文 /苟平刚/甘肃

就孩子的教育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和我一样,感同身受。其中滋味,一言难尽。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往往都是束手无策,甚至父子、母女关系一触即发,刚刚还风和日丽,瞬间硝烟弥漫,鸡狗跳以至于无所适从而不可收拾。身处此尴尬境地的时候,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如坠雾里,在此消彼长中越发的感到力不从心,茫然无措。

青春期于我们过来人而言并非什么洪水猛兽。可对于刚刚步入或已经深陷其中的孩子们而言,无异于水深火热,孰轻孰重,只能因人而异,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罢了。身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坦然面对,心平气和的和孩子共同探讨,答疑解惑。通过细心呵护,交流沟通,无形中也就知道了孩子们的所想所为,从而对症下药。
“家校共育”,是一个共同的新的课题。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家庭与学校、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做到心有灵犀,如何正确引领孩子们心智的健康成长?如此种种应该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
拜读了李老师的万字长文,为老师由深及浅、面面俱到的真知灼见所折服。
思忖再三,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孩子。
(一)家庭教育:家长们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于孩子而言,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教化,通过家长自身的乐观向上、善良朴实,踏实勤劳的风格和优秀的品质,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必会获益终生。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和孩子达成某种共识而引起孩子的共鸣。学会给孩子创造机会,实施角色互换,让孩子体会到不一样的责任与担当。通过亲子活动、会话,做一个亦父亦友亦伴的合格的父母,倾听孩子的需求、心声,而不是一昧的指责批评,实际操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就可以找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学习新的方式方法,尝试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二)青春期:男生女生们的交往。帮孩子创造交往的多样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如何自救,如何拨开心头的雾霾,如何安然无恙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青春期的孩子们大多会沉溺于手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了寻求刺激,借此熬过没有目标的生活,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很少和外界交流 ,这一特殊时期,家长们尽可能多给予关怀和呵护,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领略家乡的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帮助孩子建立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追风少年。
(三)提高家长的素质: 父母是最古老的,需要边走边学的职业。同时也是这世上最有难度的职业之一。通过学习未知领域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一同面对自我保护、两性关系等问题。可以通过电视,电影书籍学以致用。
(四)家长与老师的关系:通过经常性的和老师的交流沟通,孩子成长中的烦恼、情绪波动、喜乐好恶心中有数,可不拘小节因人施教,引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会感恩,尊敬师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正确培养孩子的三观:可以具体到名人名言、历史人物、爱国将领,文人墨客以及身边正能量的事情,循序渐进,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一颗向善向美,的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命。

(六)家风建设:方寸之间,让孩子有主人翁意识,有感恩之心。一日三餐,吃喝用度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付出与收获的艰辛和快感。身为家长的我们切忌,唠唠叨叨,并承担所有家务。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帮其制定科学可行的短期规划,促使孩子越来越自信越强大。适时的肯定,表扬赞赏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以上几点拙见,零乱不堪,敬请各位老师家长们批评指正,谢谢!。

作者简介:苟平刚,甘肃省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小酷爱文学,虽然碌碌无为,依然在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期刊发表百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在从事林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