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闻一故事,古今两相宜——苑枫趣说今古奇观
苑枫 趣说今古奇观 图/网络
说起“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真能说得详尽的,恐怕还真的没多少人详查。这里不妨追踪溯源,絮叨絮叨。查阅资料,摘录原文:最早出自《淮南子·十八·人间训·第二十四自然段》原文是:“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坠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控)弦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为之祸,祸为之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这区区一百三十六个字,道尽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辩证哲理。且历代学者复述转载,引证摘编,各取所用,版本极多,分析备至,堪称哲学史上祸福非反的经典。甚至成为家喻户晓,闲聊唠嗑的口头禅。
无独有偶,历史时隔两千多年,即2023年2月25日,从微信中看到有网名“朽木侃史”者,在百度今日头条App发文:《黑龙江男子养会飞的鹅,被大雁拐跑几千只,半年后飞回上万只。》
笔者简述故事是这样的:张大爷,名叫张顺,家住黑龙江省大庆市卧里屯,偶然机会得知新疆伊犁鹅,一只高价四五百元。看到这个商机,他便借钱,凑钱100万资金,承包1000亩水洼地,买了6000只小鹅雏。就在水草丰美的池塘里自由自在,饱食终日,主人像宝贝似的精心饲养,关爱照护。随时间推移,眼见着小鹅膘肥肉壮,亮翅啄食。张顺盘算一年的好收入,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谁料春去秋来,北雁南归之时。一夜之间六千只鹅无影无踪了。

张大爷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空空如也的池塘,傻傻的望着,欲哭无泪,欲找无地。后来听说有人看见雁群从池塘飞过,警醒了大鹅,因伊犁鹅翅膀长,会飞,于是随着雁群一道飞走了。一时间,大鹅被雁群拐走的信息不胫而走。不但张大爷欲哭无泪,就连邻里们都为之叹息。也许是大鹅与张大爷有喂养之恩,思恋故园,半年后,冬去春来,池塘开化,南雁北归,一天早晨,张大爷发现满池塘的大鹅回来了,不仅那六千只大鹅,还有大鹅们孵化的小鹅,以及随之而来的鹅群群友,张大爷喜出望外,略略一数,约四万多只。一下子数量近乎翻了七倍。

或许应了俗言所谓:一切生物皆有灵性,也或许大鹅与张大爷恩缘相报,君不见《增广贤文》有言:“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意”,何况张大爷对大鹅有喂养之恩,关顾之至呢?还如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所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陶渊明)如是感慨。鹅与鸟又何其相似啊!所谓“马有垂缰之义,狗有湿草之恩”,动物依然……如此看来,塞翁失马与张顺飞鹅复回,如是而已。
文章说:张大爷不仅自己致富了,还从中汲取经验,利用地缘水源,带领村民养鹅致富,闯出一条养鹅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飞鹅看似坏事,却变成了好事。

这故事与塞翁失马何其相似乃尔。这又何尝不是古有塞翁失马,今有张顺飞鹅呢?故事出奇的相似。于是编几句俏皮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顺飞鹅失而复得。扶贫致富有道幺。
千古奇闻如出一辙,嘘,哲言:祸福非反堪琢磨。
苑枫 2023年2月28日 晚风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