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清明祭祖遐思
方谦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重要的祭祀节日,是告慰思念故人的仪式,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扫墓祭祖、缅怀祖先,表达人们不忘祖先恩德,对祖先的追思怀念并祈求祖先的恩泽庇佑,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美德、唤醒亲情记忆,而且是树高千尺、叶落归根理念的传承,还可以提高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冬去春来,春暖花开。唯独清明时节,作为游子的我,总得不远千里,携带子孙回乡扫墓祭祖。
我的家乡在海南省乐东县莺歌海,以前返乡扫墓祭祖都在村庄附近的海防林地带。2012年,乐东县倡导文明新风,实行殡葬改革,全镇的人都移风易俗,摒弃千年陈旧把祖坟搬迁到30公里远的卧龙岭仙乐园公墓“入土为安”。卧龙岭仙乐园公墓山坡起伏、绿荫环绕,几千座祖坟墓碑沿着山坡亭亭玉立,生态环境庄严美观。
每逢清明时节,莺歌海镇政府都确定时间,家家户户都要在同一天去祖先的坟前祭奠。这一天,在卧龙岭仙乐园公墓四周,旧坟顿然一新;人来人往,连续不断;纸烟四起,鞭炮声此起彼伏。在祖坟前,我们清除杂草,在墓碑上贴三张红纸,摆上祭品,再加上一捧鲜花,然后点燃香烛和纸钱,敬茶敬酒,相继跪拜,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我们跪拜祖宗,缅怀那些已远去的至亲家人,表达出我们对祖先、先辈们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自己从何而来?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生命一代接一代,这就是血脉的延续,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也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亲情犹如一江剪不断的春水,流动的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思念。追念先贤,敬意绵长;生者溯源,叶落归根。
清明祭祖,我们跪拜祖宗,寄托的是一种哀思,又是体现传承中华民族孝道精神,更是一种责任、礼仪和感恩。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付出是无代价的,是含辛茹苦的。作为儿女要珍惜和父母的缘分,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行善无需刻意,孝顺父母便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行;善良之人,必有福报。无论处于什么年代,孝道,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清明祭祖,我们跪拜祖宗,既是一种家国情怀,又是传承和教育,更是弘扬一种清正廉明精神。清明时节,教我们清清白白做人。“清明,就是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人世间多少地位显赫和钱财富有的人,大都过眼烟云、灰飞烟灭以至没有留下一丝痕迹。红尘滚滚、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此,我们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心存敬畏、力戒贪欲,清正做人,清白做事,为国为民、担当有为。正如于丹老师所说:“清明是一种胸怀、一种底气、一种人格、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豁达!”
清明祭祖,我们跪拜祖宗,既要寄托哀思,又要深刻反思:作为儿女孝敬父母了吗?父母健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走了,人生只剩归途。家有老人,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亲情还在。家是温馨的港湾,有父母,有家,有爱,无论多么的辛苦和劳累,都是幸福的。佛家曾说:“不孝父母,拜佛无益。”“求神拜佛不如好好地孝敬父母。一次生前的孝敬,胜过身后百次扫墓;清明烧万堆纸钱,不如在世端一碗饭。”因为孝敬父母的时光却永远不能重来,所以当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尽孝,即便漂泊在外,也要记得常回家看看,用实际行动展现感恩、回报、珍惜和付出。由此可见,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方谦,男 1946年9月生,海南省乐东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6年11月参加工作,历任白沙县可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乐东县纪委副书记,文昌市纪委书记,海南省纪委副厅级纪检员。出版编著《全面从严治党八个等热点问题》等6本。微信昵称: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