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只须乘热吃!
王建福
前些日子写了一篇《豆腐小吃名扬天下》,有朋友看了,说,小吃固然好吃,大菜更是美味!你应该再写几个端得上桌的豆腐菜。这个题目有点大了。盖中国的豆腐菜,端得上桌的太多,从哪儿写起?殊不知,豆腐是可以单独成宴来招待贵宾的!梁实秋、汪曾祺两位老先生,就曾经专门介绍过安徽、四川的豆腐宴。他们是大家,见多识广,我不敢跟他们比。我就介绍几个我自己喜欢吃、家庭厨房也容易做的家常豆腐菜吧。
有一道菜就叫“家常豆腐”。最早听说“家常豆腐”,就心生好奇:豆腐本是家常菜,“家常豆腐”还能"家常"到哪里去!?服务员端上来一看,跟我们在家里做的烧豆腐一模一样。原来人家是老老实实说话,卖的就是家常豆腐!
家常豆腐的基本做法,简单说,就是先煎,再烧。煎是为了起皮,使豆腐在烧制过程中能够保持完整形状。烧是为了入味。至于怎样煎怎样烧,一个师傅一个法,随便。我家做家常豆腐,是先将豆腐改刀,切成麻将大小豆腐块,煎至两面金黄后,添起。锅里给油烧热,放入姜末、蒜米、干天椒,炒香后放肉末,炒干水分后加入豆瓣酱,炒成红油后倒入煎好的豆腐块,翻匀后加水没过豆腐,加盐、生抽、老抽适量,煮至快收汁时,加点白糖、味精调味提鲜,撒上一把青蒜,起锅!
把家常豆腐稍作改良,即可烧出家庭版的“麻婆豆腐”来。豆腐切两公分见方的小块,焯水备用。锅中菜籽油烧热,放入姜末、蒜米、干天椒,炒香后放牛肉末,炒香后加入豆瓣酱,炒成红油后倒入开水适量,倒入备好的豆腐块,锅中开水正好没过豆腐,加盐、生抽、蚝油、辣油、花椒粉适量,拌匀时注意用锅铲轻推,不要翻炒,避免豆腐炒碎。开锅后煮两三分钟,加点白糖、味精调味提鲜,勾芡,起锅。盛于大碗后,另开锅烧油一瓢,将新鲜藤椒置油中炒香,连油带藤椒淋在煮好的豆腐上,上桌,乘热吃!

麻婆豆腐好吃的标准就五个字:麻、辣、鲜、嫩、烫!
“哈豆腐”也是一道家常小菜。武汉话的“哈”,即北方话之抓、刨之意。例如,早上上班,遇一同事,脸上有血痕两道。问何故?答曰:昨晚与老婆吵架,被她“哈”的!武汉人炒出来的“哈豆腐”,乱七八糟,就像是鸡爪子“哈”出来的。北京人爽快,直接就把它叫“鸡刨豆腐”。这是一盘懒人做的懒菜,只因为它太好做:整块豆腐在锅中稍煎杀腥,两面微黄即添起备用。热锅热油,将姜末、蒜米炒香,下肉末炒香,下菜末(韭菜、芹菜、香椿、荠菜均可)炒香后,倒入豆腐,用锅铲将豆腐碾碎,给盐、胡椒、味精,与锅中配料充分混合炒匀,锅气大起时,勾点薄芡,起锅,成!
“哈豆腐”嫩、热、鲜自不待说,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老幼皆宜。用它拌饭,尤其好吃。
说了三个菜,再来一个汤——鱼头煮豆腐。鱼头最好当然是胖头鱼的鱼头了。鲢子、草鱼的鱼头次之。总之鱼头要大才好,大鱼头油多、胶原蛋白多,煮出的汤浓。把鱼头洗净,从中间对半劈开,先下锅油煎。煎香后下姜片、干辣椒,沿锅边淋点料酒、陈醋,炒香后加开水,煮汤。汤宜宽,“九煮豆腐十煮鱼”,汤烧干了再加水就不好吃了。汤开后两三滚,成乳白色,下事先煎好的豆腐块,或者冻豆腐块,调味,给盐、胡椒、猪油适量。再煮两开后,加味精或鸡精,再加少许香醋,起锅,撒上一把葱花上桌。

鱼头煮豆腐,豆腐比鱼头好吃。无论是煮泡了的煎豆腐,还是海绵一样的冻豆腐,都饱含着浓郁鲜美的鱼汤,一口下去,汁水直漫,过瘾。
我心中最高端的豆腐菜,是我妈做的豆腐圆子,它是我永远抹不掉的童年记忆。
我外婆信佛,吃长斋。每次接来我家小住,就让我妈给她做豆腐圆子吃。我妈给她妈做豆腐圆子,真是像给菩萨做菜,称得上用心、虔诚。所有需要使用的用具、器皿,都要用热水洗得干干净净,绝不能带一点点大油的荤腥。记得老妈总会买嫩一点的豆腐回来(但不能是水豆腐),洗净后,放在我家那个长方型的大茶盘中,豆腐上面压一块木板,木板上再放一盆水,将豆腐控水。两三个小时后,滤干水分,按大约十比一的比例加入淀粉,再加姜末、葱末、盐、胡椒、味精适量,滴少量香油,用手抓细抓匀,抓得越细越匀越好。一直抓到起劲了,再像做肉丸鱼丸一样,一只手把豆腐圆子挤出如鸽子蛋大小,另一只手用汤匙小心摘下,轻轻放在小蒸笼里。蒸锅上汽后架上蒸笼,再上汽五六分钟即熟,连蒸笼一起上桌,乘热吃,一口一个,入口即化。
豆腐圆子好吃,却难做。所以每次做,我妈都要多做几笼,老人吃,孩子们也顺便沾沾光。我真佩服我妈。一块普普通通的豆腐,她怎么有本事把它做得这样嫩这样香?!我馋。有时候想起了豆腐圆子,就找我妈:“妈,叫三哥去接外婆来住吧!”我妈就笑。盖我家外婆不喜出门做客,一般人很难请动她老人家。但我家三哥有绝招:直接把人力三轮车叫到外婆家门口,进门挽着外婆就往外走。因为请三轮提前付了费,外婆只好跟着上车。
绝大多数豆腐菜,是要乘热才好吃。但是,刚上桌的豆腐温度高,豆腐的保温性又好,若是大口生吞,嘴里难免烫伤起泡!所以吃豆腐要讲究方法,要小口快吃。俗话说,“性急吃不了热豆腐”,确是经验之谈。
作者简介:

王建福,企业退休职工。经常写点生活题材的散文随笔自娱娱人。出版有散文集《人间有味》《春花秋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