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次觉醒
作者:六月安夏
声音:吉立红
《瓦尔登湖》中,有这样一句话: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
成长不代表成熟,觉醒才带来蜕变。
岁月如居,人生海海,有人浑浑噩噩,始终囿于生活的纷繁。
有人却以生活为炼厂,在世事中洗净铅华,淬出一份难得的清醒。他们生活自律,社交自觉,内心自洽,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生活自律
知乎有这样一则提问:“不自律的人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有个回答直戳人心:“被命运反复羞辱,却毫无还手之力。”很多时候,并非生活刻意刁难,是我们一次次选择了放纵,以至于到头来,只能对现实心余力绌。
王小波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一个人如果戒不掉懒惰,管不住拖延,压不住放纵,必然会过得一塌糊涂。
只有保持高度自律,调准生活的刻度,把握生活的节奏,才能在人生路上笃定前行,满载而归。
《觉醒年代》中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生活的自律程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唯有保持高度的自律,才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社交自觉
看到一个网络热词——“社交自觉”。
它是指:人与人相处时,语言和行动要恰到好处,有分寸感,不给他人造成困扰。
长久关系的秘诀,就是适可而止的收敛,与恰如其分的交往。如同三毛那句话: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也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陈果说: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舒适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间,要有一个中立地带。
再亲密的关系,也经不起对边界的折腾。亲疏有间,熟不逾矩,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
周国平说: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懂分寸,知进退,大家才能过得舒心。
好的亲情、友情、爱情,都离不开双方的“社交自觉”。
靠近但不越界,亲密但不逾矩。厘清关系界限,守好处事分寸。只有保持一份对距离的敬畏,才能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彼此的心灵,浇灌出人际关系的长青树。
内心自洽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人这一生,最难得的是认清自我,在自洽中,找到合适自己的道路。
倘若不懂得与自己握手言和,焦虑将会如阴霾一般,四散弥漫,直至遮蔽心中最后一丝亮光。
“人生就是不断说服自己,再好好陪陪自己。”
要知道: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人生。
人生在世,要学着接纳自己的缺陷,拥抱真实的自我,享受和解的畅快。
唯有如此,方不辜负来人间走这一遭。
南怀瑾曾说: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人生,就是不断地修身、修心,在披沙拣金中,寻求生活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