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如果说华强北电子街是一条河,她,曾经是这条河的源头;如果说华强北商圈是一个舞台,她,曾经是这个舞台最早的导演;如果说深圳电子工商业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她,就是看着这棵树长大的园丁。她就是深圳第一楼——电子大厦!
——选自深圳建市25周年“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评选活动”颁奖词
北有中关村,南有华强北。华强北是中国电子第一街,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这里是深圳最繁华的地段之一,电子大厦就醒目地耸立在华强北电子一条街的街口。在如今鳞次栉比的林立高楼之间,她二十层的高楼已经无法和周边的新楼比肩,但是她在深圳建筑史上的历史地位,却永远无法超越。因为在深圳的城市发展历史上,电子大厦是深圳第一座二十层的高楼。 3月4日上午,由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老班长工作室主办,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深圳市中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拓荒牛红星堡垒户、深圳市葵花酒店公寓协办的“庆祝深圳市第一座高层建筑‘电子大厦’落成40周年座谈会”,在福田区石厦北一街的葵花公寓四楼阳光厅举行。
座谈会由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秘书长李平均主持。
李平均说: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迎来了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40周年的喜庆之年。今天我们邀请建设深圳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的功臣们欢聚一堂,共同回顾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奔赴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在深圳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座高楼——20层电子大厦的建设任务,向深圳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接着,李平均一一介绍了今天到会的领导和嘉宾。
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会长、深圳市拓荒牛红星堡垒户户主黄干达在致欢迎词中高兴地说,清风送爽,大地回春,在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里,我们欢聚在这里,畅想拓荒往事,展望美好未来。今天参加座谈会的老战友,都是建设深圳第一座高楼的功臣。时光荏苒,转眼已经四十年过去,当年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现在都已进入退休的年纪。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我们为深圳所做出的业绩,仍像一座座丰碑,屹立在深圳的土壤里。
上图:当年建设电子大厦的主力连二连连长单金生发言
四十多年前,基建工程兵是如何建筑深圳第一高楼电子大厦的?当年建筑电子大厦的主力连二连连长单金生最有发言权,单金生说,我们连是1979年12月8日来到深圳的,我们成了开发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的第一代拓荒牛。1981年2月,深圳指挥所交给我们连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建筑20层的电子大厦。当时20层的高楼在全国都位居前三,在深圳那是绝对的第一高楼。
上图为电子大厦施工现场(周顺斌 摄)
指挥所要求我们连18个月完成20层电子大厦主体封顶任务,其中8个月完成正负零以下挖土方预制桩和地下室砼结构工程,10个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工程。
他说,我们连上报指挥所的施工计划是3个100天:即大干100天完成186根预制桩;决战100天完成地下室砼结构工程;会战100天完成主体结构五层板和水泵房及室外回填土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雨水多、没塔吊、条件差的情况下,上下搬运建筑材料难度非常大。我们的施工口号是:“大干苦干拼命干,克服困难也要干,轻伤忍痛坚持干,小雨不停继续干,一月完成四层板,向指挥所把礼献”。
和单金生连长搭档的二连指导员邓廷全作了补充发言,他说,在单金生连长的带领下,在全连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982年2月份,在保证质量和安全前体下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四层板,赢得了指挥所和同行业的赞扬和好评。并于1982年8月历时16个月提前两个月完成指挥所交给我们连20层电子大厦主体结构封顶任务,创造出了早期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奇迹。
座谈会上,著名摄影家周顺斌是当年基建工程兵的新闻报道员,他用相机记录下了建设电子大厦的许多精彩瞬间,应邀参加今天座谈会。
周顺斌在电子大屏幕上展示了他四十年前拍摄的电子大厦施工时的一张张照片,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有很强的时代感,把在场的基建老兵们一下子拉到了四十年前……
照片上那一个个英姿焕发的青年军人,可不就是四十年前的自己啊。那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照片,定格了基建工程兵四十年前的辉煌。
由他们亲手建筑起的电子大厦,现在仍然耸立在深圳市的华强北商业圈。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现今电子大厦的管理单位是深圳市中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光也在座谈会上发了言,他说,电子大厦不仅是当时深圳最高、面积最大的大厦,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高楼大厦。基建工程兵一支队深圳指挥所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建成了20层电子大厦,为深圳特区树立起了第一座丰碑。
陈国光说,作为电子大厦的物业服务企业,一直以来精心做好电子大厦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计划性开展大中修改造,历经四十载风风雨雨,电子大厦依然屹立在深南中路,雄姿犹存,临街的“深圳中电”四个蓝色大字”,仍然非常醒目。1995年,在深圳建市25周年之际,成功入选“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
陈国光代表中电物业在活动现场向建设了电子大厦的功臣们——与会的基建工程兵老兵及嘉宾捐赠了礼品,并诚邀当年建设电子大厦的基建老兵们重走建设路,到电子大厦作客指导。
深圳市特皓(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深圳市第一建筑公司董事长黄和坤、深圳市原劳动局局长、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顾问孙大海也在座谈会上发了言。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权益部部长王鹏在座谈会上讲话,对为深圳建设付出了辛勤汗水的基建老兵们表示慰问和感谢,并预祝基建工程兵四十周年的各项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创会功勋会长刘坤德作了总结发言。
他说,我要说两句话,一,回顾历史,不忘初心;二,感党恩,干实事。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中心议题就是回顾历史,回顾我们在深圳建筑电子大厦这段光荣的历史。在深圳,我们基建工程兵创造过很多第一,电子大厦又是这些第一中很重要的一个第一。因为那是基建工程兵初来深圳,万事开头难中的一个一炮打响的第一。我们每个战士拿着六块钱的津贴,我们没有利益私心,有的只是奉献精神。他强调说,电子大厦,她不单单是耸立在这座城市物理层面的丰碑,更是一座屹立于我们基建工程兵老兵心中的精神丰碑。不求索取,只求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坚决完成党和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当年作为一代基建工程兵的初心。在座谈会上,刘坤德呼吁战友们要感党恩干实事: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基建工程兵非常关心和照顾,不仅在集体转业初期扶持这支队伍逐步适应市场竞争,给予特殊照顾施工任务;在生活上也特别关心,给了7600户指标随迁家属,解决夫妻分居问题;在荣誉和精神上给予极大的关怀。在我们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10周年时,在深圳体育馆召开6000人大会,市委、市政府领导人全部出席;集体转业20周年时,在深圳会堂召开大会,深圳市五套班子领导人出席会议。我们要感恩党和人民的关怀,积极发挥余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添砖加瓦。
最后,大家一起观看了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制作出品的电视纪录片《基建工程兵深圳传奇》。
上图:参加电子大厦的部分退役老兵合影留念
参加今天座谈会的有:深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权益部部长王鹏、深圳市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段亚兵、深圳市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陈玉堂、深圳市劳动局原局长孙大海、深圳市福田区组织部原部长周树凯,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创会功勋会长刘坤德、深圳市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张帮玉,深圳市中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光、原基建工程兵一支队参加电子大厦建设的老兵代表:二连连长单金生、二连指导员邓廷全,基建老兵米有松、王祖松、张维平、胡良利、吴基成、李国栋、赵金荣、刘爱平、石训启、周永国、周世君、毕国成、段贵生、张启国、张友良、强生国、欧全枢、杜文东、高留忠、张吉银、裴永全、毕子报、徐立密、刘广智、李生存、杨秀华、吴孟国、张连胜、郑中朝、何宝刚、王恩祥、蒙永能、周长增、李德全、刘黑人、姜恩明、钟德志、袁金龙、李富德、李永平、吕晓毛、刘建文、刘轶哲、刘汉聪、兰品杰、权运章。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巍,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周顺斌、罗朝利、刘对现、张合录,艺术总监袁和平,拓荒史研究会秘书处部门负责人吕胜利、朱晓奇、张修寅,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副会长苏顺清、深圳晚报记者涂世林等70多人参加。
活动照片集锦
提供:拓荒牛研究会
编辑:刘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