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风 似饮甘茗
——浅析广东作家张楚藩新诗集《曲江行吟》部分诗作的情理艺术
□邓仁权
在万物苏醒时节,人们渴望和煦的春风莅临人间,荡涤积蓄一冬的寒气。刻下,此地仍处在乍暖还寒的日子,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从南国快递到我眼前。
看到书名和作者的名字,令我瞬间神情为之振奋!这本由资深编辑兼作家张楚藩先生的《曲江行吟》,是我企盼已久的诗集。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首题为《带着一首诗,去旅行》的短诗,就把书的意蕴与诗味和盘托出,让人初品到这是一部诗人在人间行吟的歌,是他对多姿多彩的事物,美不胜收的山水,抒发他勃勃诗情的心灵写照。这种“以诗代序”的方式,别开生靣,令人耳目一新!
书中收录了作者自2015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诗作。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小辑的标题,都经著者仔细斟酌而成:第一辑“行与吟”,提示属于出行作诗的吟咏;笫二辑“诗与思”,展示具有哲思禅意的精短诗作;第三辑“我与你”,是诗人对事物的感慨吟唱;第四辑“远与近”,是诗人独具匠心对事物的思辨与感悟;第五辑“赞与弹”,附录八位文朋诗友对其近期诗作深中肯綮的评介。
以上对该书作了“画龙点睛”式的简介,意在提示在阅读时心中有个大体概念。因书中可圈可点的诗作太多,令人目不暇接,只好优中选优,择其要者加以简要浅析点评。让我们随着诗人提供的诗题,循着他的思路,共同分享体味其诗中蕴含的“精神快餐”吧!
(二)
首先跃入双眸的是一组《汕尾行吟》,靣对“波涛壮阔”的大海,诗人浮想联翩,诗情迸发,一边感慨当地海景山光水色,一边咏怀人文精神;既向往美丽的神话,又缅怀共和国的功勋。而组诗《特呈遐思》的字里行间,也同样在诗人的胸襟中,流露出美不胜收的赞叹与悠远的遐思。靣对坚韧不拔的“红树林”,他感慨:“来吧,朋友们/手挽手,肩并肩/让我们在心灵之海/站成一片/红——树——林”。在那如诗如画的梦境中,诗人的神情为之舒畅,诗心也在意象中得到了升华。这就是景与情完美结合,画与诗相通相融的艺术魅力,由此,给人以诗意美的享受!

在组诗《阳江情话》里,阅后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久久不能忘怀。此诗一开始,就以“北桂村”的“巷子”“碉楼”“砖墙”作为吟咏具象,分别描述出它们很有历史“深度”“高度”“厚度”的內涵。诗人用这六个相互关联、极具特色的词汇构建这首诗,准确地概括出北桂村的历史延革,用得多么贴切啊!这些生动的清新佳句,一瞬间就叩动了读者的心扉,调动了读者的阅读情趣。让人觉得这首诗很有分量,既有诗味,又有诗意。接下来的几首短诗,虽只寥寥数行,但作者凭借渊博知识,就把阳江丰厚的人文资源,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划。作者淋漓尽至的吟咏,流露出对阳江风景、风物、风情的爱慕之情,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种难得的艺术美的享受!尤其是诗中的“火辣辣的凤凰木”一句,写得多么形象啊!没有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推敲,是写不出这样翃栩而生的逼真佳句。对名闻遐迩的十八子李阳江剪刀,作者也用十分贴切的诗性语言加以描绘:可以用它来“剪掉烦恼丝,剪出合欢花”。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匠心独运地精心构建佳句的良苦用心,可谓达到了“雄词跳荡叩心扉”的程度了,这就是诗人认真对待创作的严肃态度,从而体现出诗人的深厚功力!
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首推组诗《芡实村恋歌》。两年前,它以“浓浓的乡情乡愁”吸引了我,何以如此耐读?是因为它:不仅有动人心魄的故事性,又有令人折服的艺术性,还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清词丽句,是一首好诗!好在哪里?好在它充满人间烟火味,具有浓浓的乡情,缕缕不绝的乡愁!为此,当初我赏析它的诗艺价值后,迫不及待地草创了《但愿诗国多好诗》的短评。事后证明,它确实是一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诗,至今仍在多家网上广为传播,受到众多文朋诗友的喜爱。刻下,当我接获这本诗集后,又饶有兴趣地再读了几遍,感觉诗中的魅力依然历久弥新!
除以上所举的精品外,还有一大批可圈可点的佳作,诸如:礼赞众多心怀真善美品德,而光彩亮丽的《凤凰名片》;也有讴歌凤凰山人文史观及秉承革命传统精神的《凤凰山传奇》;又有咏怀品茗,品味人生哲思禅意的《紫莲山庒》。这些长诗中蕴含的诗情画意,无不展示出诗人构建诗艺的娴熟技巧,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
古人云:“诗言志,歌昹言。”(《尚书.尧典》)如何赏析名家诗作艺术特色?古今中外,沒有统一的模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赏析张楚藩的诗,也不例外。要想全靣赏析他的诗艺特色,就要耐心地阅读他的诗作及有关诗论,才能准确把握他的诗艺精髓,才能了解他的审美意识,才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才能得到诗意美的享受!尽管张楚藩平日编务繁重,偶有机会赴外参访,也是行色匆匆,但他足跡所致,目光所及,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触动着他的诗情,通过形象思维,转化为诗人的心灵感悟,运用他的神来之笔,写下了众多精美的纪游诗篇。
以旅游纪怀诗为例,时下,在报刋上常看到不少纪游诗,有的是对吟咏的事物风马牛不相及,有的是对观赏的具象刻划浮泛不深刻,缺乏令人感动的清新意境,读后令人索然无味。当我读《启航》这首短诗时,起初觉得它看似平淡无奇,仔细欣赏才品出它的诗味:对广济桥(又名“湘子桥”)上的“鉎牛”,行人多半对它习以为常,而诗人却对它怀有深厚的情愫!当他“与昂首长哞的鉎牛合影”时,可能用手触摸着牛背,由此而感受到历史的脉动和体温,并因此瞬间产生出一系列联想:“我们忆及牛背上的牧笛/敬慕大湾区那头拓荒牛/缘分,说到底/缘于价值观的认同∥…人生苦短/来不及把光阴虚掷/把目光对齐,看天际/那梦想之舟/己经重新启航”。这几句由此及彼的诗语,进一歩深化了诗的主题,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这正是诗人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倘若游人到此浏览,以走马观花式的观物看景,也许得不到什么实在的收获;如若以浮光掠影式的造访人文古迹,同样也得不到什么深刻的印象;而只有用心灵去仔细体悟它深邃的内涵,才能品味出它藴含的意境,体验出它灵动的诗意美!
作者奔波于祖国各地,对所见山水,了然于胸,由此,他得心应手地写出由衷的赞美诗篇。那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一经摄入诗人目中,便在他心中形成丰富的感性素材,为诗人表达特定环境的情感所用。在表现手法上,他巧妙地运用寓情于景,达到以景抒情的目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中的几组纪游咏怀诗,表达出气势豪放,意境恢宏阔远,形象新奇博大,语言奔腾直泻,韵味悠长的特色,让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本书中,还有众多的哲理诗,几乎每首都寓意深邃、诗味隽永、耐人沉思,有的甚至让人击掌呌绝!可见张楚藩先生不仅是睿智豁达志存高远的学者,而且是一位通悟人生哲理的明白人,他的哲理诗为后人打开了禁锢心灵的枷锁。比较易记易背的精短哲理诗有:《窗外》《雨渍》《飞》《阵雨》《时间的碎片》等 。此外,书中还有不少令人荡气回肠、情意绵绵、欲罢不能的爰情诗,例如:《吻别》《觅》《元霄月》《伊人花事》《病》等。因篇幅所限,恕不一一列举。有心的读者,不妨在书中赏阅,领略其中的情趣,定会让你感到心悦诚服!
通过以上部分诗作的情理探析,人们可以看到:在张楚藩的诗歌世界里,不仅充满着他对生活的丰富体悟,而且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诗意人生,我们只有深入探究他诗中的内涵,才能了解他追求人生价值的理念,才能触及他灵魂深处的脉动和内心世界。

(四)
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虽然人世间万事万物皆可入诗,然而写什么?该如何写?这其中大有学问。它既考验诗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取向,又检验诗人对诗艺表现手法的成熟程度。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可以说,文学与哲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写诗的人如果不读哲学,不懂哲学,何以为诗为文?
较长时间以来,诗坛上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无论是知名的诗人抑或是不知名的作者,往往逃避现实,对当下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难点话题视而不见,宁愿写一些与人民大众无关痛痒的题材。而张楚藩先生在繁忙的编务之余,既读诗又写诗。他的诗虽然数量不多,但诗的品位不低。在诗歌创作实践中,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古代诗歌优良传统的风格,而且体现了诗歌题材必须坚守反映现实生活的正确方向。以《曲江行吟》为例,书中的绝大部分题材,都是关注民间底层生活,关心民生民情的诗作。为此,他提出“我把可以搜罗的/都搜罗进空间来了/…包括一部/无法完成的著述”(见《我知道》)的诗论主张,与历代有成就的诗家的诗观,有一脉相承之处。因此,在他不少诗作中,俯拾可见令人耳目一新的清新佳句:“我不是诗人/我只是个/容易受伤的大孩子”(见《如果》)。这些让人振聋发聩的箴言警语,既是警省自己,又是警示世人。从这两句诗语中就可看出,他对自己的人性严格要求,表现出谦卑谨慎,从不傲视众生,也不刻意张扬,从中体现了他对人性人格的感悟,他的人品与诗品,在他的诗中己融为一体,这就是他执著追求完美人格魅力的所在,最终成为一介令人敬重的诗人!

(五)
纵上所述,张楚藩的《曲江行吟》一书,无论从诗的价值来衡量,抑或是诗的情理艺术特色来考量,都是值得诗坛关注的一本妤书,它体现了当下诗歌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也展示出它不可忽视的艺术成就!
如果说,非要在“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么书中也是可以找到某些不足之处。恕我不揣冒昩,试举几例:⑴、序诗《带着一首诗,去旅行》,诗的标题似可斟酌。何不写成“带着一颗诗心,去旅游”?这样表述岂不更完善又更富有深意么?若按原诗题理解,会让人产生“先入为主”“先入之见”的错觉。⑵、有些长诗的部分诗语不够精炼,似有散文、新闻性语言倾向,或缺乏诗性的锤炼。愈是感动人的事物,愈要精心推敲,选用最贴切的词汇构建诗语,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达到“揪心情”“惊心语”的程度。⑶、在《对不起》一诗中有一句“他姓苏/叫苏格拉底”。人们不禁会问:苏格拉底果真姓“苏”吗?肯定不是!准确来说,“苏格拉底”是一个名字,而不是一个姓氏加名字。因为在古希腊的时候,公民的命名习惯是不带“姓氏”的,只有名字,而无姓氏。(参见“百度网”·“百科文库”)。 然瑕不掩瑜,它依然是一首值得咀嚼的好诗!
总而言之,《曲江行吟》是一本好书,是多年来诗坛上难得一见的好诗,但愿有更多的文朋诗友共同分享其丰富的“精神”盛宴。

本文作者邓仁权近照
【作者简介】
邓仁权,(笔名:苏寻思,谐音“抒情诗”),祖籍潮汕,成长于梅州蕉岭县。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长期特约研究员。迄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深圳特区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政协报》《澳冂日报》《中国文学》(香港)《边疆文学》《新天地》《中国监察》《时代风采》等国内省部市地级50余家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150余万字。曾20余次获全国性文学征文奖;有30多篇首获奖作品分别收入《散文新人新作选》(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当代诗歌散文精选》(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当代诗典》(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个世纪的经典》(中国文史出版社)、《唱响新世纪之歌》(中国大地出版社)、《道德之歌》(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作家创作书系·金秋笔会获奖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文缘·情缘·人缘》(中国检察出版社2017·1)、《绿宝石丛书》(德宏民族出版社2017·3)、《书香曲靖 快乐阅读》(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12)、《中国太湖风鼋渚春涛诗歌精品集》(成都时代出版社2018·4)等20余种选本,公开出版《情暖人间》文学作品集一部。近年来,致力于客家文化人文史学研究,先后有20余篇学术性论文,刊发在滇粤两省报刊或被收入国家级出版图书中。此外,学术专著《宋湘诗书联研究》,已由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出版后,另有7篇学术论文见诸报刊);散文随笔集《人生有梦》、诗歌自选集《真情的溪流》,已由香港环球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