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宝 林
主播:阿 檀
花开一春,蝉鸣一夏。到了这个年龄,对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皆能坦然面对,然而胡安良先生的突然离世,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接到讣告的当晚,我久久难以入睡,长夜漫漫,思绪万千,夜深人静时为先生写了一幅挽联:
雅教常萦,昨日箴言铭肺腑,
音容已杳,今朝雨泪断肝肠。
次日到先生家中吊唁,遗照中先生的笑容亦然和蔼可亲,上扬的嘴角弧度自然,双唇微抿,笑意飞扬。细密的皱纹似春波在阳光里荡漾,睿智的眼神中充满了关爱,还透着一丝风趣和俏皮。见到此情此景忍不住泪流满面,二十天前还通过微信聊天呢,想不到如今已是天各一方、阴阳相隔了。人生的无常经常让人猝不及防。
和先生最后一次见面,是去年八月份西宁疫情刚刚解封时,我和爱人李咏菊做了点羊肉包子送到他的工作室,想和他好好叙叙旧,却因琐事烦扰,稍作寒暄便匆匆离开了,未能小酌几杯,像以前一样在微醺中神侃一番,如今,却成了心中一大憾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爱说来日方长,殊不知世事难料,一别再无归期,回首便成了永别。先生送我俩到门口挥手致意时熟悉的微笑,竟成了留在我脑海中的最后记忆。
之前和先生聊起三年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感慨颇多,谈了些自己的感悟,先生赋诗一首风趣地调侃道:
十年苦读未入境,三年疫情寻到根。
佛陀众生相互转,开悟迷惑是内因。
烦燥和焦虑似乎成了当今社会的通病,我也未能幸免。可能是见我文字言语中多有愤懑之情流露,先生还开导说:“自性清澈得自在,心中安乐安众生。”
12月13日,我发微信告诉先生我们全家都“阳”了,提醒他要注意防护,先生回复说:“静养,吃药,很快就好。”还给我们夫妻二人拟了一幅嵌名春联:“宝树傲菊浮春气,华林咏鸟和胜阳。”没想到元月4日侄女白青措发微信告诉我说先生感染住院了。令人痛心的是,先生再也未能走出医院的大门,看到全国解封后第一个春天的莺飞草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有幸考入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当时的中文系人才济济,群星闪耀,胡安良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特殊的机缘,我遇到了一群有特殊背景且才华横溢的老师,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牧区的少数民族学子来说该是多大的福分啊!如饥似渴的学生们幸遇这些执教认真严谨的饱学之士,很好的弥补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短板,从而涌现出了不少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先生给我们班上课时间不长,现在同学们回忆起来印象深刻的是他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特别是引用庄子的《逍遥游》等相关文章时常常是神采飞扬、激情四射。记得我在海北民族师范学校读书时,讲授教育学的老校长曾告诉我们:能让小学生在课堂上不打瞌睡,你的教学工作就成功了一半。看来这一观点也适合大学课堂,胡先生授课既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引人入胜,又能结合当下尽情发挥。新潮词语、社会见闻随手拈来,精辟入里,字字珠玑,让枯燥乏味的语言学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想必在长期学穷其微、教学相长的实践中早已深谙此道之妙境,故能得心应手、举重若轻。师生皆怡情悦性、神痴心醉,这大概就是将“外化而内不化”“技进乎道”的修炼与追求融入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吧。
日常生活中和先生聊天也总是让人身心愉悦、收获满满。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他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总是那样豁达乐观,凡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无论是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疑难困惑,还是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社会现象,他总能拨雾见日,给人以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解释。即便是谈及他亲身经历的凄风苦雨的磨难,也依然是一副平心静气的模样,似乎在诉说一段与己无关的故事。我曾开玩笑说,达到他这个境界的知识分子有:“儒学的皮皮、道学的瓤瓤、佛学的核核”(青海方言。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的意思)。先生戏言道:“那不就成了一粒铜豌豆?”。(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中之语)。我回言:“起码也是一枚硬核桃。”先生爽朗一笑,欣然举杯相邀,我们俩一饮而尽。
有厚重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大概是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幸福源泉,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山重水复之时,又能得到佛学的慰藉。就像先生这样在儒释道三种境界中上下求索、自由驰骋、肆意遨游,最终融会贯通,游刃有余,其乐无穷。
由于胡安良先生非凡的修为,一生得到过无数的殊荣,最令他珍视和自豪的是从全国到地方的“优秀教师”称号。1958年从北大来到青海民院,先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青海的民族教育事业,半个世纪如一日辛勤耕耘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尺讲台上,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乐事,教育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各民族优秀人才。他们大多是本土农牧民的子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成为雪域高原各行各业的骨干。退休之后先生又被返聘为民大文学院研究生首席导师,闲暇之余还给企业讲授国学课,坚持科研和教书育人工作,从未有丝毫的懈怠。在他的短文《常从疑处悟书香》一文中曾写道“……现在很难预测到生命的终极,但只要一息尚存,还将在这种境界里遨游驰骋”。
有感于先生平凡又辉煌的一生,我曾给先生赠诗一首以表心意:
西宾授道瑶池岸,
降帐传薪雪域峣。
浓淡人生庄蝶梦,
芬芳岁月自逍遥。
如今先生驾鹤西去,我辈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鼓盆而歌的境界。但回顾胡安良先生一生,能为自己倾心的事业鞠躬尽力、白首不渝,终得桃李满园、春晖四方。夫复何求,此生足矣!

作者简介
宝林:蒙古族,生于1964年12月,青海祁连县人。退休前在海北州政府工作。

主播简介
阿檀:千艺才俊传播中心金牌主播。声音爱好者,直爽热情的东北人。

声明:本平台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