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故乡的水库
谢邦成
在我的记忆里,总忘不了故乡的那座水库,特别是到了退休以后,对儿时的身影和着水库的一些细碎印象不时地思念。
故乡的那座水库距老家院子不足千米,虽不算宏伟但属20世纪70年代初全村人吃返销粮时所完成的作品,当时在全县还是挺闻名的,估计库面长约2000米、宽约50米、最深处约20米并呈丫字形,记得水库修好的头些年,晴天既能看到许多野鸭在自由飞翔又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大小鱼群在清澈的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那个时候的库水清澈透亮,我们自过了清明油菜花灿烂之后一直到秋分野菊花盛开的时节,就整天泡在水库里或者呆在水库边上消磨时光。
自水库蓄满水后,水库周围无论近的远的会的不会的都愿意到这水库来钓鱼或看钓鱼,无论农活多忙附近的大脚小脚男脚女脚都愿意到这水库来泡一泡洗一洗,无论附近是有钱或无钱人家的老人儿童和小伙姑娘都为自家门前拥有这座水库而骄傲,因为有水库自家稻田就不怕天干,因为有水库光棍就不怕找不到媳妇,因为有水库大人小孩就不怕闲时无事做,记得小时候附近的小伙伴们都愿意到这水库周围去割草、挑水、钓鱼、洗衣、淘菜和洗澡,一到夏天大家都愿意纵深跃入水中去泡上一阵子,那种被自由自在包裹着的滋味真是令人陶醉,说句实话如果没有这座水库我是肯定不会游泳的,自从水库修成以后不管啥游泳动作我和水库周围的小伙伴们都会,天热时不但天天到水库中去互相学习游泳技术而且还经常跟打仗一样地去比赛,谁动作快谁游得远和谁潜入水底停留的时间最长,有时还在水底摸回锄头、镰刀、斧子、菜刀、鞋袜和衣物等东西归还失主,最值得伙伴们自豪的还是在库中仰泳,水花或波浪在自己肚皮上滑来滑去像在轻轻地按摩一样,此时身仰水面眼望湛蓝的天空上白云悠悠,并在一浪又一浪颠簸中自己又好像融入到了天空,真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当然,闲时无事时小伙伴们都愿意去库边看别人钓鱼,或自执钓竿半天半天地站在那儿呆若木鸡地守候,几次之后小伙伴们都能从看钓鱼进入试钓鱼,然后再进入聊钓鱼和思钓鱼阶段,久而久之都会生出一些钓鱼体会或故事来,渐渐地都忘了家务活或上学之事,对于那些人际纠葛和浮躁心绪都荡然无存,因为不进入这样的状态你就别想钓上鱼,倘若谁执意带着忐忑不安和魂不守舍的心态去钓鱼其结果必然是空去空回,我就曾有过好多次都是高兴而去又扫兴而回,只有养成心静气平和情专神聚的良好意境,才能站得住脚持得稳竿放得出线和钓得上鱼,如果没有这座水库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不会有这种既练脑又练功同时还练身的钓鱼功夫,凡是到这水库来钓过鱼的人一旦进入角色便会自然忘掉一切,即使在烈日酷暑之下或三九严寒之中依然能像铁打钢铸一般岿然不动,更有甚者竟能一站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并不上厕所而精神却饱满如初,这实在是非一日之功啊!对于站其实就是一种很有益的锻炼方法,并有许许多多钓鱼者都深有头清脑醒耳聪目明和反应灵敏的体会,前些年回老家据钓友们反映,如果没有这座水库的话那些高血压糖尿病和失眠健忘等疾病肯定会困扰我们,你看我们现在个个脚轻体盈并在举手投足之间常常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就这样自由自在地在水库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有时甚至忘记了去学校免不了得到老师的罚站和家长的训斥但过后又依然如故,长大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又都离这座水库越来越远。
最近据家人讲,现在水库周围的树和竹已被岁月折磨得所剩无几了,其水质也已被时光践踏得浑浑沉沉的,库中再也无法见到清澈明亮的水和自由自在游动的各种大小鱼群了,如果有些地方还让人难忘的话,那就是故乡那座曾让我学会过各种游泳技术和品尝过钓鱼滋味的环店水库,虽然我很想再次踏上那仿佛已变得既苍老又荒凉孤寂的那片泥土去感受或没感受过的一切,但我明白有些事留在记忆里,待没事时再拿出来回忆回忆也许比去感受会更好一些。
作者简介
谢邦成,男,1962年7月18日生于重庆市忠县太来乡石坝村8组,1981年元月至2017年7月曾在中铁十五局集团六公司党委宣传部和工会工作部及工程项目上供过职,供职间的作品曾在《法制日报》、《中国铁道建筑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万县日报》、《忠州日报》、《牡丹》、《桃花源》、《中国铁路文艺》、中国知网、中华铁道网、新华社客户端和《中华得雨杯短诗短文比赛获奖作品选》、《“时代杯”全国文学艺术优秀作品集》、《忠州散文》及《忠州诗集》等报刊网书上刊发或转载过,并出版《邦成作品集》上中下和《筑路岁月》等书籍,2017年7月满55岁后已退休,现居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邙山路4号院,电话及微信15203795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