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因煤而生、因矿设市。煤矿工人是铜川的奠基者,铜川工人文化宫是矿工文化的承载地,是老铜川的记忆符号。
铜川工人文化宫位于红旗街中段东侧,与原铜川市政府相对。建于一九五七年,占地面积三十亩,建筑面积三千一百九十五平方米,有影剧院一座,座位一千二百六十六个。前厅,后楼各三层为文艺活动场所。后院设灯光球场,前院设金鱼戏水池,儿童游艺“登月火箭” 和食品零售店。北侧为三层楼房的市秦剧团住宅,南侧为花房温室。庭院整洁,环境优雅,是人民群众游息娱乐的场所。铜川市有关大型重要会议均在此召开。
1958年1月,铜川矿区工人文化宫建成。
1962年移交给铜川市总工会管理,更名为铜川市工人文化宫。
据考证,铜川市工人文化宫中的匾额“工人文化宫”出自李文广之手。
李文广当时任铜川矿务局秘书科长及行政科长等职,参与了铜川工人文化宫的筹建和建设的整个过程。铜川工人文化宫中”工人文化宫”匾额就出自李文广之手。
李文广,男,汉,1908年生,北京人。
1929年9月—1930年3月 北平市社会局二等秘书;
1930年6月—1936年4月 英文北平时事日报校对;
1936年5月—1938年3月 , 同蒲铁路平碛车务段、大同车务段办事员(一等站员)及铁路运转股长;
1938年6月—1940年5月,在陕南城固任西北大学书记员;
1940年6月—1940年12月,西安新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校对;
1941年1月—1942年8月 ,同官煤矿运转股押运员;
1944年7月—1949年7月 ,同官煤矿理事会文书股股员 ;
1949年7月—1950年6月 ,同官煤矿事务员;
1950年6月—1951年6月 ,同官煤矿事务员、统计员;
1951年7月—1958年 ,铜川煤矿秘书,后任铜川煤矿、铜川矿务局秘书科科长,行政科长等职;
1958年因病退职,1962年9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54岁。
据李文广的档案材料(1958年2月8日)记载:在1916我八岁时不幸母亲死了,就在这年我开始入学,进北京第十六小学读书。1924年我十五岁时又遭遇到家庭更大的不幸,父亲因病身亡,这年也是我从第十六高小毕业的时间,所谓家庭更大的不幸是父亲在世,全家八口人凭父亲绘图收入维持生活,父亲逝世身后萧条,当时大哥李文魁从父学画,二哥李文元靠手工业做鞋出卖,三哥李文德学尚鞋,虽然三个哥哥已经工作(大哥二哥已有妻子儿女),但都无力供养我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的生活,形成家庭分散。我和妹妹在无依无靠不能独立生活的情况下,寄养于姑父万华亭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养在舅父王珍家。由于姑父一面在伪交通部当职员,一面有祖遗房产一处,经济状况较好,继续供养我读书,因而高小毕业后考进了北京怀幼中学。1924年在我上中学的冬季,北京新华储蓄银行倒闭。在办理结束期间,招收一批穷困学生检验收回储蓄票劵与票根核对作废,我经学校介绍参加此项工作将近一年,即告结束。在这段工作期间,我日间工作,夜间7-9时在本校劳动补习班读书,到1925年夏检票工作结束后,仍回怀幼中学读书,到1929年我21岁中学毕业,当时姑父因年老多病不能工作,参加北平市伪社会局书记(即誊写员)考试被录取,工作近半年,因更换局长(蔡元换娄学熙)被裁。当时我刚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工作的青年,遭此精神打击,实为精神不满,这充分表现了旧社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恶劣状态,而在我的思想上即产生了不愿再作所谓社会衙门里的工作。1930年经姑父万华亭介绍参加北平市的英文北平时事日报社任校对员,至1936年山西同蒲铁路平碛车务段办事员,以当时缺乏车辆机务人才,开办车机务训练班,我被调参加实习。期间原定半年,由于需人迫切,提前三个月 结业,进行工作,在结业后两年时间,我调任或升任运转货物车守。运城、平遥等站一等站员。代理汾阳、朔县站站长。同蒲铁路管理局运转股主任股员,宁武大同车务段办事等职务(当时铁路人员缺乏,调动频繁,仅在这两年中的比较重要的调动列举,但具体时间不清楚)。
1938年2月同蒲铁路全路被日寇侵略,我随同蒲管理管理转移西安,在西安结束到1938年5月间资遣,同年六月考取西北联合大学书记(誊写员)赴陕南城固县,至1940年6月。由于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我在城固西北大学工作的工资收入 ,赶不上当时生活的需要支出(这是我生活困难的开始),经友人子嘉介绍回西安 新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担任校对员,但到西安未及半载,工资收入赶不上生活需要支出的情况,不但没有稍减,反而更加严重,乃于1941年1月经友人张福山介绍任敌伪时同官煤矿雇员,1942年8月因生活逼迫,要求改调煤车押运工作,获得差旅费,弥补家庭困难生活,在旧社会中由当职员要求调作煤车押运,我并未认为低下。
1944年10月调升为西安同官煤矿理事会书记(缮写员), 1946年,我任办事员,1947年升任股员,但生活困难情况,由于家属逐渐增多,并未稍减少,1949年西安解放,西安同官煤矿理事会机构撤销,我被留用,回铜川同官煤矿任事务员,1950年同官煤矿紧缩机构,精简人事,由全矿职工三千多人,仅留井下工人120名,干部8人,照常生活,我被留用,任总统计,1952年同官煤矿逐渐发展、提升,我任秘书。1953年升任秘书科副科长,1954年调任行政科的科长到现在。
我在旧社会工作达20年左右,从未参加过反动组织 的任何党派团体,今日回忆其原因为,在前一个阶段,家庭人儿少,生活勉强维持,但在毕业后开始在伪社会的工作时,主管易人,无故被裁,精神上受严重打击。在后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家属人口逐渐增多,总是在生活困难上挣扎,特此证明。
以前许多人认为,铜川“工人文化宫”的匾额是毛体书法,实际上岀自李文广之手。李文广的博学多才为煤城铜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