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白作先,笔名白帆。历任铁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文艺创作组长、正连职新闻干事。铁十三师创作班成员。铁一师政治部副营职新闻干事、创作员。铁道兵集体改工后,任铁十一局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山东作家协会作家、湖北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曾获得全国报告文学金奖、全国诗词创作银奖、全国电视专题片大赛优秀奖。在部队时期,因写作成绩突出,荣立两次三等功。论文十次获省部级大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和全国铁路系统及五个省报发表新闻作品两千多篇。在国家及省部级刋物上,发表作品三百多篇,总计发表文字作品二百多万字。在新闻报道中,写出了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三峽铁人”称号的英雄团长王同义。近年来,有大量作品被推送新华网。共拍出电视专题片近两百部。其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十二部,省级电视台播出五十部。现经商,任影视传媒公司总监、中文、新闻、哲学硕士生导师。

杨连弟的故事(纪实文学)
作者/白作先
第五章、血染清川江
“呜一一”,绿色的列车一声长鸣驶进北京火车站。这是1951年8月,杨连弟从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回国参加首届铁道兵庆功大会。刚刚成立两年的新中国,用崭新的面貌迎接这位登高英雄。
9月份,杨连弟又当选为志愿军归国观礼代表团代表,并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接着,应邀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杨连弟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在当时,杨连弟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登高英雄。他随着志愿军代表团,在华北各地做了多场事迹报告。
按照当时的情况,杨连弟是可以留在国内的。但是,他坚决向领导表示,抗美援朝还没接束,我必须重返朝鲜战场!领导上同意了杨连弟的要求,杨连弟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为创造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而战斗。


此时的杨连弟已是副连长了。一回到朝鲜,马上带领战士们在百岭川与敌人展开了反“绞杀战”的斗争。百岭川大桥横跨在清川江上,这里地势险要,铁路紧靠山根。敌人用B一29重型轰炸机,从白天到晚上连续轰炸。并投下了大量定时炸弹,这就是敌人的“绞杀战”。志愿军铁道兵团领导机关下令:一定要反“绞杀战”,保证铁路畅通无阻。
敌机连续轰炸,杨连弟带领战士们连续抢修。炸了修,修了炸。再炸再修!一天夜里,敌机又来轰炸,他和连长到桥上侦察情况。大桥上烟雾弥漫。杨连弟回头对连长说:“连长,你在桥头等一会儿,我一个人去侦察。”连长说:“我去,我对这里情况熟悉。”杨连弟说:“别争了,论技术,我你强,这侦察的任务,还是我来。”杨连弟一说完,一纵身跃上了大桥。他弯着身子慢慢往前走。借着微弱的月光,看见第三孔梁已被炸掉了一角。杨连弟检查完后,又继续往前往前侦察。走到第六孔梁时,背后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了。火光一闪,一声巨响,一股猛烈的热风从背后扑来。一下子把他掀倒了。他迷迷糊糊地一把抱住了梁上的枕木,以免掉到江里。过了一会儿,他才清醒。只觉得一股粘液流了下来。用手一摸头部,一阵钻心的疼痛,他知道自已负伤了,头上留下的是血,赶紧用毛巾紧紧缠住头。

回到岸上,他向连长和指导员谈了桥梁被炸的情况。然后召开了一个临时工程会,分配了各排的任务。天还没亮,连队立刻投入紧张的抢修。通信员发现了杨连弟脸上的血迹,大声说:“杨副连长,你受伤了!”战士们马上围了上去。卫生员赶紧给他包扎,指导员也劝他休息。他着急地说:“这都啥时候了,头上面刮了个小口子这不算啥,咱要保证接时通车啊!”说完,他带着三排冲上了大桥。
天刚放亮,工程已完成了一半,高大的排架立起来了。突然,防空枪叭叭响了两枪,敌机又来了。杨连弟知道,刚刚立起来的排架,如果再倒下去,那将就耽误抢修时间,不能保证晚上按时通车,会影响整个战役的。于是,他大喊一声:“共产党员跟我留下拉绳索,其他的人马上撤下去。”
共产党员们留下来了,他们学着杨连弟的样子,拉紧了绳索,任凭一排排敌机子弹从头上扫过,就是不撒手。子弹打到了河滩上,沙石飞溅。这时的杨连弟头上缠着绷带,血迹从绷带里渗透出来。可他还是站在最高处指挥。他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有一个心思,就是为了保证晚上通车!哪怕是牺牲了,也要完成抢修任务。
连弟牺牲前的最后一张留影
天快黑时,大桥修好了。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一列又一到的通过。
1952年5月15日清晨,一阵阵高射炮弹爆炸声的余烟飘在大桥上空,敌机被志愿军高炮部队打跑了。杨连弟又带着领着战士们冲上大桥,开始抢修了。他发现新修起来的第三孔钢梁,由于夜里过车太多,移动了5厘米。他叫战士们到桥上来,准备把钢梁移正。就在杨连弟指挥指挥战士们起梁时,一颗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轰”地一声巨响爆炸了,一片罪恶的弹片直接击中了杨连弟的头部,他无声地倒下了,鲜血染红了大桥。“杨副连长!”战士们呼喊着围了上去。但是,杨连弟当场壮烈牺牲了!
杨连弟牺牲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他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并命名杨连弟生前所在的铁一师一团一连为“杨连弟连”。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杨连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尾 声
风烟滾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登高英雄杨连弟牺牲在朝鲜战场。在朝鲜停战以后,杨连弟生前所在的铁道兵第一师,奉命从朝鲜回国。
杨连弟的陵墓安放在沈阳烈士陵园,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陵墓相伴。
在祖国的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一师发扬杨连弟的登高精神,志在四方修铁路。先后参加了黎湛、鹰厦、贵昆、成昆、襄渝和兖石等铁路建设。同时参加了援越抗美和对越还击作战。特别是在1975年京广铁路抗洪抢险中,受到了中央军委表彰,铁一师四团一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修模范连”光荣称号。
在铁道兵集体兵改工后,更名为中国铁建。铁一师也改为中铁十一局。四十万铁道兵啊,一夜之间換上了工装。但是,铁军雄风依旧,登高精神仍发扬。中铁十一局在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和其他基建领域,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铁建也跨进了世界五百强行列。而“杨连弟连”也更名为“杨连第队”后,也是屡建佳绩。在襄阳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总部,也建起了“杨连第登高纪念园”。登高精神代代传!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