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投资50万元编辑出版的两万基建工程兵战友名录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建党100周年庆祝会上一大亮点;他曾经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捐赠善款600余万元,带动捐款超1000万元;帮助困难退役军人家庭进行居家环境改造和提升超百户;资助困难退役军人家庭500余户;曾让14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3月5日,广东传来喜讯:获评2022年度“广东最美志愿者”,他,就是深圳基建工程兵刘坤德。
“广东最美志愿者”刘坤德
刘坤德是中国基建工程兵第一批义务兵,也是南下建设深圳的两万基建工程兵的拓荒牛代表,脱下军装后,他将深圳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40年以来为特区建设奉献热血青春,以大爱精神投身到“讲好改革开放深圳故事、弘扬深圳拓荒精神”和“关爱退役军人行动”等公益事业中,发起成立了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组织编辑出版了两万基建工程兵战友名录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个人曾获“第十二届公益节2022年度公益人物奖”“2021年深圳最美退役军人”“深圳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先进工作者”“广东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并获聘为“鹏城关爱退役军人形象大使”。
拓荒牛:为特区建设添砖加瓦
1982年,刘坤德响应“改革开放”政策南下深圳,投身火热的特区建设,参与了特区的住房建设,见证了深圳住房制度改革。
1990年,时任市房管局办公室主任期间,他发现业主对福利房装修不满意,导致大量建筑资源浪费。经过深入调研,他敢为人先,率先提出“毛坯房”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得到大多数业主的认可,还风行深圳乃至全国,为绿色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3至1994年,在别的单位均无法按期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建房任务时,刘坤德带领团队一天24小时不停歇施工,其负责的景田西小区、松坪村小区建设项目按期完工,个人被评为“深圳市先进工作者”。
刘坤德对部队的教育和历练心怀感谢,感恩深圳给了自己展示人生价值的机遇和平台,对基建工程兵部队始终保持的奉献精神和拓荒精神充满敬意,他先后捐资600多万元用于弘扬两万基建工程兵的奋斗历程和拓荒牛精神。
他出资开发建设“深圳基建工程兵”“基建工程兵之家”微信公众号,用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基建工程兵和深圳拓荒牛的艰苦奋斗历程,为深圳乃至全国基建工程老兵提供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红色基因的学习交流平台。
2012年,他捐资50万元作为启动费用,编辑出版的两万基建工程兵战友名录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2014年,他率先提出成立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为深圳基建工程老兵打造精神家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传承基建工程兵历史和精神的活动。
他组织创作的展现拓荒精神的雕塑—“基建工程兵之歌”,坐落于深圳笔架山公园,如今这尊雕塑已经闻名全国,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红色景点。
为让深圳“拓荒牛”故事代代相传,刘坤德策划拍摄的《基建工程兵在深圳》《嘉峪关下的钢铁雄师》等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等全国20多家电视台播出,获得社会广泛好评,3次荣获省级大奖,激发了老兵们继续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热情。他策划资助出版了《拓荒牛的记忆》《深圳拓荒人》《这支队伍》《钢铁雄师》《钢铁雄师建酒钢》等书籍,从不同视角记述了基建工程兵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历程和成就,成为传承深圳拓荒牛精神的一部部信史,并出资印刷1.6万册赠送给战友及相关图书馆。
2021年,他组织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的一批反映基建工程兵参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珍贵实物和照片,在军事博物馆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展中重点展示成为一大亮点。
在他和战友们持续的努力下,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的故事已深入人心。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党的百年华诞等重要时间节点,基建工程兵的故事和深圳拓荒历史被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深圳特区报等竞相报道,让深圳“拓荒牛”与特区改革发展的故事传遍中华大地。

孺子牛:让关爱之情洒满人间
2020年底,当刘坤德得知有部分退役军人因伤残、意外等原因陷入生活困境时,他主动找到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关爱基金会,商议发起关爱退役军人的爱心基金。刘坤德作为基金的发起人,带头捐款200万元,全程参与基金的善款筹集、项目策划和资助方向等工作。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战友和爱心企业纷纷捐资支持。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2021年3月,“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正式设立时共筹款517万元。截至目前,刘坤德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捐赠善款600余万元,带动捐款超1000万元。
一年多来,他带领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关爱和慰问退役军人超过两千人次;通过实施“幸福家改造”计划,帮助超百户退役军人进行居家环境改造和提升;慰问及资助困难退役军人家庭500余户,开展关爱退役军人活动90余场,活动覆盖人群近两万人次。
刘坤德始终心怀感恩,以大爱精神投入到帮助战友和回馈社会的公益行项目。
2007年,刘坤德患上白内障,眼睛几近失明,手术后重见光明的喜悦让他想到还有许多战友面临同样困扰,就迅速行动,开始了帮助战友“复明”的公益之路。
他先是通过匿名捐款委托公益组织和医院,帮助广东、贵州、甘肃生活困难或者遭遇眼疾困扰的战友做复明手术。之后,他通过拥军优属基金会和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为深圳基建工程兵和家属做复明手术捐款300余万元善款,并带动捐款近百万元,让14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老班长:致力解决老兵急愁难盼

2022年,刘坤德看到活跃在抗疫一线的深圳老兵,为街道、社区的抗疫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深深地为老兵们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专门打电话给关爱基金会,领捐10万元给红星志愿服务队采购抗疫物资,并策划推动了“关爱红星志愿者·致敬抗疫一线老兵暖心行动”。在他的倡议下,许多爱心企业纷纷加入关爱抗疫老兵的爱心矩阵,共计筹集超过200万元的抗疫物资,为抗疫一线老兵源源不断地送去关爱和慰问,让红星志愿者更加激发了坚守抗疫一线、守护百姓健康的的激情。

“要帮战友们实实在在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刘坤德常常深入退役军人家庭慰问,为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
退役军人家属张秀梅丈夫突发疾病去世,留下70多岁的双亲和3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她相依为命,刘坤德带领深圳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让这个家庭摆脱了困境。张秀梅发自肺腑的说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好三个孩子,能为党和国家再贡献出三个好兵”。
退役军人范进雄身患重病失去劳动能力,妻子生病离世,18岁的儿子辍学在家,24岁的女儿在家陪护,全家仅靠范进雄微薄的退休工资生活,刘坤德召集爱心力量对范进雄提供陪护计划、子女就业帮扶等关爱措施,让范进雄得到了精心照顾,儿女找到了工作,家庭摆脱了困境。

来源:文明广东
编辑:刘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