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智慧无穷》(八)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无为而得 有为而失)
有一种得,叫“逢缘而得”;有一种失,叫“得而复失”。这是苍茫“人生奋斗”中难以想象的得失过程。赤裸而来,赤裸而去,此谓万物本然,但几人看透!“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是时空本然,但几人能懂。

昔日读《道德经》至“为无为则无所不为”时曾大惑不解!“为无为”如何能致“无所不为”呢?后观儒家经典《中庸》中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无为”之解渐趋明朗起来。禅宗将人生境界分为三个层级,首层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其次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又回归为“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此三境界就是我们觉悟过程的最佳写照。若单从生命发展历程来观,人生“无为”到“有为”,再从“有为”到“无为”是个必然之道。童稚之无为,在于不知“有为”,青壮之“有为”,在于力图生命辉煌,老年之“无为”,在于放弃“有为”。

万象更新,道法自然。富不过三,皇帝轮流做。人生之序恰恰就是从无为到“有为”然后回归“无为”过程。反观儿时不知“忧”为何物?因为无为无虑,故无为无惧;青壮年时血性刚烈,人们追名逐利,胆大妄为,具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有为精神以及改造世界“舍我其谁”的冲动;人至中老年后“万理已透”,方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从“有为”走向“无为”,直到暮色黄昏彻底进入无为之境。

生命无为之程与政治无为之治,常常殊途同归。二千五百年前思想家老子提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社会治理模式理念,我的中学哲学老师曾因此批评老子是消极无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人物。然而“无为而为”的思想经过西汉初期“文景之治”和大唐初期“贞观之治”等政治践行,竟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治局面,“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已经成为无为而为的飞来之笔,沉落长河,青垂历史。

纵观天下,无论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其本质运行轨迹及其依据的规律,若无外部因素干扰,各事物内部及相互之间,大都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链条且和谐共处,“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如果人类对这些自然及社会生态链条进行人为干预,就会打破它们本有的平衡,这就是老子所言之“有为”。反之,如果我们顺乎事物本有的内理及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最大限度的服务人类,实行无为之治,这就是“道法自然”,最终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庄子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地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在古之尧舜时代,统治者“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无为而治的典型写照。然无为的内涵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人物皆有不同解读,就像昔日中学里哲学老师解读老子无为,是消极思想一样,然“无中生有”乃宇宙本然!
老子所处环境正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群星灿烂,桃李争艳的时代。老子的无为思想也许是从《易经》太极阴阳文化中得到启示,《易经》的原理就是将事物“内理外象”化,无为与有为的结合就是阴与阳的结合,就是内理与现象的结合。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遵循事物本有的规律去順势而为,按照事物的自然之“道”行驶,反对使用外力来逆性干预。所以,无为不要解读成无所事事,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和运行规律去为,如此,“无为”才能达到“无所不为”之“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目的。若人类掌握了“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真谛,令人们的各项活动都循于“道法自然”之中,这将是世界大同社会的一种理想存在状态。

孔子告诫我们“有为而有所不为”,老子引导我们“无为而无所不为”,有为和无为哪个更好?从“有为而有所不为”到“无为而无所不为”,其实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只是历代统治者都喜欢“有为”政治,喜欢干出点惊天动地之事,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从不惑到天命,我渐渐体悟到“无为”之妙,清净自然,心态平和,与事无争,智来若愚。因为尚未老态龙钟,对于老年之境我不敢妄加武断,但通过自然规律我坚信:少壮而老,人生就是“无为”至“有为”再归“无为”的一次循环变化过程。其实宇宙万象是一种奉献过程,太阳将能量无私散布天地,大地将能量无私哺育万物,万物之间互为食物链条,四季循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看似最简单的自然无为,却繁荣出最复杂的“无所不为”。有为而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半世人生再体验此理时,方得人生自然之理妙!得与失又算什么呢?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