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广生

乘坐襄渝线火车的人,一定会惊叹那连绵不绝的桥梁和隧道。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铁道旁的深处,还有一座座人们看不到的地下工程~锚固桩。
所谓锚固桩,实际就是山区铁路防护墙的地基工程。由于襄渝铁路陕西段大都沿着秦巴山与汉江之间蜿蜒而伸,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决定了要有防护墙,还要有深埋地下的钢铁水泥支撑~这就是锚固桩。

我是七三年从学校入伍的山东兵,到铁道兵四十九团六连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打锚固桩,亲历了薛家湾隧道口打桩施工的全过程,饱尝了其中的酸甜和艰辛。
打锚固桩可说是个四步曲
第一是挖,就是挖一个直径3至4米,深2O至3O米的大深井。
第二是扎,就是在深井里绑扎钢筋架,为锚固桩塑造钢筋铁骨。
笫三步是填,就是在井里填充搅拌好的混凝土。
第四步是固,就是将填充的混凝土捣固均匀。

在这四步曲中,每一步都饱含了铁道兵战士无尽的心血和汗水。挖井时,大镐头砸下去,一镐一个大白印,一串大火花,双臂震得发麻,虎口震得流血。绑扎钢筋时,一条一条的粗钢筋,一根一根的硬铁絲,胳膊拧的发酸,双腿踩得发颤。填充沙石料时,一筐一筐的用人抬,肩膀肿得象馒头,腰压得象弯弓。井下捣固时,捣固器震耳欲聋,混凝土泥水四溅,穿着厚厚的雨衣,一动一身水。
当时我还写过这样四句诗,“六月骄阳似火烧,挥汗如雨战深壕。劳累苦痛全不怕,只盼铁龙快来跑。”这应该就是那时打锚固桩真实的写照。

前几年我到重庆出差,回山东时专门乘火车,就是想再次看看自己亲历过、奋斗过的地方。当我看到那呼啸而过的隧道和桥梁,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座用铁道兵战士血肉之躯铸起的伟大丰碑,我也仿佛看到了那高高的防护墙下,凝结着我们铁道兵战士青春和热血的锚固桩~铁道兵永存的地下丰碑!

配图为资料图片

前排右1为作者姜广生,原铁49团6连,退伍后曾任中共梁山县委秘书.教育局长等职。业余时间爱好写作。

编辑:山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