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这个姹紫嫣红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学雷锋日”。
六十年前,一代伟人将他对于一位普通战士的缅怀与敬意汇聚成朴实无华的七个字:“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刊登,随后,又发表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的题词。紧接着,激励和鼓舞人心的《雷锋日记》的出版,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雷锋阳光般的微笑永远定格在了22岁,他的青春岁月,像烟花一样短暂,像烈火一样炽热,如诗画般美丽,如夏花般绚烂。从此,他的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的感召,一种蓬勃的力量,深深地镌刻于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中。
雷锋,一个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的名字;榜样,一种激发人们奋进的力量。他永不生锈的故事,常绿在小学课本里,以丰厚的乳汁,哺育一代代童稚成长;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神州大地上传唱了半个多世纪,褒奖了雷锋光辉而闪亮的一生,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本《雷锋日记》,还原了雷锋朴实短暂却有意义的一生,再现了雷锋纯洁而美好的心灵和他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一个雷锋纪念日的设定,体现了雷锋的奉献精神对时代的影响,也成为对雷锋永久的纪念。
领袖题词发号召,神州万里起春潮。雷锋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学习雷锋,要学习弘扬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用至诚至深的情感斟出的思想茶水,升华着几代青年人的思想,流行着一代又一代精神,至今仍袅袅缭绕于生活的空间。沿着他划出的轨迹,无数虔诚的追随者,演绎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传说。警亭前民警扶老携幼的身影,车厢里乘务员提壶忙碌的场景,总激起人们对他的咀嚼回味。他繁衍出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纷纷扬扬撒遍了大江南北,他那颗永远22岁的心,依然鲜活透明。
江山代有雷锋出,接力弘扬逐浪高。几十年来,雷锋日记、雷锋事迹、雷锋精神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成长,成为我们衡量生命价值,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在祖国的大地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雷锋的身影,从白衣执甲的抗疫战士到各个岗位给人温暖的平凡人,将一颗颗螺丝钉,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托出片片壮丽的风景,庚续着永不褪色的新时代雷锋精神。
一盏灯亮了六十个春秋,雷锋从未离开过我们。他在繁华的大街上径走,在现代花园、小区中穿梭,在麻石小巷中奔忙,在乡间小路上追寻;他用那搀扶白发老大娘、为大嫂撑过雨伞、抱过小孩、扛过包裹、拉过砖车的雄性力臂,支撑起一个个早衰的灵魂;他用“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作“去污剂”,过滤人们心里沉淀的苦涩与漠然;他一直行进在时代的行列中,他的精神从来没有褪色,历经时光淘洗依然熠熠生辉。
而今,我分明看见他手握方向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行驶在熙来攘往的经济大潮里,铜臭物欲被他碾在脚下,身后簇拥着一群民族精英。我分明看见他正用锃亮的思想犁铧耕耘劳作在中华的精神家园,身后崛起一片迷人的翠绿。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帮助了他人,听到那一声谢谢,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心中便感到无比的欣慰。
雷锋,早已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人民的信念,一座时代的丰碑。雷锋,是黎明前的一缕曙光,是春回大地的一片绿叶,是一首永远流行的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021年9月,“雷锋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永远载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成为永恒的经典。无论在多少年后的哪一天,人们的心中仍会刻着一个洒满光辉而永垂不朽的名字——雷锋!
三月的春风还是那么轻柔,三月的细雨还是那么温润,三月的花草还是那么蓬勃,三月的雷锋还是那么年轻。三月,徐徐的春风一次次吹拂着雷锋人的心田;三月,是精神传承的见证,是生命萌发前的搏击。
雷锋啊,你并没有远去,你是春天的万丈光芒,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你正化作璀璨的恒星,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作者:邓育秦
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