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旗下他们是最亮的星
作者:魏立平
诵读:一米书屋 风铃 一凡
共产党员,一个闪亮的名字,一面大写着爱的旗帜。回看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峥嵘历史,从“探索救国救民”的爱国志士,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从“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建设大军,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改革
无数杰出的共产党人为国为民、强国富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还有更多的共产党人,他们默默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的奉献。

今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的101个生日之际,我要把赞歌唱给我们身边最平凡的共产党员!唱给在抗击疫情期间,用执着与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的广大已退休的共产党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扰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特别是兰州市西固区在执行“非必要不出门”的居家隔离政策时,我看到了社区许多已经退休的共产党员和志愿者,他们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时刻听从党的召唤,主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战斗在核酸筛查、排查管控、敲门入户、出入严管等岗位,时时处处展现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石玉芝,在东苑社区14个楼院长中,数她年龄最大,她克服种种困难一心扑在社区,心系居民。疫情中统计人数、发传单、上门送东西,组织辖区居民做好每一次核酸检测等工作,被誉为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樊铁链,身残志坚,利用自己熟悉网络视频编辑制作的特长,经常加班加点,义务为社区和文友们制作防疫抗疫的音频合成、音视频合成、美篇等文件,在他开办的“都市头条”、“兰州头条”等网络平台上,及时反映抗疫及帮困助残、奉献爱心的典型人和事,大力传播社工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及时为社区文友的美文美诵创造便利条件,被誉为“幕后英雄”。

徐富荣,一个闲不住的退休老党员,他长期以来坚持关心社区,帮助邻里,积极帮助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对在他来说是在平常不过的事。邻居王老师老伴病危,他经常关心问候,送去临终关怀。去年大年初二,老人不幸离世,正逢过年,加之正逢疫情管控,女儿又在国外,王老师一时乱了阵脚,徐富荣和两位邻居主动协助操办后事,将离世老人送去火化,让老人家入土为安,他的善行感动得王老师连连称赞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辛立萍,时刻牵挂着小区的孤独老人,她顾不上照顾自己家中年迈的母亲,每天奔波在几个孤独老人家,帮助老人买菜买药,整理家务。有一天,当得知兰炼一中返校复课时,一位外地高三学生急需要做核酸,但苦于人生地不熟,且时间紧迫非常着急,便主动和这个孩子联系,自己替孩子提前交费排队,为孩子赢得宝贵的返校时间,孩子亲切的叫她“兰州妈妈”。

侯军,是有名的集邮大王,多次在重大节庆来到时,主动在街道社区举办专题邮票展,利用小小邮票积极传播正能量;他还坚持每天在社区微信群里发布“晨语早安”,字字句句里,有关心帮助、有鼓励支持,有守望同行、有热情鼓励,成为人们“调节心态情绪的温馨早餐”。此外,在居家防疫的日子里,为消除人们焦虑、烦躁情绪,他还组织手机群里的“猜谜有奖”活动,通过自己出谜语,自己花钱买奖品,鼓励大家猜谜,以此来活跃群里的气氛,给沉闷宅家的人们增添了一份猜谜底、抢奖品的情趣与欢乐。

郝军,高登望,王秀珍,几位书画艺术家,心系疫情,笔走丹心,挥毫泼墨,用书画支持抗疫工作,把最美的书画送给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他们还自发的组织成立了“吟唱阳光”诵读社,将社区喜欢朗诵的同志招呼到一起,把社区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及时利用朗诵这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出去。
还有许许多多退休的共产党员和志愿者,如李向东,滑兰英,王秀珍,田咏梅等等,他们都志愿服务,各守其职,各守一方。无论是维持秩序,还是帮助孤寡老人或为因管控出不了门的居民送菜、买药,还是为采样点工作人员送去一碗热饭热汤……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无悔的奉献,默默无语的行动,才铸就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他们没有上电视,他们没有上热搜。他们却是9514.8万名党员队伍中的一份子。他们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旗增辉,为党旗添彩。党旗下!他们是最亮的星!是一束永远不灭的光芒!


诵读者:


感谢东苑社区工作人员
刘乐乐同志提供照片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