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河文学》编委:
刊名题写:文锋
顾 问: 华 晓 春 姚 化 勤
主 编: 一骑红尘
执行主编: 雨寒 在路上
副 主 编:在路上 春生 刘刈
总监校对: 冰波
执行编辑:在路上 文锋
校园征稿:小石
宣传部: 高山峻岭
发行部:春生 小石
企业广告部:刘 均 生
编 委:雨寒 一骑红尘 春生
在路上 小石 高山峻岭 刘刈 于广 蓝天白云
韩 镯 冰 清 兰 子(以姓氏笔画为序)

★散文坊
●一盏煤油灯,陪我走过了青春岁月
雨寒
人生一世,就是一场经历,一场历练。在这场经历与历练中最难忘的就是青春岁月,青春岁月给每个人留下了很多故事,我的青春岁月中,也经历了许多坎坎坷坷和曲折的事,最使我难忘的就是在中学读书时,早晚自习读书的情景。这个故事虽已过去很久,仿佛就在眼前,脑海里记忆犹新。
在七十年代末,乡村还比较贫穷,一些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电力照明还没有普及,只有城市用上了电灯泡。农村夜晚一片漆黑,屋里靠点煤油灯照明,就连机关办公,学校也是一样,学生上课,早自习、晚自习靠着黄豆般大的灯火,同学们挑灯夜读。在这艰苦的岁月里,我们这一代的学生,在学校里读书学习、生活,都是非常惬意的。
在那个年代,学生上学都是自带凳子,高低不一,样式参差不齐,桌子是用砖头和土泥砌筑的,学生上一节课,身上就沾满了尘土。我上中学时,坐在三排中间,和同学许嘉俊是邻桌,前排是娄秀梅、李玉兰两个女同学,常常一盏煤油灯,供我们四个同学使用。
那个时候,农村非常贫穷,生活条件极差,吃的油盐和点灯的煤油,全靠鸡屁股下蛋换取。背着黑窝窝(红薯面)馍去住校,能够念书念到中学孩子,就算是够幸运的了,很多孩子连小学就没有读完就辍学了,甚至有的孩子就连学校门就没踩过。
我家也是农村,父母也都是农民,靠工分吃饭。但是,他们知道目不识丁,没有文化的痛苦,勒紧腰带供我读书,每个星期给我二毛钱算是我的菜金。我也深深知道这二毛钱来之不易,是父母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把钱攥在手心,捻出了汗也舍不得花。我把这钱做了一个规划,每天二分钱的咸菜,五天一毛钱,一个星期一毛钱的煤油供点灯使用。和我邻桌的同学是许嘉俊,他家庭条件还不如我呢,因姊妹多,劳力少,生活非常困难,父母连半毛钱也不给他,甚至有时候拿的窝窝头馍就不够一个星期吃的,往往都是我接济他,更谈不上让他摊灯油费了。
也许是天生的女性都会知道过日子,勤俭是她们的本性。坐在前排的两个女同学更是知道节约,每天的早、晚自习,捧着书本面朝后,趁着我的煤油灯看书学习。她们不用花钱卖煤油点灯了,节省了父母给她们的菜金,可以去卖盒香脂,粉饰一下自己的香腮,
有一次,还差点闹出笑话来,由于女生的头发长,在看书时离昏暗的油灯近些,娄秀梅的刘海有几根长发,“嗤嗤”地着火了,我眼疾手快用书本“啪啪”地一拍,把头发上的火星扑灭了,幸亏没有酿成大碍。从此以后,我们四个同学更加小心了,在看书的时侯谁也不敢离灯头太近了。
为了这个事,一夜无眠,整整一个晚上我没有合眼,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娄秀梅头发被火燃的情景,那事态太吓人了。
煤油灯是用一个墨水瓶制作的,瓶子是盛油的工具,再用一条薄薄的铁皮,做成一头细一头粗的筒子,用棉布或者棉线做成捻子,串进铁皮筒里,在铁皮筒细头做一个圆圆的铁盖板。盖在瓶口上,这样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就做成了,倒上油料就可以使用了。
这样的煤油灯做着很简单,使用着又方便,不用花钱,并且人人都会做。往瓶子里添加油料也很省心,划根火柴一点就燃着。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这样简陋的煤油灯,在使用中也有着它缺点的一面,容易被风吹灭,不小心歪倒了还会漏油,更甚者还会跳火花,火花落在易燃物资上,会酿成火灾。
娄秀梅的头发被火“嗤嗤”地燃着,就是因为跳动的碎火花。这个问题我反复地研究,怎样能够使煤油灯用着安全,我做了反复试验,用白纸卷一个筒罩在上面,这样虽然挡风,但用不太久,容易被烤着;如果用玻璃瓶当罩子,听老师讲瓶子的玻璃,不是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容易爆炸,会造成祸害,买一个玻璃提灯,比较安全,但是手中经济拮据,也不好意思向父母要求。去代销点问一下,买一个玻璃提灯需要五毛钱。
在那个时代“五毛钱”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用10枚鸡蛋,才能换取一盏手提灯,我上那里去弄?心里反反复复地问着自己……
我脑海里反复的逐磨,用什么办法会弄够五毛钱呢?买一盏手提灯,解决我们几个同学上晚自习的问题,终于机会来了,趁星期日不上学,我挎着一个柳条篮子,拿一个铁抓钩,去收获过的红薯地里掏留下的红薯。一抓钩一抓钩地刨,简直就像大海里捞针一样,一天下来,累的我腰酸背痛,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角,天上的白云好似一面镜子,照耀着我弓腰前行的影子。
刨红薯有时候也非常开心,刨一抓钩会出现二三块红薯,有时候也会非常沮丧,好长时间不见一块红薯,好像红薯在捉弄人的一样。
通过大半天的辛勤劳作,掏了满满一篮子,背到供销社红薯收购点,卖了六毛二分钱。这时候我感到又渴又饿,肚肠咕咕叫。于是,五分钱买了一个烧饼、二分钱买一瓶汽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个烧饼与一瓶汽水下肚后,才感觉到心里好受些,浑身的疲劳才有了缓解。烧饼香喷喷的余味还挂在嘴角,喉咙眼里急急的,嘴角流出了贪馋的口水,心里还想再来一个;可是,手中仅剩下五分钱了,还得留着以后应急用呢!不敢径直地走烧饼摊过,绕过去,忍一忍贪馋的嘴巴!五分钱是一个圆圆的钢币,浸在手心里汗液中,凉凉的……
我抬头看了看太阳,已是夕阳西下,晚风习习,小鸟低空飞翔,急着归巢,路边的野花散发出阵阵芳香。一股股芳香沁人心脾,驱散着我身上的疲劳与汗水。我边走边想,再也不用担心煤油灯跳火花的事了,更不用担心的是灯头炼头发了,解决了一切后顾之忧,心里沾沾自喜地说道,这个星期日过得直。
五毛钱买了个手提灯放在篮子里,别提我那高兴劲了,兴高采烈,得意洋洋地朝家赶去……
星期一的早自习,东方还未露出鱼肚白,小鸟还没有睡醒,我顶着秋天的凉风,冒着浓浓的雾,恨不得撕一块白云,擦去脸上的雾水。提着手提灯来到班上,照亮了漆黑的教室,同灯学习的三个校友,她们早已来到,正静默默地等着我的到来。
我的到来打破了教室的静宁,同学们一片哗然,突然,一个同学夺去我的手提灯,高高地挂在屋梁上,室内一下子如同白昼,真是高灯下亮,煞白的光线,照得墙壁发白。
一会儿,嬉嬉笑笑的取闹声戛然而止,变成了同学们郎朗的读书声和莎莎的写字声,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教室的屋梁上。
作者简介:雨寒,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文艺家》、《鸭绿江》、《参花》、《奔流》《青年文学家》《神州文学》《名家名作》《渤海风》《西部散文》选刊、《中国改革报》《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多次参加征文比赛获奖。

●千古诤臣魏征 明确得失人镜
河北 刘孟领

在河北巨鹿县公园,矗立着大唐明相魏征的全铜铸像,勾画出一代诤臣的犯颜敢谏风范,显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至理名言威力,彰显着自古燕赵多慷慨悲壮之士的铮铮铁骨精神。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八日,魏征大铜像落成。它厚0.8至1公分,外表层作仿古铜色工艺处理,铜像高达580公分,寓意魏征出生于公元580年。铜像的底座,高320公分,整个雕塑高度为9米,工艺精湛,巍巍壮现,形态传神,在青松翠柏簇拥下格外令人钦佩,表现了他从不委曲求全的刚直性格、为官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和足智多谋、处处为民的气质。

工作人员讲道,魏征(580—643),字玄成,出生在北朝天下大乱时期的襄国郡巨鹿县铜马镇的一个破庙里。甭看他少年孤贫,从小丧父,可他深深懂得读书出智谋的重要性,然而,他穷得连饭都没的吃,又怎么读书呢?这一天他竟在母亲怀里大哭起来。这哭声惊动了马武庙道观里的老道士,老道士弄明根源后,收留他成了小道士。魏征有了读书的机会,他泼着命地学习,再加上他聪明,没几年功夫就有了大学问,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名气越来越大。
魏征在隋朝末年参加瓦岗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降唐后随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又随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对他却给予了充分赏识,让他深深感到遇上了知己明君,于是便开始了誓做良臣的谏言生涯。扶君德政倾热忱,严于律己步殷痕。五书十疏警朝廷,君臣守规静修身。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魏征的主要成就是劝降李勣、规观唐太宗推行王道和勘定古籍,无愧为唐朝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在劝降李勣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唐高祖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魏征归唐。而瓦岗军的部将李勣就占据着瓦岗寨领土,未归降。为了避免人员伤亡,为了平息瓦岗军,魏征毛遂自荐,作书予李勣,劝降了李勣。
他在劝谏唐太宗李世民执政上名垂千古。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江山已牢,想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曰:“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直言进谏,弄得我都下不了台,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反映出他规劝唐太宗居安思危倡俭去奢,要关怀民生的思想。
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一只上好的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肩膀上玩耍,很是得意。但当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太宗就赶紧把鹞鹰藏在怀中。这时,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鹰闷死。
再说长乐公主嫁妆减少一事。长乐公主李丽质准备出嫁,大臣们为讨好皇帝皇后,便请求加倍准备赔送物品,并表示要超过李丽质的姑姑永嘉公主。李世民对李丽质特别钟爱,就欣然同意了。然而魏征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永嘉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晚辈的超过长辈的嫁妆,逾越了礼制。李世民回宫后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魏征为国家礼稷着想,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征四百绢匹,钱四百缗。不久,魏征晋升爵位为郡公。这真是:长孙皇后识大义,永固江山保忠贤。唐王依善纳百川,社稷昌盛太平年。

他主持编写五代史书,告诫君主要以史为鉴。公元636年,魏征受皇帝之命主持编写《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魏郑公文集》、《群书治要》等,总结成功经验,整理失败教训,有根有据地诉说历史,让历史说话,——成由勤政败由奢,廉德铁骨昭世坤。重蹈覆辙今又谏,陶冶世风古传闻。
当魏征病逝千古时,皇帝唐太宗痛哭不已,告诫朝臣要学习丞相魏征,以魏征为镜,经常照检自己,至今仍是治世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持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逝世,我随即失去一镜。从此以后,我将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人!”

作家 风彩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68岁,大专学历,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

●忆童年往事
河南 张扎根
举杯,敬岁月静好。提笔,写思绪惆怅。追忆,念三两离愁。
转眼间已近中年,可童年的美好时光在脑海里总也挥不去,仿佛就在眼前。我常常陷入那童年的回忆当中。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动,鸟儿在空中自在的鸣叫,麦苗返青。小伙伴们放学后总爱在田野里放风筝,比着看谁的风筝放飞的高,田野里荡漾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声。我最喜欢的风筝是父亲亲手给我扎的五星风筝,这个风筝用秫秸梃作骨架,鲜红的红纸作风筝面,显得大气又显眼,它还有个特别之处是父亲的独创,就是父亲用秫秸梃做的弦子,父亲用锋利的小刀把梃子利开一小绺,两头用梃瓤趁着,在风中它会“嗡嗡”作响,十分悦耳。小伙伴们总爱围着我转,听着我的风筝在风中发出的美妙声音,那时的我得意极了,因为我风筝是村里独一无二的。可惜我的父母已经不在了,我是多么想念他们啊!这将是我永恒的思念。
夏天如期而至,炎热的夏季是小朋友们最得意的时候,我们在地里拔一棵长长的高粱杆,在家用小麦面和出面筋,粘粘的糌在高梁杆上头,到树林子里去糌知了,发现知了后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慢慢靠近,生怕它被惊跑了。那时候家里很穷,因为偷家里的面和面筋,没少听妈妈的唠叨,甚至挨打。后来我学能了偷拿家里的麦粒嚼面筋,也是很管用的。
村南边有个大水塘,当年包村干部老杜让村民在里面排上了莲藕,硕大的藕叶,粉红的藕花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醉人的风姿,小伙伴们一个个脱得精光,被太阳晒得黑亮的身子像泥鳅似的在水里穿梭。水边有几棵歪柳树,有的小朋友站在树上捏着鼻子纵身一跃钻进水里,好一会儿在很远的地方露出了头,有的背朝着水面捏着鼻子“扑通”一声仰面倒在水中,美其名曰“鲤鱼跃龙门”,好不惬意。
最热闹还是盛夏的午后村头柳树下,那时候农村还没用上电,不像现在可以宅在家里看电视或上上网,大人们除了干活,余下的时间就是在村头树下纳凉,那时的树下和盛夏一样热火朝天,热闹极了。年轻的小媳妇们在树下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说着各自男人的“缺点”,语气里带着娇嗔和甜美。年轻的小伙子有的在下象棋,为一步错棋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在搁方为堵死对方而苦思冥想,若有所思。小朋友们也在这里凑热闹,几个人围在一圈,中间挖个坑把杏核搁里面,谁砸出来的多谁赢得多,有的小朋友手气不佳,一会儿一把杏核就输完了。看那时的小孩就会玩赌博一般的游戏。上了年纪的老者,或许是因为上午的劳累,搬个软床也没铺席,躺在上边就齁齁大睡,一起床满背的血红印子,久久不能下去;有的悠闲地歪在小床上打着芭蕉扇,哼着小曲,怡然自得。树下始终荡漾着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还有那迷人的夏夜,几个小孩跟着大人睡在村外,习习凉风在耳边掠过,听着草丛里小虫的鸣叫,仿佛像它在情人面前卖弄醉人的歌喉,声音此起彼伏,动听极了。望着深邃的天空,银河里的星星在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好像在与你对话,诉说着那美丽的传说。地上老人们给我们讲着“牛郎织女”、“小小三分家”、“白蛇传”等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我们听得都入迷了,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转眼间进入了秋天,这是个令人陶醉的季节,地里的高粱红彤彤的,谷穗害羞似的勾下了她那沉甸甸的头,瓜果飘香,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一切是那么清新迷人。最忘不了的是夏秋之交,小伙伴们趁着月夜去逮蝈蝈,那时候豆地里蝈蝈最多,还没到地就听见它“蝈蝈”的在鸣叫,我们循着声音轻轻走去,到跟前时猛地一下抓到了一个,捂在手里生怕它跑了,一晚上能逮好多呢。我不得不提装蝈蝈的笼子,这个笼子是叔叔送我的,是用一根根窄窄的红秫秸皮编的,椭圆的外形,扁扁的,红得发亮,两边各有一孔,十分精致,把蝈蝈装里面,口用宽秫秸皮一别,再穿一根小红头绳挂在胸前,蝈蝈的叫声十分好听。
秋去冬来,冬天到了,这个季节也很有趣。小朋友们在月下玩捉迷藏的游戏,几个小伙伴分头藏在隐蔽的地方让一个小朋友去找,找到了就算输。有时十多个小朋友分成两班,手拉手对面站着由一队派一人去冲,冲开了人带到赢得一边,最后哪一方的人最少就算输了。那时候小伙伴玩的方法很多。玩困了我就去父亲那里睡觉,那时父亲给生产队喂牲口,有时我也帮父亲给牲口添添草拌点料啥的。在那里冷了有火烤。难忘的是父亲经常从家里拿几块红薯放在火里烤,玩累的我吃饱父亲烤得香喷喷的红薯,依偎在他温暖而带着汗味儿怀里睡着了。
儿时的我是多么快乐哦!

★诗苑园地
●思乡情结(外一首)
河南 马学令
家乡逐渐变成故乡时
村里的一幢幢旧房子
注定成为记忆中最后的风景
一片片红桃林,以及
有关它的所有美好
定格成此生永恒的画册
然后,在城市的土地之上
种下一枚
来自于乡野最浪漫的梦
异乡多年漂泊
改变不了原乡人的身份
哪怕在楼群的夹缝
树一般扎下根须
偶尔泛起的思乡情
潮水般涌上今夜的岸
笔端是无声的失眠
一行行文字
总与童年和那一片桃林相关
关山阻隔,千里万里
而思念能跨越时空
抚慰所有的痛
改变的是容颜,无法改变的是和着泥土芬芳的方言
那月,故乡最亮
唯一能解乡愁的
还是家乡的水井坊
●归乡
年节将至
归乡的情绪
和行囊一般愈加沉重
羁留他乡的客旅
和纷纷扬扬的雪一起
约定回家的日子
无须选一个美好时辰
即可踏上归途
打马如飞
注定会有一些情景
在村头,在胡同
盛开如花笑靥

●玉兰花(外一首)
辽宁 涵予
晓见枝头粉萼开,
冰肌玉骨绽霞腮。
厅内照影清芳色,
一袭幽香入室来。
●女人花
三月,
桃红染春风,
女人如花,
绽放着芳华!
明媚,
惊艳,
且与青丝,
相约白头!
走过风,
走过雨,
在时光素笺里,
总有另一个自己,
拂去疲惫,
迎来春暖花开,
每个平常的日子,
足够温柔,
可以豢养爱的山河,
为自己加冕,
只为从今天开始;
有花,
有你,
有幸福
还有诗与远方!

●赞巾帼英雄
文/李桂兰(黑龙江)
一
巾帼英雄古今传,替父从军花木兰。
桂英挂帅三关守,一代女皇武则天。
二
昭君出塞为国安,大漠孤冢望中原。
除歼灭贼貂蝉女,机智勇敢苦周旋。
三
八女胡兰杨开慧,秋瑾江姐赵一曼。
女中豪杰数不尽,一腔热血江山染。
四
刘洋航天遨苍穹,抗疫先锋李兰娟。
各行楷模无其数,智勇双全不逊男。
五
英姿飒爽爱武装,不让须眉壮志坚。
赤胆忠心兴华夏,芳华绝代智勇全。
六
浓妆淡抹女儿红,优雅端庄靓丽容。
欢聚一堂笑靥仰,歌舞升平节日庆。
●看淡
暮岁之年无所求,品茶吟诗看经书。
恬淡清静修心性,随遇而安度余秋。

●九 九
河南 刘均生
清风拂面润太康,柳绿桃红溢清香。
乡村旧貌换新颜,邀友踏青赏春光。

★《兰河文学》征稿
《兰河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豫东大地冉冉升起,
《兰河文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兰河文学》编委。《兰河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的交流平台。
《兰河文学》征稿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主要要求:1.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2.《兰河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本刊暂无稿费。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句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兰河文学》交流群贴稿,以便老师收稿,也可投邮箱,邮箱投稿可编辑文档,不接受贴稿。
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另外“兰河杯”文学作品大赛开始征稿!
全国的各位作家朋友:
《兰河文学》是写作协会主办的唯一一份纯文学刊物,在众多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倡导下,特举办首届“兰河杯”文学作品征集大赛。具体征稿事宜如下:
在我们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人让您难以忘怀;总有一种真情让您感动。工作、学习、爱情、家庭、友谊等经历总会触动我们的心弦。各位作家朋友,请拿起您手中的笔,把心中那份真实感动记录下来。《兰河文学》特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征稿。我们将认真对待所有来稿, “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届时将聘请作家和知名作家进行评选,从所有来稿中精选文章,入编《兰河杯征文大赛作品集》2022卷一书。
一、征稿要求:1.内容不限,体裁不限。2.作品内容倡导百花齐放,首选亲历的、逼真的、扎实的、耐心的,鼓励创新,更能体现作者个性的价值,追求的文本和精神再现的叙事,还原鲜活的生命实体,描绘出直抵生活与生命真实的存在之境。3.作品附作者简介100字左右和生活照一张。一经投稿视为授权。
二、征稿须知:1.作品要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2.不能抄袭、剽窃,篡改别人的文章,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3.获奖作者优先加入《兰河文学》协会。
三、评审办法:征稿结束后,将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部分作品将在兰河文学网发表,在百度上可以搜索您的大作,届时我们将邀请专家和知名作家组成评委,以质量为前提,从高到低评选出100篇优秀作品。
四、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奖金1000元,颁发荣誉证书;二等奖5名,奖金600元,颁发荣誉证书;三等奖10名,奖金200元,颁发荣誉证书;优秀奖30名,奖励作品集1本,颁发获奖证书。入围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
五、入书价值:精选作品入驻《兰河文学“杯”大奖赛作品集》,满足您梦寐以求的愿望,入驻《兰河文学》一书也是您一生的荣幸!她可以代表您一生的辉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您的作品一旦被录用,需要缴纳出书工本费,入选作品在《兰河文学》杂志上优先推出。
六、书籍标准:书成稿后,交付正规出版社出版,封面采取铜版纸印刷,内容采取彩色印刷,大32开精装版,大方、精致、美观,上档次,邮寄时采用高档礼品盒封装。
七、颁奖活动:届时邀请部分获奖者参加颁奖大会,会议地址和会议时间另行通知。
八、投稿方式:邮箱:1760277215@qq.com
请通过电子邮件投稿,不要重复投稿,多投无效,不收纸质稿件。
投稿请注明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微信号,收件人名称等信息。
九、截稿日期:由于疫情原因,无法邀请专家、评委老师进行评选,也无法举行评奖活动,截稿日期改为2023年5月30日(以邮件显示日期为准)
《兰河文学》编辑部
2022年4月

点击二维码 关注兰河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