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纪念“学雷锋”六十周年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今天是2023年3月5日。六十年前今天一一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及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从此,“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印刻在新中国亿万人民心中,雷锋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如今,六十年甲子已过,雷锋依旧是新中国亿万人民,犹其是千千万万热血青少年心中永不退色的红旗!代代尊崇的高高丰碑。
雷锋,一名22岁解放军战士的故事,为何被传颂了大半个世纪?雷锋,一个个平凡助人为乐的故事,为何历经60年甲子岁月风雨,依旧年年常青,总让亿万颗心同频共振?
雷锋在湖南长沙的故居,依然保存着泥墙草舍的风貌。1940年出生的雷锋,年仅7岁就成了孤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党的关怀下走进明亮的课堂,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入伍后,他在部队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向上的力量,源自祖国;火红的初心,注满感恩。至今仍被广为传诵的《雷锋日记》,诉说着一个共产主义年轻战士的远大理想,跃动着蓬勃不息的时代脉膊。
60年来,几代中国人每每打开《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一解放军战士雷锋的人生仅仅22年,他以短暂人生践行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犹如一座高高的丰碑感动了新中国几代人!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今天,重温雷锋的事迹,我们依然能获得人生的启迪,汲取奋进的力量。
穿越浩荡的历史,雷锋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处,撑起中国人民的底气骨气,汇入奔腾向前的时代洪流。
面向壮阔的未来,我们无比坚信,在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雷锋精神必将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扬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诚如党的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今天时值,毛泽东同志及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60周年,笔者特赋《少年游》为评为纪。
年年春柳绿萌枝。
岁月筑丰碑。
人生有限,
助人无限,
薪火染红旗。
雷锋甲子歌不断,
代代写新辉。
平凡永恒,
脉承华夏,
奉献正当时。
一一2023年3月5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