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
第37回 暮鼓晨钟敲日(下)

关于崇兴寺双塔,其名应该叫普慈寺(建于辽代)双塔。现在的崇兴寺所建年代为(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要比双塔晚的多。因为塔的原形是印度佛教的窣堵坡与中国楼的结合体,是安放佛舍利与高僧遗骨的所在。一般都是先建寺院,后修佛塔。而崇兴寺则是先有双塔,后建的崇兴寺。所以,双塔应该叫普慈寺双塔。普慈寺,又叫大佛寺,是因为不仅是佛寺大,其庙产也大。传说大佛寺有通往双塔的暗道,是大佛寺和尚去双塔换灯油的通道,也是为了躲避战乱的遁身之所。普慈寺曾经毁于金破辽的战争中。
据中国契丹史研究会的一位教授讲,崇兴寺双塔同契丹国一宗冤案有关。1075年(大康元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汉宰相张孝杰、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等人向辽道宗进《十香词》诬陷萧观音和伶官赵惟一私通。萧观音被道宗赐死,其尸送回萧家。辽道宗耶律洪基又把太子耶律浚夫妇囚禁在显州普慈寺(今北镇大佛寺)内。于大康三年(公元1077年)十一月,耶律乙辛授命将耶律浚夫妇杀害,把尸体埋在普慈寺庙后。到了寿隆七年(公元1101年)正月辽道宗死于混同江行宫。他的孙子耶律延禧奉遗诏继承皇位,年号天祚。天祚帝即位次月改元乾统,随后为其父母昭雪。谥父耶律浚为大孝顺圣皇帝,谥母萧佾为贞顺皇后。派人在医巫闾山为父母修建昭陵,并在埋葬父母遗骨处修造双塔。塔名为“万古千秋极乐净土福德智慧”以示怀念。
北镇大佛寺,原名普慈寺。在明朝,里面住的不是和尚是太监。
王彦,(1372年?至1445年),原名王狗儿,永乐年间,成祖朱棣赐名王彦。尚宝监太监。建州松花江人,女真族。其父萨理蛮在明初率部属归附明太祖,并从征有功。王彦则侍从燕王(朱棣)于藩邸。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时,王彦常在军中担任前锋,屡立战功。朱棣即帝位后,为了稳定对东北的统制,在永乐五年(1407年),特派武功声威远播,比较熟悉东北情况的王彦镇守辽东,王彦遂成了首任辽东镇守太监,从此镇守辽东长达30年。朱棣敕谕他的任务是“与总兵官一同镇守辽东地方,整理城堡,操练军马,抚恤士卒,防御贼寇,遇有敌情,相机战守。凡一应大小事物,悉与总兵、巡抚等官计议而行。”而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政治中心的机构就在北镇鼓楼西30米处的“镇东堂”,是辽东太监、总兵和巡抚办公场所。
王彦奉佛,任辽东镇守太监时,年年有朝鲜入贡明皇,顾借迎送之机,多次向他们大量索取厚纸,用以抄写佛经。又在辖区大肆修缮和兴建佛寺,如重建普陀寺、端寂寺、兴福寺、天宁寺、仙宁寺,创建双峰寺、福田寺、玉泉寺、崇兴寺、普慈寺。正统年间调回京师后,以自己年将七十,为了“生有重信,没有所依归”,他又请求在昌平县桃谷口兴土木建寺,并得到允准。所建寺院颇具规模。正统五年(1440)寺建成后,赐号“广宁”,寿藏亦在其中,大学士杨荣还为之撰写《敕赐广宁寺记》。
在明朝太监专权乱政,早期的王振,中期的刘瑾和明末期的魏忠贤。好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与李成梁同一时期,又同是镇守辽东的官员,其功劳那是大大的。但对于北镇的庙宇建设来说,王彦是功不可没的。是李成梁总兵官做不到的。因为修建像普慈寺(占地4500平方米,有建筑126间)、玉泉寺(占地2321平方米,建筑16间,切在闾山之中)这么宏大的工程,所需要的钱是其它官员掏不起的。而王彦就不同了,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对皇帝有建功立业的大恩德。所以以普慈寺这么大的工程来说,是应该有朝廷拨款的。而愿意从朝廷请钱修庙,也只有太监才能做到吧(因为太监也只能在佛爷那找得到心灵的寄托)?像李成梁那样的武官只能是个戊边的好手,再说了,如果李成梁想修庙,他也请不来那么多钱啊。
有诗曰——
朱门虚掩却尘烟,
翠柏飞檐攀九天。
暮鼓晨钟敲日月,
经声佛号警人寰。
众生淫逸毁三宝,
万象更新余汗颜。
广场方圆成乐土,
名胜咫尺已无缘!
听众朋友,刚才您听到的是: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
第37回 暮鼓晨钟敲日月(2)

本节目——
策划编导:程占全
作 者:董志勇
演 播:徐家林
编 辑:佳美 艳玲
合 成:苏佳美
监 制:王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