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养生术理念是以《黄帝内经》为指导,《黄帝内经》卷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形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疾安从来?故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所谓抱朴守一。
故古法养生注重形神合一,内心清静寡欲。,尤其是注重心念的改变,上医治病,先治其心,练功之要,先炼其心,百病从心生,亦从心灭,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情绪因素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皆是身心致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古法养生主要是从调形,调息,调神,三调合一开始。
意与气合,以意引气,通过姿势的开合和意念的导引,配合引动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从而畅通,人与大自然原始混元气联系融合,可以敏锐感触机能。
是行之有效的采气,聚气之妙法,通过锻炼可迅速学会与运用,发放外气治病之技能,以形引气,以意引气,以声引气,可以快速培育人体精,气,神,畅通人体机能。

简易方法:端身正坐,双盘或单盘,散盘皆可,以舒适为度,双手结印金刚印或者太极印,于下丹田,双目微闭留一线余光。
调形,形体放松;调息,呼吸均匀;调心,心神宁静。
耳垂肩,眼观鼻,鼻观下丹田结印处,似守非守,仿佛.置身于鸿蒙混沌虚空妙境中,松静自然。如此静坐30~60分钟,有强身健体,平衡心、肝、脾、肺、肾五脏,达到强身健体,袪病延年,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开发人体自身潜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之功效,对很多常见病,慢性病,罕见病,如(颈,肩,腰,腿病,三高症,结石,糖尿病,肿瘤,抑郁症)有独特疗效。